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不能去禍害别人!艾滋病患者能結婚嗎?網友最關心的問題,答案在這

作者: 李太生(北京協和醫院)、曹玮(北京協和醫院)、宋曉璟(北京協和醫院)、劉昕超(北京協和醫院)、羅玲(北京協和醫院)

1、為什麼感覺男同志更易被艾滋病盯上?

之是以男同志者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是因為他們特殊的性交方式——肛交,還有性伴侶多而不固定等因素。

肛交這種性生活方式更容易造成病毒的傳播:首先,由于直腸形态及上皮結構,以及肛交動作劇烈導緻直腸内壁很容易發生破損,造成病毒傳播;其次,直腸内堿性環境适宜HIV病毒生存繁殖。

此外,多數情況下,男男同性行為者常沒有固定性伴侶,在肛交過程中往往不願使用安全套,造成艾滋病或其他性病交叉感染。

2、網上賣的艾滋病檢測試紙靠譜嗎?怎樣檢測最準确?

使用試紙法進行艾滋病感染的初步篩查,操作簡便,應用越來越廣泛。

普通人可以用試紙進行自我檢測,很多醫療機構也會采用試紙進行初篩檢查。

正規的艾滋病檢測試紙均具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可查詢到的生産批号,準确率在95%以上,是比較“靠譜”的初步篩查選擇,但并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如果試紙初篩為陽性結果,需要盡快前往正規醫療機構進行确診實驗及其他必要的檢測,以明确感染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試紙有明确的适用時間,必須過了HIV感染視窗期(從HIV感染到人體内出現能被檢測到的抗體這段時間),使用才有意義。

在大部分感染人群中,視窗期為2-6周不等。也就是說,高危行為發生後的2周内,反複進行試紙檢測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如果高危行為後3個月時仍未出現陽性,感染的可能性就極低了。

我不能去禍害别人!艾滋病患者能結婚嗎?網友最關心的問題,答案在這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3、除了檢測,有什麼症狀可以識别感染HIV嗎?

HIV進入人體之後,會出現三個階段,分别是急性期、無症狀期和艾滋病期,每個時期的臨床表現是不一樣的。

首先進入急性感染期:通常發生在初次感染後2~4周。部分感染者出現發熱、咽痛、皮疹、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等表現。

之後進入無症狀期:通常感染者在這個階段沒有症狀。

最後進入艾滋病期:表現為各種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良性腫瘤,臨床症狀表現多種多樣。

當出現長期腹瀉(大便次數多于3次/天,>1個月)、體重明顯下降(6個月之内體重下降10%以上);反複出現口腔白斑(口腔念珠菌感染);反複出現帶狀疱疹;呼吸困難呈進行性加重;反複出現肺炎;青年人出現腦梗死的表現或神經認知功能下降;視力進行性下降等臨床表現時需警惕HIV感染,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4、“視窗期”是怎麼回事,是說感染了HIV但查不出來嗎?

視窗期是指HIV病毒感染人體後一直到血液中産生足夠量的抗體,能夠用檢測方法發現的這段時間。

在此期間,人體雖然已經感染HIV病毒,但血液中病毒感染的名額(p24抗原和抗體)尚未出現或者數量太少,進而無法被檢測出來。

處于視窗期的患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所有檢測方法都有視窗期,視窗期的長短與檢測方法、檢測的樣本種類(血漿、指血、唾液等)、是否應用過暴露前或暴露後藥物相關。

目前國内大醫院已經廣泛采用英美指南建議的第四代試劑盒檢測HIV感染,75%的感染者都可以在暴露後24天内被四代試劑盒檢測出來。

在暴露的44天内,四代試劑盒可以檢測出99%的HIV感染者。

而可以立刻拿到檢測結果的“快檢”則是第二代檢測方法,視窗期更長,75%的感染者都可以在暴露後37天内被檢測出來。

在暴露的57天内,可以檢測到99%的HIV感染者。

以上的資料均是基于對血漿的檢測。如果檢測樣本是指血或唾液,視窗期可能要長幾天。

以上檢測如果第一次結果為陰性,應當在暴露于HIV後90天再次進行重新檢測。

5、發生了高危行為事後還有“後悔藥”可以吃嗎?哪裡可以買?

對于沒有感染HIV的健康人來說,在暴露于HIV之後,可以通過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以防止被感染,即暴露後預防(PEP)。

不過必須在暴露後的72小時之内開始PEP,越早越好,每提前一個小時服藥都會更加有效地預防被感染。

PEP是處方藥物,則需要連續服藥28天才能達到效果。如果正确給藥,PEP可以有效預防HIV,但不能100%有效預防。

如果您不确定自己的HIV感染狀況,并且在最近72小時内出現過以下情況,應當盡快到艾滋病定點醫院感染科咨詢是否應當使用PEP:

在性生活中可能接觸到艾滋病毒(例如肛交、避孕套破裂等);

與他人共用針頭吸毒;

被性侵犯。

6、“艾滋病疫苗” 究竟是真的還是謠言?

自1983年首次發現HIV至今,全球科學界投入大量資源研究艾滋病疫苗,至今沒有重大突破,艾滋病疫苗被認為是最難攻克的疫苗之一。

近年來,HIV疫苗的臨床試驗明顯得到加快,如南非重複RV144疫苗的試驗已于2016年開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聯合開展前者的DNA複制型痘病毒(rTV)等。

但至今尚沒有有效的HIV疫苗。

我不能去禍害别人!艾滋病患者能結婚嗎?網友最關心的問題,答案在這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7、聽說有人天生對艾滋病免疫是真的嗎?

HIV病毒在攻擊人體免疫細胞CD4細胞時,除了認準CD4細胞外,還需要先識别CD4細胞表面的受體。

這個受體就好比細胞的一把門鎖,一旦被病毒配對成功,HIV病毒就可以通過這道門順利地進入CD4細胞的内部。

CD4細胞表面的門鎖主要有兩把,一把叫CCR5,一把叫CXCR4,HIV病毒主要通過打開CCR5這把鎖進入細胞,但也有相當一部分HIV病毒通過打開CXCR4進入細胞。

世界上絕大部分人的免疫細胞都同時具有這兩把門鎖,是以不管遇上有哪種“開鎖功能”的HIV,免疫細胞都毫無招架之力。

不過,有極少部分人,主要是白種人,他們細胞表面的CCR5結構在進化中發生了改變,,使得那些專攻CCR5的HIV病毒識别失敗而被拒之門外,進而出現了對艾滋病“免疫”的現象。

但是,畢竟還有CXCR4這把鎖在,艾滋病的天然免疫也不是絕對的。

8、艾滋病三大傳播管道好像跟我都沒關系,我生活中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麼?

能說出HIV的三個感染途徑,說明你至少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沒錯,隻有通過特定的行為才會感染或傳播艾滋病毒。最常見的情況是通過不安全的性行為、共用針頭或注射器感染或傳播艾滋病毒。

要記住,隻有某些體液,主要是血液,精液,直腸液、陰道液和母乳可以傳播HIV病毒,而且這些液體必須與粘膜或受損組織接觸,或直接注射到血液中(從針頭或注射器)才能傳播。

粘膜包括直腸、陰道、陰莖和口腔粘膜。

實際在臨床上,感染者主要有以下3種:

與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發生無保護的肛交或陰道性行為,沒有全程使用安全套。

對于HIV陰性的伴侶,接受性肛交是最高風險的性行為,但插入肛交的一方也可能感染艾滋病毒。

任何一方都可以通過陰道性行為感染艾滋病毒,盡管這種風險比接受性肛交的風險小。

與HIV感染者共用針頭或注射器。

在懷孕、生産或哺乳期間從母親到嬰兒的傳播。

如果母親感染艾滋病毒但不吃藥,風險可能很高,但現在我們對所有孕婦都進行HIV相關檢測,一旦檢出立即開始抗病毒治療,這樣大大降低了嬰兒出生時攜帶艾滋病毒的風險。

如果唾液、眼淚或汗水不與HIV陽性者的血液混合的話,那就是安全的。

是以擁抱,握手,共用廁所,共用盤子,或禮節性與HIV陽性的人親吻以及其他不涉及體液交換的性活動(例如觸摸),這些都不會引起HIV的傳播。

9、艾滋病患者可以結婚生子嗎?

艾滋病患者和普通人一樣,擁有正常戀愛、結婚,生下健康寶寶的權利。

在結婚以及生育上,法律上均不禁止,隻有一條就是有告知伴侶感染的義務。在對方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結婚生子。

如果夫妻雙方隻有一方是HIV感染者,想要備孕,最安全的方法是精液處理(精子洗脫)、人工授精。或者讓陽性的一方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最大限度抑制病毒,陰性的一方每天服用暴露前預防藥物(PrEP),在女方排卵期不使用安全套同房,也可避免HIV在伴侶之間傳播。

而對于自身感染HIV的母親,按照母嬰阻斷的診療标準進行治療即可,通過服用抗病毒藥物降低母體内病毒數量,減少孩子在宮内感染艾滋病的幾率。

寶寶出生6小時内,也要服用抗病毒藥物(婦幼保健機構會免費提供),不斷持續用藥一個半月。

同時,應杜絕母乳喂養或混合喂養,選擇人工喂養,避免媽媽血液以及體液和寶寶接觸,科學護理,按時體檢,為寶寶營造良好健康的成長環境。

我不能去禍害别人!艾滋病患者能結婚嗎?網友最關心的問題,答案在這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10、接受治療的艾滋病患者就不會再傳播病毒了嗎?

接受有效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如果治療很成功,血漿病毒水準會很快下降,一直到現有檢測試劑無法測定的範圍。

我們把它叫作“低于檢測下限“,是抗病毒治療成功的标志。這時候患者的傳染性會大大降低。

大量研究表明,穩定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感染者,如果其血漿中的病毒載量持續六個月以上維持在檢測不到的水準,其傳播HIV病毒的風險是極低的。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采取無保護的性行為。即便是艾滋病患者服藥依從性非常好,也有15-25%的患者在病毒控制後可能會出現1次或幾次血漿中病毒載量的一過性增高,這種增高持續時間很短,可以自行緩解,但背後的原因機制還不是很清楚。

雖然科學家和醫生們目前認為這種現象不影響長期治療的效果,但畢竟無法做到實時監測病毒水準,也沒有辦法預測什麼時候會出現一過性病毒波動,是以堅持防護措施仍然是最好的選擇。

是以,即使抗病毒治療後病毒控制良好的患者,也依然建議進行有保護的性行為。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