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正式通過廣播宣布日本投降。正在等待這一消息的所有的中國人一時間都興奮到沸騰了,但是随之而來的對于日本戰犯的處罰卻不盡如人意。現如今,我們都看到了結果,不僅裕仁天皇沒有被起訴,而且天皇制也沒有被廢除。

那麼裕仁天皇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他又為何能逃過對于納粹的處罰?裕仁天皇出生于1901年,當時中國正值清末民初的孱弱時期。早就已經盯上滿洲的日本是将“崇尚武士道”的精神早早地灌輸給了還是個孩童的裕仁。
當然,隻有思想上的灌輸還是不夠的,還得用行動來教育裕仁天皇。裕仁在11歲時,他的祖父明治天皇駕崩,而明治天皇手下最忠貞的“肉彈将軍”兼任裕仁的老師乃木希典大将也帶着他的夫人給明治天皇雙雙殉死。這件事對裕仁天皇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上的影響。
後來在前往西方通路的時候,裕仁又對軍事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他的書房裡有了拿破侖的雕像。至此,他徹底由“尚武”變成了崇尚軍國主義的太子,盡管當時日本群眾運動一浪蓋過一浪,但是有皇族和大臣的力保,裕仁竟然還是于1924年穩穩登上了皇位。
于是1928年,原内閣首相田中義一在他的斥責下引咎辭職,并且在不久後在惶恐不安中死去。1931年,日本首相和軍官在毫無皇室“幹涉”的情況下對華發動了侵略戰争,事後,裕仁天皇為占領了中國東三省的将領親自授勳,并開始了“戎馬生涯”。
1936年,裕仁天皇發動了多場軍事政變,終于将軍部大權掌控在了自己手中。接下來就是1937年臭名昭著的全面侵華戰争。裕仁天皇的狡猾就他能讓内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同時他也不對任何提議做出反對意見,而隻是做出同意的批示。
是以,這是裕仁天皇精心布置的局,也是為皇室脫罪的最好借口。在他宣布日本戰敗的時候,不少将士主動或被動切腹自殺,是因為他們認為沒有完成天皇交代的任務是恥辱的,而不是為了對自己所效忠的日本内閣,更不是為自己殘暴的行徑忏悔。
就連當時日本的首相東條英機沒有切腹向天皇謝罪,而是選擇了用手槍自殺,還受到了世人的恥笑,認為他是沒有膽小沒有擔當的人。總之,無數日本戰犯用這種令人震撼的方式再一次保住了他們的天皇。
不是很能了解這之後深刻含義的美國将領麥克阿瑟還詢問過裕仁天皇,他們都在日本戰敗後切腹自盡,而你為什麼不切腹。裕仁天皇冷冷地回複了4個字:“無可奈何。”僅這4個字,他便将自己的責任推卸得一幹二淨。
裕仁天皇把自己描述成一個傀儡皇帝,沒有任何主權。他聲稱自己反對戰争,但是對于日本的侵略行徑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在投降诏書中,他竟然也隻字未提“投降”投降或是“戰敗”的話語,而是一再強調自己對這場戰争“毫不知情”。
可恥的是,不僅僅是日本政府接受了這種說法,美軍将領麥克阿瑟因利益的驅使支援這一說法,于是裕仁天皇被宣判“無罪”,本該被廢除的日本天皇制也保留了下來。裕仁天皇自在地活到了1989年才去世,他的思想也影響了日本好幾代人。
或許在戰後的這場沒有硝煙的審判中,大家更會感受到弱小所帶來的屈辱,也明白了隻有強大,才能獲得對等的尊嚴和重視。如今中國依然強大,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血與淚的國王,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