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女性一生中非常特殊的時期,而分娩無論是順産還是剖宮産都會在短時間内改變女性十個月以來逐漸積累的生理變化,女性在度過一個令人興奮的分娩之後,又将走進一段特殊的日子——坐月子,這是每個媽媽都要經曆的過程,也是民間曆來的傳統。

現在很多年輕的媽媽總是抱怨,說自己生完孩子後就感覺身體大不如前了,為什麼呢?因為她們常常忽略了老一輩的叮囑,“長了見識”,生活方式處處向外國人看齊,她們認為西方女性不坐月子,自己也可以。殊不知,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人種不同,差異也就不同,不能完全用西方人的生活觀點套用在自己身上。沒有坐好“月子”,身體自然也就在月子裡落下了病根,給健康留下嚴重後患。
“月子”是一個通俗的概念,它的學術名叫“産褥期”,一般指從胎盤娩出至産婦全身各器官恢複到妊娠前狀态,周期為六周。過去生孩子,叫“過生死關”,是産婦在生産過程中筋骨腠理大開,并伴随着疼痛、創傷、失血,使體能快速下降的過程;現在生孩子,坐月子,是在分娩以後,一定時間内不要出門,營養補充調整的過程,也可以了解為在身體遭受巨大沖擊以後的調整期,是女性一生中改善體質的最好的時機。講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古老的傳統很多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這些傳統是實踐裡的科學,而國外更多是實驗室裡的結果。
中醫認為,女性産前骨節是閉合的,而産後,随着骨盆的打開,産婦全身上下的盤骨腠理都處于一種開放松弛的狀态。此時,風寒就容易趁虛而入,通過張開的骨節進入體内。月子結束時,産婦的骨盆和全身的筋骨腠理都會逐漸恢複到閉合狀态。“月子”期間,進入體内的寒邪也就随之而然地被閉鎖在體内;身體羸弱的産婦往往會出現腰酸背痛、頭暈頭痛、手足冰涼、月經不調、疲倦、脫發……等症狀,部分疾病往往是久治不效、纏綿難愈。中醫上管這種疾病叫“産後風”,即月子病。
現代醫學認為:月子病是女性在懷孕、分娩、哺乳的時候,内分泌和免疫系統發生了改變,卵巢功能受到抑制所緻。
同樣的道理,中醫認為:女性十月懷胎的過程中,人體氣血要濡養胎兒,産後需要哺乳,産婦本身氣血不足,并伴有腎虛,是月子病發生的病理基礎。
“月子”如何做?
中醫建議:産婦預防“月子病”,要調情志,慎起居,避風寒,注意保暖。保暖并不是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房間應保持通風。室内溫度過高時,應當調整室内溫度,使産婦保持身體幹爽。過多的汗液分泌、長期卧床、通風不良會增加細菌滋生的幾率。
産婦還應注意避風,絕不能吹過堂風,不能受寒,應穿長袖衣服和襪子,空調、風扇不要對着吹,避免居住在寒冷潮濕的環境。
坐月子期間洗澡、洗頭也是可以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長發産婦建議剪短發,洗頭時,應控制好水溫,避免水溫過低,洗完後應馬上吹幹。
另外,産婦月子裡還應加強營養,适當活動,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