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她被鲁迅骂“寡妇办学堂”,为救广大妇女而牺牲自己,国人欠她一声道歉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让小编来带你走进历史,了解历史。

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杨荫榆出生在江苏无锡一大户人家。杨荫榆出生在大户人家,但由于她相貌不出众,性格也倔强,因而从小就不得父母的喜欢。反倒是年长的堂兄很喜欢她,认为她是一个很有才气、很与众不同的人,于是将她送入西式学堂读书,成为了第一批接受西式教育的女子。后来,由于父母的传统,杨荫榆也未能逃过包办婚姻的魔掌。

她被鲁迅骂“寡妇办学堂”,为救广大妇女而牺牲自己,国人欠她一声道歉

后来,她勇敢逃出封建包办婚姻,之后终生不再嫁,致力于学术。她曾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她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虽然杨荫榆女士有文化,但是她思想刻板,要求学生只读书不要参与政治,曾开除过鲁迅的爱人许广平等进步学生,所以被鲁迅猛批痛骂是“寡妇办学堂”,并写了《寡妇主义》这章文章讽刺她。

她被鲁迅骂“寡妇办学堂”,为救广大妇女而牺牲自己,国人欠她一声道歉

1925年下半年,女师大风潮越来越高涨,8月杨荫榆提出辞职,年底段祺瑞政府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不恢复女师大,并撤销了杨荫榆的校长职务。抗战爆发后,日军侵占苏州,侵华日军要杨荫榆出任伪职,遭到她的严词拒绝,杨荫榆面对侵华日军在苏州烧杀抢掠的暴行,曾几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有一天,几个被日军追逐的妇女逃至盘门新桥巷的杨荫榆家时,杨荫榆立即勇敢地站出来用日语同日军交涉。

她被鲁迅骂“寡妇办学堂”,为救广大妇女而牺牲自己,国人欠她一声道歉

结果杨荫榆成了日军的眼中钉,于是在1938年的元旦那一天,两个日本人将杨荫榆骗出门去,在吴门桥上朝其后心开了一枪,打入河中……当时还是寒冬,天气甚为阴冷,杨荫榆在河里挣扎,两个日本士兵在桥上继续开枪,直到河水为之染红……

她被鲁迅骂“寡妇办学堂”,为救广大妇女而牺牲自己,国人欠她一声道歉

后来,邻近为她造房子的一个木工把水里捞出来的遗体入殓。棺木太薄,不管用,家属领尸的时候,已不能更换棺材,也没有现成的特大棺材可以套在外面,只好赶紧在棺外加钉一层厚厚的木板。”杨绛曾回忆称“……我看见母亲的棺材后面跟着三姑母的奇模怪样的棺材,那些木板是仓促间合上的,来不及刨光,也不能上漆。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

她被鲁迅骂“寡妇办学堂”,为救广大妇女而牺牲自己,国人欠她一声道歉

从书中读到这里,我不知不觉拿着杨荫榆与周作人做起了比较。女师大风潮中,周作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支持学生运动,但到抗战期间,他却走马上任伪职,成了为人不齿的汉奸。而杨荫榆却恰恰相反,尽管在女师大风潮中被学生所抛弃,但面对凶残的日军,不但拒任伪职,而且亲入虎穴,斥责日军的暴行,实属壮烈之举,表现出中华儿女凛然的民族气节。看来,对于一个人,仅凭一时一事盖棺定论未免有些过于简单,过去不能表明现在,现在也不能说明过去,但事实就是,国人都欠杨荫榆一声道歉。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