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對貪官污吏的打壓,中國曆史上最嚴格的是明朝。因為沒有哪一個皇帝像朱元璋那樣對待蒼蠅和老虎,依照《大明律》規定,A錢布匹達到一定數量就可能會被判處死刑;對于嚴重者,面臨的将是淩遲處死和扒皮。
而這還沒有完,朱元璋會将扒下來的皮填充稻草後,放置在皇宮門外讓路過的大臣們“觀賞”。除鐵腕的措施之外,朱元璋在貨币上也花費許多心思,曾在鑄币中多加一個字就解決了世界性難題。

01朱元璋對貪官污吏的态度
中國曆史上,沒有哪個皇帝像朱元璋那樣“草根”,就算是第1個身份卑微的開國皇帝劉邦,也不能與他相比較。
出生時,朱元璋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沒有什麼文化,是以家裡人都懶得跟他取名字,父親名叫朱五四(後改成朱世珍),他則被取名為朱八八,參軍時改為朱重八,成為強大軍閥後又改做朱元璋。
至正三年(1343年),13歲的朱元璋就經曆着别的皇帝難以經曆的大災難。當年濠州發生旱災,朱家糧食斷絕,第2年春又爆發蝗災和瘟疫,不到半月時間裡,父親、大哥和母親先後去世,最後隻剩下朱元璋和二哥。
此時他們已經窮得一無所有,不僅沒有棺材闆,而且連埋屍體的地方都沒有。千求萬求之下,兄弟倆才将父母埋葬到劉家的荒地上。為活命,兄弟兩分開各自謀生。
這一段特殊的經曆,讓朱元璋刻骨銘心,甚至形成後來被認為是變态的心理。災害爆發時,他就見識到了貪官污吏們給地方帶來的危害,正因他們而憎恨元朝。
02加強整頓吏治
在朱元璋成為皇帝後的政治生涯中,共有三件事令人關注。第1件事是以極其嚴厲的方法打壓貪官污吏;第2件是建立特務機構,實時觀測官員和天下的動向;第3件是建立嚴苛的法律制度,用于維護自己剛建立好的秩序。
可能是手段過于剛硬和血腥,是以他的名聲并不怎麼好,在許多人看來就是活脫脫的“暴君”,甚至有一些“變态”。
盡管如此,統一天下、整頓吏治、建立朝綱、加強皇權和建立職業軍人體系等,對後世都影響深遠,奠定明朝近300年的統治基礎。
在位的31年裡,他所發動的針對蒼蠅老虎的大案無數,最著名的有“明初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懷疑李彧、趙全德和郭桓等勾搭成奸,A錢舞弊,是以下令徹查。
同年三月,禦史餘敏、丁廷舉将郭桓上告,列舉他連同王道亨、趙全德、李彧和胡益等人犯下的累累罪行。
犯的第一個罪是A錢太平府和鎮江府的稅賦,讓朝廷稅收降低。第二是私吞應該上繳的450萬石浙西秋糧,郭桓隻是上繳一部分。第三是在征收賦稅的過程中巧立名目,中飽私囊,如口食錢、庫子錢、神佛錢等都成為稅收理由。
林林總總下來,郭桓等人共A錢4400多萬石糧食,對朝廷和全國影響深刻。聽到這些調查的成果,朱元璋特别氣憤,決心對全國進行一次規模巨大的懲罰A錢運動。
調查到最後,朱元璋一口氣将郭桓、工部侍郎麥至德、刑部尚書王惠迪和禮部尚書趙瑁等品級較高的官員全都處死。
被連帶砍頭的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員,以及被牽涉到其中的全國各地的地主,有的抄家緻破産,有的直接被砍頭,所殺的數目一點兒也不亞于胡惟庸案。
大量血案爆發後,地主們對朱元璋特别不滿意,有的地方開始秘密暴動。為将他們安撫下來,朱元璋隻能讓審刑官吳庸等來做背鍋俠,處死以平息民怨。是以,因A錢案而死的不僅僅是A錢者,還有一些無辜的背鍋人。
經此一役後,朱元璋開始在法律制度和記賬數字上下手。
03加一個字而解決世界性難題
依《大明律》規定,朝廷官員但凡A錢60兩以上的銀子,皆被判處死刑。同樣的法律适用于王公和平民,由于明朝時期官員沒有自己的田地,是以所有的收入都依靠官府補貼。
不過,官府并沒有多少的東西發放,讓一些員工的工資被拖欠幾年甚至幾十年。正因如此,貪官污吏才不斷地出現,不過朱元璋并沒有看到問題的根本所在,他隻能利用制度來加強對A錢的打壓。
郭桓案之是以爆發,與這根本原因不無關系。朱元璋在案件中發現一件事,隻要官員随便更改賬本上的數字,就能鑽空子地A錢舞弊。
明朝初期,賬本的記錄數字一般采用的是簡單的“一、二、三、四…”特别容易更改,“一”和“二”、“二”和“三”就是一筆之差。
朱元璋思索許久後,想出一個主意,讓其變成防止A錢和舞弊的重要手段,至今很多賬本上都在使用。
這種方式就是在賬本上登記數字的時候,一律淘汰“一、二、三、四…”代之以非常複雜、筆畫比較多的“壹、貳、叁、肆…”
用這樣的方式去記錄之後,但凡被記下來的數字都非常難以更改,除非重新更換賬本或者是将寫下的數字除掉。
這麼做有兩個目的,一來是官員們無法再對賬目進行過多的舞弊;二來是減少地方上群眾的壓力,讓他們不直接被敲詐勒索。有帳可對,官員對普通群眾不再具有威懾力。
這些數字的更換除了用在賬本上之外,朱元璋還将其推廣到貨币的鑄造上。自從有繁體字之後,假貨币很難再制造出來,通貨膨脹也得到遏制。
其實,朱元璋在位的時候,一直控制使用銅币,以至于如今很難找到洪武字樣的銅闆。這一措施推動了其他兩個貨币的推廣,就是紙質貨币和銀子的使用。
雖然在宋朝的時候銀子就開始流行,不過明朝才将其升格為真正意義上的流通貨币,對清朝乃至民國都有着深刻的影響。
之是以控制銅币,主要原因是鑄造銅币并不統一到中央的手上,各個地方都有鑄造權,以至于出現混亂局面,很多官員趁機從中做梗,讓所鑄造的銅錢數目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貶值,讓紙币和銀子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除加大對銅錢的鑄造數量之外,一些貪官還在銅錢上下手腳,比如摻鐵等,對上級彙報的是“10”的預算,其實花銷成本并不達到這個數目,可以從中央處撈取很多好處。
銅币在多個地方通行,加上數量巨大,是以調查真假銅币非常難,更是不知道來自何人之手。是以朱元璋又想到一個辦法,在銅錢的上面多加一個字,斷掉有歪念官員的财路。
這一手段就是在銅錢的一個側面多加地方上的簡稱,如“粵”、“鄂”、“湘”等。如此以來,不僅将銅錢的數量控制下來,同時假币也越來越多。
總結
探讨明朝的貪官污吏時,嚴酷的打壓是另一面,不過無論朱元璋及其子孫多麼努力,明朝依然是中國曆史上A錢最嚴重的王朝之一。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社會未得到充分發展的情況下,官員們被剝奪賴以生存的土地之後,A錢是肯定有的。如果當官都不能解決溫飽問題,沒有土地的農民們隻能做亂或受壓迫,而明朝的實際情況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