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抒揚教授:從宏觀布局到微觀建設,勾勒具有中國特色的罕見病診療服務體系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國家、學會、醫院多方協作,提升罕見病患者獲得感!

罕見病是指發病率極低一類疾病,具有病情嚴重、診斷困難、誤診率高、可治愈率低等特點,是需要重視和亟待攻克的醫學領域之一。近年來,受政策和技術的推動,罕見病領域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目前,我國罕見病發展現狀如何,國家、醫學機構等各方組織從中發揮着何種作用?

本期【遇見·罕見】,特别邀請到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罕見病聯盟秘書處秘書長張抒揚教授,結合百年協和發展曆程,為您講述中國罕見病事業發展的成就與挑戰……

多管齊下,助力罕見病事業發展

▌ NRDRS五年建設,已初見成效

2016年成立發展至今,NRDRS經過五年多的建設,在不斷實作建設初衷的同時,也成長良多:

項目協作機關已涵蓋來自全國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101家醫療機構和高校,數量已達項目建設初期的五倍;

NRDRS共對171種/類罕見病開展注冊登記研究,建立了188個臨床研究隊列,注冊登記68,137例罕見病患者,并對其中的19,845例患者進行了生存狀态追蹤,與患者建立了長期、密切的聯系;

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NRDRS采集并儲存了16,987例罕見病患者的生物樣本及相關資訊,将為罕見病發病機制的探索、新興治療藥物的研發與篩選積累了寶貴的資料資源。

NRDRS作為我國首個标準化的超大型、多中心、多病種罕見病注冊登記研究平台,實作了我國罕見病注冊登記研究的标準化和統一化;其廣闊的覆寫範圍和龐大的資料體量也為我國罕見病臨床研究、流行病學研究和相關醫療産品臨床試驗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NRDRS的長期、持續運作也将成為突破罕見病研究發展瓶頸、搭建醫藥産業、醫生(研究者)及患者之間溝通的最優與最可靠模式。

▌針對挑戰,多方努力提升我國罕見病診療和保障水準

張抒揚教授:目前,我國罕見病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診療水準、藥物可及性及治療可負擔性三個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罕見病診療水準:罕見病往往累及全身多個系統組織,診療難度大,漏診誤診率高,“罕見病醫生比患者更罕見”是提升罕見病診療能力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藥物可及性:疾病确診後卻缺乏有效治療藥物;或有藥可治,但尚未在國内上市;或藥物雖在國内上市,卻未獲批罕見病适應症。

治療可負擔性:部分罕見病有藥可治,但尚未納入醫保報帳範疇,抑或“超适應症用藥”導緻醫保無法報帳,增加患者經濟負擔。

關于罕見病,我們急切需要知曉的問題有:我國有哪些罕見病病種?罕見病患者有多少例,分布在哪裡,各病種的患病率和年發病率是多少?各種罕見病的診療難點是什麼,有效治療手段有哪些?罕見病标準診斷流程及臨床路徑如何确立?國内罕見病診治的優勢學科和臨床團隊發展現狀如何?罕見病診療教育訓練及網絡搭建如何規劃和實施?各病種醫療費用及罕見病患者的醫療負擔面臨怎樣的現狀?

針對上述挑戰與亟待明晰的疑問,我國罕見病保障工作目标有:确定中國罕見病定義;明确罕見病的患病情況和分布;針對性的制訂支援政策和預防政策,為孤兒藥及相關診療方法的研發提供參考;縮短确診時間,降低誤診率,提高診療效果;為罕見病患者提供準确有效的就醫指導;支援全國罕見病協作網絡的有效運作;支援國家快速上市和引進孤兒藥等政策制定;為罕見病患者診療費用的醫保支援政策提供參考。

近年來,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罕見病的診療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成立了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建立了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及國家罕見病質控中心。通過政府和社會多方的共同努力,我國罕見病診療和保障工作得到了快速發展。

其中,罕見病藥物可及性與可負擔性均得到有效提升。2019年版醫保目錄包含22個罕見病用藥(覆寫13個病種的罕見病),而2020年版醫保目錄中罕見病用藥增加至45個(覆寫22個病種的罕見病)。于近日更新的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再新增7種用于罕見病治療的藥物(包括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治療多發性硬化的氨吡啶緩釋片、治療法布雷病的阿加糖酶α注射用濃溶液、治療血友病的人凝血因子Ⅳ、治療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治療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依洛尤單抗注射液以及治療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性心肌病的氯苯唑酸軟膠囊)。

罕見病醫保可用藥物的遞增,病種覆寫範圍的擴大,标志着我國罕見病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及醫療保障機制日益健全,罕見病患者的醫療保障得到進一步完善。此外,随着更多的罕見病藥品納入醫保,更多的患者能夠用上罕見病藥品,臨床醫生也會積累寶貴的臨床用藥經驗,有助于提高醫生識别、診斷及治療罕見病的能力,進而提升我國罕見病整體的診療能力,讓更多的罕見病患者獲益。

讓我國罕見病規範診療有據可依

張抒揚教授:罕見病是一大類的總稱,其中每個病種的診療都各有特色。如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心肌病(ATTR-CA)屬浸潤性心肌病變,該病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不僅臨床醫生對此病認識不足,疾病診療也缺乏規範的流程;此外,既往ATTR-CA确診依賴病理活檢,臨床開展較為困難。是以,ATTR-CA存在嚴重的漏診及誤診現象。

近年來,随着ATTR-CA相關研究的日益增多,診斷流程的日益規範化,學界普遍認為該病的患病率可能被低估;而無創确診手段及有效改善預後藥物的出現,使得我們對ATTR-CA的臨床表現、診斷流程和治療手段不斷規範及更新:

2020年,素有醫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蓋倫獎将最佳生物技術産品獎頒給了治療ATTR的藥物:Paritisiran、Inotersen及氯苯唑酸。這些藥物的問世,極大的改變了ATTR無藥可治的局面。其中,氯苯唑酸為口服小分子藥物,可抑制TTR澱粉樣蛋白纖維形成,能顯著降低ATTR-CA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相關住院率。2019年80mg氯苯唑酸獲得FDA準許用于治療ATTR-CA。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也于2020年10月準許氯苯唑酸(改變劑型後為61mg)用于治療ATTR-CA。氯苯唑酸是目前唯一有證據可改善ATTR-CA患者預後的藥物;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于2021年4月發表了《轉甲狀腺素蛋白心髒澱粉樣變診斷與治療中國家共識》,為我國ATTR-CA的診療提供了可靠依據。

我國疑難罕見病診治,協和先行

張抒揚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建院伊始就以診治疑難罕見病為己任,協和三寶之一的病案,更是見證了中國罕見病診療裡程碑式的進步:

記錄了中國乃至國際第一次診斷罕見病:1922年中國第一例多發性硬化;1929年中國第一例嗜鉻細胞瘤;1931年中國第一例肝豆狀核變性;1935年全球首先命名“腎性骨營養不良”;1981年中國第一例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1993年中國第一例線粒體病等。

開創了中國罕見病治療的諸多第一:1922年,中國第一例脊髓惡性良性腫瘤切除術;1924年,中國第一例乙狀結腸鏡檢查;1934年,中國第一例胰島素瘤切除術;1938年,中國第一例腎上腺瘤切除術;1983年,建立了中國最早的新生兒病房和重症醫學科;1984年,首次開展中國第一例人工耳蝸植入術等。

北京協和醫院百年傳承發展至今,健全的學科基礎為中國罕見病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重要學術支撐,發揮了引領全國的作用;此外,北京協和醫院集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疑難重症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轉化醫學中心、國家罕見病質控中心及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唯一的國家級中心等于一身,将基于診療研究體系,與全國同道共同推動我國罕見病臨床及研究成果轉化的發展,惠及罕見病患者。

醫生在罕見病診療中處于關鍵位置,而青年醫生不僅是國家醫生資源的儲備軍,也是開展臨床工作的生力軍。針對目前罕見病專業人才資源短缺、醫生診療能力不足的現狀,2021年北京協和醫院編寫了我國首部研究所學生國家級規劃教材《罕見病學》,并在協和醫學院開設課程。我們每年通過線下或線上開展罕見病專病教育訓練,全國已累計教育訓練超過10萬名醫生或醫學生。

北京協和醫院将秉承“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精神,繼續完善罕見病人才培養體系,填補罕見病高等教育(大學及以上)的空白,也将在北京協和醫院罕見病診療研究平台中為全國罕見病專業人才提供學習、深造及實踐的機會,歡迎青年醫生和基層醫生積極參與罕見病相關教育訓練及知識普及,提升罕見病醫生的整體診療水準。

專家簡介

張抒揚 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兼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

國家衛生健康委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罕見病專業質控中心主任

中國罕見病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世界醫學會理事

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病内科醫師分會候任會長

來源:醫學界罕見病頻道

責編:萬順順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