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被魯迅罵“寡婦辦學堂”,為救廣大婦女而犧牲自己,國人欠她一聲道歉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楊蔭榆出生在江蘇無錫一大戶人家。楊蔭榆出生在大戶人家,但由于她相貌不出衆,性格也倔強,因而從小就不得父母的喜歡。反倒是年長的堂兄很喜歡她,認為她是一個很有才氣、很與衆不同的人,于是将她送入西式學堂讀書,成為了第一批接受西式教育的女子。後來,由于父母的傳統,楊蔭榆也未能逃過包辦婚姻的魔掌。

她被魯迅罵“寡婦辦學堂”,為救廣大婦女而犧牲自己,國人欠她一聲道歉

後來,她勇敢逃出封建包辦婚姻,之後終生不再嫁,緻力于學術。她曾赴美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學成歸國後,她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雖然楊蔭榆女士有文化,但是她思想刻闆,要求學生隻讀書不要參與政治,曾開除過魯迅的夫妻許廣平等進步學生,是以被魯迅猛批痛罵是“寡婦辦學堂”,并寫了《寡婦主義》這章文章諷刺她。

她被魯迅罵“寡婦辦學堂”,為救廣大婦女而犧牲自己,國人欠她一聲道歉

1925年下半年,女師大風潮越來越高漲,8月楊蔭榆提出辭職,年底段祺瑞政府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不得不恢複女師大,并撤銷了楊蔭榆的校長職務。抗戰爆發後,日軍侵占蘇州,侵華日軍要楊蔭榆出任僞職,遭到她的嚴詞拒絕,楊蔭榆面對侵華日軍在蘇州燒殺搶掠的暴行,曾幾次到日軍司令部提出抗議。有一天,幾個被日軍追逐的婦女逃至盤門新橋巷的楊蔭榆家時,楊蔭榆立即勇敢地站出來用日語同日軍交涉。

她被魯迅罵“寡婦辦學堂”,為救廣大婦女而犧牲自己,國人欠她一聲道歉

結果楊蔭榆成了日軍的眼中釘,于是在1938年的元旦那一天,兩個日本人将楊蔭榆騙出門去,在吳門橋上朝其後心開了一槍,打入河中……當時還是寒冬,天氣甚為陰冷,楊蔭榆在河裡掙紮,兩個日本士兵在橋上繼續開槍,直到河水為之染紅……

她被魯迅罵“寡婦辦學堂”,為救廣大婦女而犧牲自己,國人欠她一聲道歉

後來,鄰近為她造房子的一個木工把水裡撈出來的遺體入殓。棺木太薄,不管用,家屬領屍的時候,已不能更換棺材,也沒有現成的特大棺材可以套在外面,隻好趕緊在棺外加釘一層厚厚的木闆。”楊绛曾回憶稱“……我看見母親的棺材後面跟着三姑母的奇模怪樣的棺材,那些木闆是倉促間合上的,來不及刨光,也不能上漆。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輩子。”

她被魯迅罵“寡婦辦學堂”,為救廣大婦女而犧牲自己,國人欠她一聲道歉

從書中讀到這裡,我不知不覺拿着楊蔭榆與周作人做起了比較。女師大風潮中,周作人順應曆史潮流的發展,支援學生運動,但到抗戰期間,他卻走馬上任僞職,成了為人不齒的漢奸。而楊蔭榆卻恰恰相反,盡管在女師大風潮中被學生所抛棄,但面對兇殘的日軍,不但拒任僞職,而且親入虎穴,斥責日軍的暴行,實屬壯烈之舉,表現出中華兒女凜然的民族氣節。看來,對于一個人,僅憑一時一事蓋棺定論未免有些過于簡單,過去不能表明現在,現在也不能說明過去,但事實就是,國人都欠楊蔭榆一聲道歉。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