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朱元璋的後人,兩個女婿都是大人物,三個女弟子丈夫是正國級

在湖南長沙市,有一所百年名校,它的名字叫“長沙市周南中學”。

這所學校始建于1905年,其創辦人叫朱劍凡。

朱劍凡是民國時期有名的教育家,他的身份不一般,他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27世孫,明朝滅亡後,為了躲避戰亂,朱元璋的子嗣都改性為周。

直到清楚滅亡後,他們才恢複了自己的本性朱。

他是朱元璋的後人,兩個女婿都是大人物,三個女弟子丈夫是正國級

朱劍凡少年時期,深受魏源,譚嗣同等人革命思想影響,很早就立下了“為國效力”的抱負,後來,他前往日本留學,在日本求學時,他結識了黃興,陳天華等人。

當時許多有志青年皆來日本,其目的在于尋求救國救民的方式,孫中山,黃興等人在日本,一緻認為隻有革命,消滅清政府,建立民主政府國家,才是唯一的出路,朱劍凡參加了他們的革命運動。

從日本歸國後,朱劍凡決定,教育救國,首先,他決定建立一所女校,他說:“女子沉淪黑暗,非教育無以拔高明。”

清政府此時是反對成立女校的,為此,朱劍凡在家裡建立女校後,對外聲稱“周氏家塾”

有了學校,朱劍凡也請來了一大批的名流教學,譬如徐特立,張唯一、陳章甫、周世钊等人,他還花重金從浙江請來謝仲仁。

從建立學校,到學校成型,朱劍凡一共投資了11萬的銀元,時人稱他“毀家辦學”

此後直到民國成立,朱劍凡多次向學校投資,擴建,1907年,學校正式改名為“周南女學堂”,其“周南”一名,取自《詩經·周南》篇中“周南”一詞的女性象征意義。

他是朱元璋的後人,兩個女婿都是大人物,三個女弟子丈夫是正國級

周南女學堂,由此成為了湖南第一所最具規模和氣候的私立女子學校。

當時,一大批湖南有志女性,皆前來學校求讀,從這些學生中,走出了許多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其中包括帥孟奇,勞君展等人,還有為革命犧牲的向警予等。

其中,還走出了三位正國級上司的夫人,分别是楊開慧,蔡暢,以及勞安(朱镕基總理夫人)

楊開慧的丈夫是毛主席,蔡暢的丈夫李富春曾任政治局常委,朱镕基曾任總理。

建立女校,朱劍凡不僅興女學,而且還是一位革命人士,1907年,朱劍凡率領女學生上街反對清政府的“鐵路國有”政策,1911年,朱劍凡率領學生支援武昌起義,1913年,他率領學生,始終走在反對袁世凱複辟的前線。

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朱劍凡組織全市,後至全省1200餘名教職工罷課,反對軍閥張敬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朱劍凡結識了毛主席。

當時毛主席在長沙一師附小主事,經朱劍凡邀請,他寄宿于周南女校。

他是朱元璋的後人,兩個女婿都是大人物,三個女弟子丈夫是正國級

對于毛主席的革命思想和理論,朱劍凡十分欽佩,在他的影響下,周南女校的許多學生,都參加了毛主席創辦的新民學會,後來,朱劍凡還多次出資資助毛主席進行革命事業。

1923年,朱劍凡前往廣州參加孫中山上司的革命,北伐攻克長沙後,他曆任長沙市長,警察局長等職。

大革命失敗後,朱劍凡在長沙組織了聲讨蔣介石反革命罪行大會,湖南軍閥發動“馬日事變”後,朱劍凡遷居上海,在這裡,他曾參加了我黨在上海的地下鬥争。

他将自己的小酒店,當成是黨組織的秘密聯絡點,李富春,徐特立,謝覺哉等人多次在這裡來往。

後來,朱劍凡請求入黨,但是由于此時是白色恐怖時期,黨組織并未同意,組織認為朱劍凡在黨外工作,對黨的工作更有利,朱劍凡同意了。

1932年,朱劍凡不幸因病去世,年僅49歲。

朱劍凡離開了,他的故事卻是延續了下來,他的四子二女,這六個孩子,後來都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其中,他的兩個女兒,還嫁給了黨内的大人物。

他是朱元璋的後人,兩個女婿都是大人物,三個女弟子丈夫是正國級

他的大女兒叫朱仲芷,在父親的影響下,朱仲芷從小在周南女校上學,中學畢業後,她來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學,1927年,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在武漢時,朱仲芷與蕭勁光相識相知,兩人後來結為夫妻,他們一共生育了6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肖伯膺,後來成為了解放軍中将。

不過兩人并未能攜手一生,他們于1940年離婚,後來,朱仲芷又嫁給了時任晉察冀邊區參議會任副議長的邢肇棠。

朱劍凡的小女兒朱仲麗,從國小醫,曾在上海同德醫學院學習,1932年加入了共青團,1937年,在革命浪潮下,她來到了延安。

當時的延安,非常缺少醫護人員,朱仲麗的到來,給邊區的醫療事業,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她曾多次給毛主席,朱德等中央首長看病,後來還擔任了毛主席的保健醫生。

毛主席對朱仲麗的父親朱劍凡非常懷念,他曾對朱仲麗說:“唉!你爸爸死得太早,要不,就當上我們的教育部長了,可惜。”

他是朱元璋的後人,兩個女婿都是大人物,三個女弟子丈夫是正國級

朱仲麗的丈夫,是黨内的一個大人物,就是在遵義會議投了關鍵一票的王稼祥,兩人于1939年結婚。

建國後,朱仲麗曆任衛生部婦幼衛生司婦幼衛生處處長,中蘇友誼醫院第一副院長等職,她于2014年離世,享年100歲。

朱劍凡創辦的周南女學堂,曾改名多次,建國後,曾為“湖南省立周南女子中學”,“湖南省長沙市第一女子中學”,“長沙市第四中學”等等職。

1968年,學校改為男女兼招,由此結束了隻為女校的曆史。

1984年,學校恢複為“長沙市周南中學”,當時,從這裡走出的,曾任新中國婦聯主席的蔡暢蔡大姐,專門為母校題寫“誠樸、健美、笃學、奮進”的新校訓。

他是朱元璋的後人,兩個女婿都是大人物,三個女弟子丈夫是正國級

朱劍凡離開了,但是他的精神是永存的,而他的家族為中國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也永遠被镌刻在曆史的豐碑上,任人敬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