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數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行業藍皮書釋出,線上數字化診療升溫

健康時報、動脈網與好心情網際網路醫院日前聯合釋出《2022年數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行業藍皮書》顯示,新冠疫情給群眾帶來了顯著的心理沖擊,心理問題逐漸上升,傳統的線下診療并不能完全滿足心理診療需求。疫情之下,線上數字化心理診療逐漸升溫,成為彌補心理診療的缺口。

疫情下公衆心理困境與線下診療的差強人意

在居家封控的這段時間,張女士總覺得心裡悶悶的,晚上也睡不着,越到深夜,越煩躁不安,大腦不受控制地亂想。她開始在網上尋求一些心理上的幫助,比如一些心理測試、睡眠電台等。而在看了一些專家的心理科普後,她覺得自己好多了。

疫情期間,像張女士這樣的人并不在少數。《2022年數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行業藍皮書》顯示,新冠疫情給群眾帶來了顯著的心理沖擊,在疫情暴發早期公衆處于普遍的群體性危機中,焦慮和抑郁症狀較為突出。

2022年數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行業藍皮書釋出,線上數字化診療升溫

一位心理咨詢師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疫情以來,心理咨詢的人數增多,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情緒問題需要及時進行科學的疏導和調節。然而,線下心理診療面臨着資源不均、人才不足等多方面的問題。

2022年數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行業藍皮書釋出,線上數字化診療升溫

2017年,人社部将心理咨詢師證書從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移除,心理咨詢行業缺乏科學的準入标準,從業人員水準參差不齊。此外,精神科的優質醫療資源不足。2019年,國家衛健委公布的300家達标縣醫院的基本标準中的報告中指出,目前大陸縣域醫院的病理科和精神科達到基本标準要求的占比僅為41.5%和22.8%,除病理科和精神科外,其他相關科室均可達到基本标準60%及以上的要求。在疫情壓力下,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面臨着更大的挑戰。

數字化與線下診療的結合,才是心理治療最好的方式

“數字化醫療的本質是以循證醫學為基礎,将計算機化的、規範化的治療手段和過程用于臨床,達到預防、治療和管理疾病的目的。”清華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蔡曙山對健康時報記者表示,數字化醫療的高效性、規範性能大大提高臨床效率,且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專業人才隊伍不足的情況。

據《藍皮書》中調研資料,2020年和2021年,大陸線下醫療就診人數明顯下降,而線上診療使用者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12月,大陸線上醫療使用者規模達2.98億,同比增長38.7%,增長趨勢較大。

此外,2021年,精神心理線上醫療服務平台的就診患者更趨于年輕化,以80後-00後為主,女性就診比例大于男性,經濟發達地區人群使用率更高。抑郁症、焦慮障礙、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4類疾病中,就診患者均以20-35歲的年輕人群為主。

2022年數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行業藍皮書釋出,線上數字化診療升溫

蔡曙山認為,數字化心理診療具有及時性、廣泛性、私密性的特點。

“網際網路與心理咨詢其實有着天生的适配基因。”蔡曙山表示,精神心理疾病有治療周期長、複發率高兩大特點,同時由于認知不夠、病恥感等多種原因,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不足,進而影響治療效果、增加複發風險。是以,持續的随訪管理、健康幹預對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療和康複相當重要。

但在發展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比如資訊安全保護、醫療資質的認定等。蔡曙山表示,以線上心理診療平台為例,首先要保證線上的醫生、科普内容都是真實、可靠的,能夠有效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這些醫療過程的資料也應該受到嚴格的保護,以免資訊洩露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探索數字化心理診療方式成為一個極具可行性的方向之一。”蔡曙山說,随着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心理診療将逐漸整合 VR 技術、全息投影技術,進一步提高線上咨詢的臨場感。AI助手,将實作 24 小時自助答疑。大資料算法将提高比對度的準确率。

“這種數字化心理診療并不能完全替代線下面對面診療,因為人類細膩的情感、心理是人工智能無限接近卻無法超越的。這種數字化與線下診療的結合,才是心理治療最好的方式,”蔡曙山說。(石夢竹)

2022年數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行業藍皮書釋出,線上數字化診療升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