天天看點

張靈甫被陳粟包圍,黃百韬和李天霞近在咫尺,為什麼沒把他救出來

衆所周知,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分成了很多派系,這歸根結底起源于軍閥混戰時期和蔣介石自己的決策。那國民黨五大嫡系主力到底是哪些呢?國民黨五大主力分别為:新1軍、新6軍、第5軍、第74軍,第18軍。第18軍指揮官黃維,淮海戰役戰敗被俘。第74軍指揮官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戰死。新6軍指揮官廖耀湘,遼沈戰役被俘虜。新1軍指揮官孫立人,随國民黨退回台灣。第5軍指揮官杜聿明,起義後加入了共産黨。

張靈甫被陳粟包圍,黃百韬和李天霞近在咫尺,為什麼沒把他救出來

張靈甫

1947年3月起,國民黨軍放棄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縮短戰線,集中兵力對陝北和山東實施重點進攻,企圖首先占領這兩個地區。5月11日,陳毅、粟裕等獲悉第7軍、整編第48師由河陽出動,先頭部隊已占苗家曲、界湖,正向沂水進犯,較為暴露,準備首先殲滅該敵并視機求殲援敵。作戰指令下達後,又查明湯恩伯兵團的行動計劃及整編第74師正向坦埠推進,認為先殲滅整編第74師更為有利。因為整編第74師下轄第51、第57、第58旅,全部美械裝備,經過美軍訓練,号稱“五大主力”之一,殲滅該師将震撼敵軍,沮喪其士氣;該師處于較突出地位,與左右鄰之間空隙較大,便于分割圍殲;師長張靈甫自持作戰有功,驕橫跋扈,與其他部隊沖突較深,如圍殲該部,其他部隊不會積極援助;蒙陰、沂水地區多為岩石山區,地形複雜,便于華東野戰軍隐蔽集結和尋隙穿插;華東野戰軍主力位于該師進攻正面,不需要做大的調動就可出其不意地迅速集中5倍于該師的兵力加以圍殲。陳毅、粟裕等遂毅然改變決心,決定采取“猛虎掏心”戰法,于12日晨作出了在敵重兵集團密集靠攏的态勢下,從其戰線中央割殲整編第74師的部署:以第1、第4、第6、第8、第9縱隊和特種兵縱隊擔任主攻;以第2、第3、第7、第10縱隊擔任阻援;另以地方武裝牽制各路援敵和在臨沂及臨泰公路沿線敵之後方襲擾與破壞。

張靈甫被陳粟包圍,黃百韬和李天霞近在咫尺,為什麼沒把他救出來

陳毅、粟裕在孟良崮戰役

5月15日早晨在蘆山、孟良崮地區形成了對整編第74師的四面包圍。整編第74師被包圍,蔣介石、顧祝同雖感吃驚,但認為該師戰鬥力強,所處地形有利,已控制制高點,必能堅守;如果左右鄰居加速增援,可造成與華東野戰軍主力決戰的機會。整編第74師固守待援,牽制華東野戰軍主力外,嚴令新泰的整編第11師、蒙陰的整編第65師、桃墟的整編第25師(黃百韬)、青駝寺的整編第83師(李天霞)以及河陽、湯頭的第7軍、整編第48師等部迅速向整編第74師靠攏;并調第5軍自萊蕪南下,整編第20師自大汶口向蒙陰前進,企圖用10個整編師的兵力在蒙陰、青駝寺地區殲滅華東野戰軍主力。

張靈甫被陳粟包圍,黃百韬和李天霞近在咫尺,為什麼沒把他救出來

孟良崮

國民黨整編25師指揮是黃百韬,位于整編74師的左翼,但是張靈甫心高氣傲非常看不上黃百韬,國民黨整編83師指揮是李天霞,位于整編74師的右翼,李天霞卻是在消極救援,不願意損兵折将,以儲存自己的實力。但是黃百韬救援卻非常積極,從指揮建制上來說,張靈甫是歸黃百韬指揮的,如果張靈甫有了閃失,他也逃脫不了幹系。整編25師、整編74師、整編83師都屬于湯恩伯的第一兵團。而且黃百韬一向仇共、反共,他數次與我軍交戰,從來都是兇狠無比,絕不心慈手軟,以屠殺之而後快。之前抗日戰争時期,震驚中午的“皖南事變”就是黃百韬制定計劃并實施的,當時黃百韬來到顧祝同的第三戰區做參謀長,皖南事變是黃百韬給他做的方案,最後把新四軍軍部給打掉了。與其他蔣介石手下嫡系部隊來說,黃百韬基本上是裡面最反共仇共的,積極賣力,沖鋒在前,鞍前馬後,充當蔣的救火隊員。在孟良崮戰役中,黃百韬用最大力量向孟良崮開進救援,擔任對攻阻援任務是葉飛的第1縱隊和王必成的第6縱隊,雙方交戰非常激烈,我軍戰士抱有必死決心,界碑和天馬山要點的反複争奪,界碑要點一度被黃百韬給突破掉了,天馬山陣地最危急的時刻,葉飛第1縱隊的第一師由廖政國師長指揮駐守,戰争激烈馬上守不住的時候,正好陶勇第4縱隊的一個營從對面經過,被廖強行攔下加入戰鬥阻援,才得以保住天馬山陣地。雙方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最高臨界點,在黃崖山阻擊戰的時候,王必成的第6縱隊和黃百韬打得也是昏天黑地。

張靈甫被陳粟包圍,黃百韬和李天霞近在咫尺,為什麼沒把他救出來

蔣介石與黃百韬

綜上所述,黃百韬積極救援,但是被我軍頑強抵住,甚至達到5公裡的地方也沒有能救援成功,而李天霞則是消極救援,不願意真心營救。除掉我軍的頑強作戰之外,也離不開人民群衆的大力支援,魯中地區人民群衆在國民黨軍進攻時,實行空舍清野,使其無法得到糧草和情報;當華東野戰軍出擊時,紛紛傳回家鄉,做飯燒水,支援作戰,并組織20萬民工支前,為戰役勝利作出了貢獻。

小可說 史,歎為觀止。緬懷過去,銘記曆史。歡迎轉發、評論、關注、收藏、點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