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幽門螺旋杆菌緻癌?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

近日,幽門螺旋杆菌被列為明确緻癌物、所謂牙膏可“抗幽門螺旋杆菌”消息接連登上熱搜。

幽門螺旋杆菌廣受關注,先是源于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日前釋出的第15版緻癌物報告,該報告第一次将"幽門螺旋杆菌慢性感染"列為明确緻癌物。而早在2012年,"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就出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1類緻癌物清單中。根據世界胃腸病組織保守估計,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杆菌。在我國,幽門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達59%,其中兒童的感染率平均為40%。

那麼,究竟什麼是幽門螺旋杆菌?幽門螺旋杆菌,也叫幽門螺杆菌,是一種螺旋形、微需氧,也就是在5%左右低氧環境下生長較好的細菌,能夠在人體胃内長期"定植"并導緻慢性發炎,主要通過口-口、糞-口傳播。

幽門螺旋杆菌緻癌?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

幽門螺旋杆菌被列為明确緻癌物意味着什麼?為何我國平均感染率近60%?複旦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胃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徐大志認為,在我國,幽門螺旋杆菌感染"一人得病,全家傳染"的情況并不少見,主要是因為家庭内共餐制使得幽門螺旋杆菌通過唾液進行傳染,幼兒與老人更易感染。此外,疾病的發生發展還與其他多種因素相關,如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遺傳因素等。

幽門螺旋杆菌先後被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衛生部門列為緻癌物,說明幽門螺旋杆菌跟胃癌确實有關聯,感染幽門螺旋杆菌的人群胃癌發生率比沒有感染的人群要高,但感染了幽門螺旋杆菌并不代表就和患胃癌劃上了等号,緻癌物和癌症的關系不是一一對應的。

根據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杆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全國幽門螺旋杆菌陽性的患者約有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消化不良,不到1%的感染者發生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可能有癌變的風險。專家還指出,大多數人在感染幽門螺旋杆菌後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

幽門螺旋杆菌被列為明确緻癌物,這也使得"抗幽門螺杆菌概念股"在二級市場上大熱。此外,在多個電商平台和部分線下藥店中,均能見到号稱"殺幽神器""預防胃癌"的"抗幽牙膏",就連益生菌、測試紙等産品也熱賣。對此,國家藥監局7日釋出提示"牙膏不能治療疾病"指出,牙膏不能宣傳具有醫療作用,宣傳"抗幽門螺旋杆菌"缺乏科學依據。沒有證據表明,通過使用牙膏能夠對存在于胃部的幽門螺旋杆菌産生影響。

幽門螺旋杆菌緻癌?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

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牙膏參照普通化妝品管理,申請許可證為"妝字号"。根據廣告法第十七條規定,牙膏類商品廣告不得涉及疾病治療功能,并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但不法商家為逃避監管,往往将所謂"抗幽牙膏"申請為"械字号"或"消字号"。實際上,"消字号"是指經地方衛生部門稽核準許的衛生批号,不具備任何療效,屬于衛生消毒範疇;"械字号"是指醫療器械備案字号,械字号産品是風險程度低,實行國家正常管理可以保證其安全、有效的醫療器械。牙膏顯然不屬于這兩者之列。

徐大志表示,"抗幽牙膏"之是以有隙可乘,與普通群眾對幽門螺旋杆菌相關知識了解有限甚至有誤直接相關。首先,幽門螺旋杆菌檢測要到正規的醫院,通常通過C-13尿素呼氣測試就能檢出;其次,即使确認感染幽門螺旋杆菌,患者也不需要過度緊張,絕大多數人可以通過兩周以内的口服藥物治療達到細菌根除。此外,病菌并非一定需要根除,治療不足或治療過度反而有害,沒有明顯臨床症狀的一般人群沒有太大必要都去治療。不過,如果感染幽門螺旋杆菌後導緻了胃炎、胃潰瘍或者胃部不适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有針對性地處理可能更為妥當。

徐大志同時指出,市面上披着"治幽外衣"的虛假性産品很多,監管部門也應加強相應打擊力度。據了解,國家藥監局已研究起草《牙膏監督管理辦法》,正積極推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盡快出台該部門規章。該規章将對牙膏産品從備案、生産、經營全過程予以規範。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崔信淑 周缇 翟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