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後期,60萬日本關東軍被蘇聯抓走後,受到怎樣的對待?

日本戰俘被蘇聯人抓走之後,受到咋樣的待遇?那還能有個好?二戰結束之後,蘇聯人最缺乏的就是勞動力。

畢竟整個二戰,蘇聯人光戰死的就有兩千六百多萬,就這兩千六百多萬裡頭,青壯還占了不老少。

就算是到了現在,蘇聯變成現在的俄羅斯,因為這批死亡的人口,他們還沒倒騰過來這口氣,女性就占了總人口的53.5%,這就屬于人口比例嚴重失調的狀态。

而二戰結束之後,蘇聯整個國土就被德國人打成廢墟,那那都需要人來進行建設,您自己琢磨一下這個問題。

作為一名戰俘,跑到人家地頭上幫忙搞建設,重體力勞動這肯定就逃不過,而且這吃的也上不去。

畢竟六十萬人的食物供應,咋說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大戰結束之後,蘇聯人自己都缺少食物,您就别說日本戰俘的了。

為了這事,日本人到現在還在糾結,想讨要個說法。

其實日本人也有臉說這事。

二戰後期,60萬日本關東軍被蘇聯抓走後,受到怎樣的對待?

中國戰俘他們是怎麼對待的?歐美戰俘他們又是怎麼對待的,挖煤礦,當做人體實驗的目标,怎麼缺德他們怎麼來。

咱不說别的,1939年日本制造諾門坎事件,前後兩次挑釁蘇聯,好家夥被蘇聯掐着脖子打老半天,這下子老實了。

回頭就征集了中國七百萬勞工,修了一條長達一千七百公裡的防線。

當然這事不值得嚼咕的,問題是事後日本人趕盡殺絕,完工後這些勞工大多數人,不是被活埋就是被毒氣殺死。

您以為日本人就拿中國人做活體實驗嗎?不!二戰那會,也有不少歐美戰俘落到日本人的手裡。

日本人也拿歐美戰俘做人體實驗,明面上說是接種防疫,注射啥的,結果導緻歐美戰俘大面積的死亡。

這下邊就是一個幸存的英軍少校戰俘,偷偷在日本人建立的戰俘營中寫的日記中的一部分,您自己瞅瞅。

1943年2月23日,安葬142名死者。在105天内死去186人,全為美國人。到8月6日死者達208人。到11月21日死者達230人以上。

以上這些人是咋死的呢?全都是被打了所謂的針劑之後死亡的。

當然以上這些說的貌似和題主的問題一點都不搭,其實小編就是想要告訴大家夥,六十萬關東軍被蘇聯人抓走,待遇不好,這事有因就有果,你做了初一,還不允許人家來個十五嗎?

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這麼說,也不算把題主的問題回答了,就算是打了一個背景牆而已。

那麼接下來,咱就把這事給大家夥嚼咕嚼咕。

二戰後期,60萬日本關東軍被蘇聯抓走後,受到怎樣的對待?

話說,蘇聯人之是以會進攻東北的關東軍,完全是因為在雅爾塔會議上,美國人用中國人的利益和蘇聯人做了一場交易,最終讓蘇聯人在歐洲戰場結束之後,在三個月内發動對關東軍的進攻。

您看看弱國無外交,自己的利益不能被自己做主,這也叫個事。

當然有小夥伴要問了:“美國人為嘛要請蘇聯人進攻關東軍呢?”

很簡單,美國人被日本人歇斯底裡如同野獸般的進攻弄害怕了,就感覺自己一個人打日本人,這傷亡頂不住,是以這才有了這麼一檔子事。

事實證明,美國人想多了,日本人之是以歇斯底裡,完全是因為他就那點子底子揮霍了,揮霍完畢之後,啥也不剩了。

于是曆史上,咱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1945年八月六号零點,一百五十多萬蘇聯紅軍,從三個方向進攻日本關東軍,一個星期,就用一個星期,日本人所謂的精銳之花就被打崩了。

蘇聯紅軍剩下的就是漫山遍野的去抓俘虜,好家夥一口氣就抓到了五十九萬四千人,而被擊斃的日本人就有八萬三千多人。

當然被抓的戰俘數字,您要是和關東軍總參謀長秦彥三郎報告就有很大的出入,他的說法是四十五萬戰俘。

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這是因為這個秦彥三郎想把在停戰之前強征入伍的十六萬新兵給刨出去。

當然咱不管他數字多少,咱隻知道蘇聯人這一口吃進去,他就不打算放人了,前頭咱不是說了嗎?蘇聯人勞動力缺乏,這六十萬咋也能給他修條路,鋸個木頭啥的。

當然,蘇聯人也沒有那麼絕情,把所有日本戰俘都給拉走,而是留下了差不都十一萬人,給送回去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這好端端的咋就給日本人送回去了呢?

沒法子,這裡邊有一些個老弱病殘,還有日本女兵,拉回去又沒多大用處,這部分就有七萬多人,這還有得病的俘虜差不多有四萬,這就被放走了。

是以在曆史上,中國老百姓還收留了不少這樣的日本人。這就是中國人,太善良了。

咋說呢?當時在東北還有非軍事人員的日本人,根據日本人自己統計,其實在東北的日本人就多達一百五十五萬。

二戰後期,60萬日本關東軍被蘇聯抓走後,受到怎樣的對待?

後來因為蘇聯感覺這勞動力不夠,日本政府當時就同意再抓一些個普通日本人作為補償,賠給蘇聯人。

于是在當時日本用欺騙的方式,說要給曾經當過日本兵的日本人發什麼通知還是證明,或者其他什麼借口發東西啥的,讓接到消息的日本人去那那取這些個東西。

結果這些人到了地,就被當做俘虜給抓了起來,塞到了去西伯利亞的火車上了。

這事在二戰日本兵的一個回憶錄中就有記載,書名叫《活着回來的男人》。

根據描述,主角謙二有一天在他所在的戰俘營地(還在東北沒出發),發現他們這些個穿軍裝的人裡頭,混入了一些穿木屐,穿和服的家夥,明顯就不是當兵的。

後來才知道,這些家夥都是上當受騙的,其中有一個還比較悲催,他是給自己老婆取這些東西的,結果到了地,就被抓到這裡了,氣的鼻子都歪歪了。

說是要告那個釋出假消息的家夥,隻是他不知道的,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沒有這個機會了,當然以後想告,那也得從西伯利亞活着回來才成。

咋說呢?這個謙二在這六十萬戰俘當中,他的處境還算是好的。

原因就是當時蘇聯人抓到這些戰俘,這就要送到西伯利亞高原上效力,就在這個點上,這個謙二生病了,這就走不了,是以他就沒有趕上最早那批人。

等這謙二的病徹底好了之後,他到是趕上了差不多最後這幾波裡頭了。

在這裡咱必須說明一下,越是早出發的,到的地方就越惡劣,這死亡的機率就越高。

是以這個謙二本身身體就不咋好,你說他能夠活着回來,全因為他去的晚,分給的地方還好,就在西伯利亞的首府赤塔。

根據謙二的回憶,他到了赤塔,還瞅見了當年日軍入侵西伯利亞留下的一塊石碑。

這簡直就是諷刺啊!如今的謙二卻成為了戰俘,再次來到這塊石碑邊上。

當然謙二來到這裡,頭一年也比較惡劣,到了第二年就好很多了。

幹嘛說這謙二呢?小編就是告訴大家夥,其實日本戰俘去西伯利亞修鐵路,砍木頭,不是說待遇都一樣,也是分地方的,環境惡劣的待遇自然就上不去了。

謙二這條線,也不值得說道,小編用另一個日本兵的視角給大家夥說道說道。

二戰後期,60萬日本關東軍被蘇聯抓走後,受到怎樣的對待?

這人叫戶村幸一,他本來是滿洲建國大學第七期的學生,他是屬于被強制征兵的新兵,被征召為第二國民兵。

當時被抓到了的日本戰俘,一直想着他們被抓了,了不起最後蘇聯還得把他們送回到日本。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說法呢?因為《波茨坦公告》日本人也是知道的,他們感覺蘇聯會按照這個公告行事,把他們送回去。

其實哇《波茨坦公告》一直都有,但一直以來日本人壓根就沒有把這東西當回事,現如今他們當了俘虜,到是想起有這麼一個公告。

而這種想法,一直會持續到他們到達最終目的地才會破滅的。

當時這個戶村幸一也這麼想,是以他廣播裡頭聽到他們家天皇的終戰廣播之後,就沒有脫掉軍服,呆在了部隊裡頭。

這一待下去,他就後悔了,因為他成為了去西伯利亞的那波人中的一個。

他們這些個戰俘,被押上火車的時候,還抱着回日本的想法。

當時那些個火車車廂,都是用粗糙的木頭釘成的,外面還被塗成了暗紅色,咱當地的東北老百姓都叫這種車廂為蘇聯瓦罐。

這人一上去,門鼻就被人用粗鐵絲給擰死了,上邊開一車窗,當換氣孔的使用,裡頭的日本戰俘,想要上廁所,車廂裡頭的一塊地闆上被開了一個三十厘米見方的窟窿眼,這就是他們友善的地方。

就這一個車廂,硬塞進去一百多個戰俘

當然這一路上,也不是沒有發現不對勁,想要逃跑的,但他們無一不要面對,蘇聯人手裡的大盤雞和波波沙,是以被蘇聯人打死的逃跑者也是有的。

剩下的人,也隻能老老實實的想着他們會被蘇聯人送回日本。

那麼一開始這些戰俘的想法,他們會去海參崴,從這裡回日本。

結果一路上走來走去的火車,讓他們失去了方向感,當看到貝加爾湖的時候,以為自己看到了日本海,高興的都要跳起來的時候,迎接他們的是一塊寫着貝加爾湖的站牌。

二戰後期,60萬日本關東軍被蘇聯抓走後,受到怎樣的對待?

後來這些日本戰俘,才知道他們要面對的是一份《關于日軍戰俘的接收、安置、勞動使用》的第9898号決議,當然這個決議是在蘇聯國防委員會上通過的。

這份決議下,讓這些個日本戰俘,配置設定得到了細化,您都不知道他都精确到了個位數。

沒法子,蘇聯他需要勞動力了,那個地方都需要。

别的就不說了,光一個西伯利亞,蘇聯就設定了二百六十七個收容所,就這下邊還有兩千一百一十二個分營。

咱前邊提到的哪位,是這些分營當中的一員。

其實西伯利亞僅僅是這些戰俘收容最大的一個地方,其他地方也有,赤塔,蒙古,哈巴羅夫等等,到處都有日軍收容所。

其中去往烏蘭巴托有一萬三千名戰俘,兩年的時間就死掉了一千六百名。

好了,咱不說其他地方,就說西伯利亞這塊。

二戰後期,60萬日本關東軍被蘇聯抓走後,受到怎樣的對待?

根據一個叫三本善丸的回憶,他們到了地方還要接受檢查,檢查的目的是确定他們的健康狀況。

但實際上的檢查,就是讓他們脫光了,被捏一下肚皮和屁股。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好奇,這是幹嘛呢?

他們是在确定日本戰俘的胖瘦,畢竟肚子和屁股上的脂肪是比較多的,以此為标準,給他們這些個戰俘劃拉成三等。

這脂肪最厚實的,被劃拉成頭等,是以他們是最健康的,那麼重體力勞動什麼伐木,采石頭,鋪鐵軌的,再或者利用他們的身高優勢,鑽到礦洞裡頭挖礦就歸他們了。

話說生命在于運動,這些個日本戰俘來的時候,身上穿的可都是夏季單衣,面對西伯利亞的酷寒,要是沒有足夠的運動,活絡開身體,讓身體發熱,那麼他們的手腳就會被凍壞,以至于被切掉。

多運動一下還是有好處的,不過運動的前提,必須有足夠的食物消耗才成,沒有足夠的食物消耗,大體力運動這會要命的。

顯然,日本戰俘得不到足夠的食物,是以日本戰俘的食物來源就多種多樣起來,比如老鼠,青蛙和蛇。

以至于一個叫安吉連收容所的地方,在第二年,蘇聯人發現,他們居然找不到一條蛇了。

當然想要渡過嚴寒,厚實的衣物是必須的,但他們的衣物是有限的,僅有的也是那些随身穿過來的夏裝,以至于有人死掉之後,這些死人的衣物就成了日本戰俘的搶奪之物。

而且搶奪的時候要快,因為時間稍稍一長,這些衣物和身體就會被粘到一塊,變的硬邦邦的,脫都脫不下來。

二戰後期,60萬日本關東軍被蘇聯抓走後,受到怎樣的對待?

這個事是小編在看《活着回來的男人》看到的,主角謙二親身經曆過的。

在這裡生病基本上意味着死亡,至于醫院也是有的,但這裡的醫院止瀉藥都沒有,是以進不進醫院都是一樣的。

當然了,這裡頭不僅有蘇聯人的看管,其實日本人自己也再虐待自己人。

您比方說有一個叫吉村的家夥,大家夥一聽就知道這是一個日本人,他是烏蘭巴托西北部羊毛廠戰俘收容所裡頭的隊長。

他發明了一種叫祈禱天明的刑罰。

這怎麼用呢?他規定他看管的戰俘,每天四點半起床,早飯開吃之前,每個人都必須從兩公裡的山外頭,拉回來兩根木頭。

早飯結束之後,就是連續八個小時的工作,這一幹就到了晚上九點。

到了收工清點任務完成度,如果有人沒有完成,吉村就會把這個人扒光了衣服,捆到樹上,讓他站在哪裡祈禱天亮。

當然面對天寒地凍的天氣,這些個被懲罰祈禱的家夥,最終不會挨到天明就會被凍死。

當然這種現象,不僅僅隻有一個。

列舉個資料,您就知道其中的意思了。

一個叫村山常雄的人,他統計了四萬六千三百個死亡戰俘。

這裡頭将校軍官死亡率隻有1.5%,下級士官的死亡率是8.3%,而普通士兵達到了90.2%。

當然最終回到日本的戰俘,還是有很多的,達到了五十一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