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寶寶腹瀉高發期,輪狀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受涼、過敏等等都可能是導緻腹瀉的原因。若不能找到有效的護理辦法,使寶寶腹瀉反反複複、久不能愈,就會影響生長發育。很多家長都會把「止瀉」當做孩子腹瀉後最重要的護理手段。其實,寶寶一旦發生腹瀉,預防脫水更重要。下面就來教教大家應對寶寶腹瀉的正确方法。
本期嘉賓

高源
武漢兒童醫院
消化内科主任醫師
擔任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婦幼微創專業委員會小兒消化微創學組、委員,湖北省肝膽疾病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湖北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
擅長小兒消化系統疾病和小兒内窺鏡的診治,尤其對急慢性腹瀉病、牛奶蛋白過敏、腹痛、消化道出血、嘔吐、便秘、黃疸的診治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寶寶為什麼會腹瀉?
兒童腹瀉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主要是病毒,其次細菌、寄生蟲和真菌。
01
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病毒性腸炎的主要病原體為輪狀病毒,此外,還有星狀病毒、諾如病毒屬、腸道病毒等。
2、細菌感染
細菌性腸炎的常見緻病菌主要有緻腹瀉大腸杆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3、真菌感染
緻腹瀉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黴菌等,嬰兒以白色念珠菌性腸炎多見。
4、寄生蟲
常見有藍氏賈第鞭毛蟲、阿米巴原蟲和隐孢子蟲等。
5、抗生素相關腹瀉
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緻病菌大量繁殖,進而引起腹瀉。
02
非感染因素
1、飲食因素
喂養不定時,飲食量不當。
過敏性腹瀉,如對牛奶或大豆制品過敏常引起腹瀉。
乳糖酶缺乏,腸道對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瀉。
2、氣候因素
氣候驟涼、驟熱會導緻腸道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減少,而引起腹瀉。
寶寶腹瀉如何治療?
腹瀉病因衆多,是以治療的規範化和個體化尤為重要。常用治療方法主要為補液治療(口服補液、靜脈補液)、飲食治療、補鋅治療、藥物治療等。
補液治療
各國指南都指出,補液是治療兒童腹瀉病的關鍵,目的是預防脫水,防止電解質紊亂。寶寶腹瀉開始,就應口服補液以預防脫水,直至腹瀉停止。
重度脫水或無法口服補液的患兒可采用靜脈補液,無靜脈打點滴條件的寶寶可通過鼻飼管補液。
飲食治療
當寶寶出現腹瀉時,很多家長常為了減輕寶寶胃腸負擔,而限制寶寶進食。殊不知,過度限制飲食隻會讓寶寶陷入“腹瀉-營養不良-腹瀉”的惡性循環。
寶寶在補液後應盡早恢複進食,早期進食可縮短腹瀉程序,改善患兒的營養狀況。可以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給予與寶寶年齡比對的飲食,不推薦高糖、高脂的食物。
03
補鋅治療
寶寶在進食後可補鋅治療,因為腹瀉導緻鋅丢失增加,補鋅治療有助于改善臨床預後,減少複發。
04
藥物治療
吸附劑:蒙脫石散等常用于兒童急性水樣腹瀉,可縮短腹瀉病程,減少排便次數和排便量。
抗分泌藥:消旋卡多曲等常作為口服補液的輔助治療用藥,一般餐前服用,可縮短急性水樣腹瀉患兒病程。
益生菌制劑:也稱為微生态療法,指南推薦腹瀉早期給予益生菌治療,如布拉酵母菌可縮短急性水樣腹瀉患兒病程,減少住院時間。
抗生素:隻有在确定病原體或者臨床診斷情況下才可使用,而且大多數病原菌所緻的急性腹瀉具有自限性(疾病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靠機體調節能夠控制病情發展并逐漸恢複痊愈),故抗生素不作為兒童腹瀉的正常治療藥物。
知識點
對于益生菌、抗生素、吸附劑這些藥物的服用可是有一定技巧,正确服用才能發揮最大藥效哦。
高溫會使益生菌失去活性,是以服用益生菌類藥物時,要使用溫開水送服,抗生素會抑制益生菌活性,合用抗生素時需要間隔2-3小時。
對于蒙脫石散類的的吸附劑,因為該類藥物具有吸附性,是以益生菌制劑需與此藥間隔1小時再服用。
當同時服用3種藥物時,建議的順序是:抗生素-吸附劑-益生菌制劑,每種藥間隔1小時以上。
恰當的預防對于減少寶寶腹瀉至關重要,主要有以下預防措施:
1、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
2、提倡母乳喂養。
3、積極防治營養不良。
4、合理應用抗生素。
5、輪狀病毒疫苗的應用。
圖檔來源:攝圖網
編輯 葉靜
稽核 柳芳 向秀
監制 洪燕 劉征 李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