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與海爾齊名的家電企業,曆經3次決策失誤,現在靠賣樓自救

聲明:原創不易,禁止搬運,違者必究!

在八九十年代,我國家電企業還是寥寥無幾的,而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我國誕生了不少的家電企業,“中國制造”的家電走進千家萬戶。但是有些老牌的家電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走向落寞。

曾與海爾齊名的家電企業,因為44億貨款收不回,如今賣樓自救。那就是長虹家電,曾風靡一時的家電巨頭,發生了什麼?

曾與海爾齊名的家電企業,曆經3次決策失誤,現在靠賣樓自救

與海爾齊名的家電企業

對于長虹這個品牌,我們并不陌生。在早些年的時候,家裡的電視機品牌就是長虹。長虹算是一個老品牌了,成立于50年代,在電視機市場占據了重要的市場佔有率。

在1972年的時候,長虹第一台電視機進入市場,就非常熱銷,之後在電視領域都處于領先的位置,談及彩電人們必然聯想到長虹。然而如今彩電市場,人們已經很少談及長虹了,反而一些新晉的家電品牌開始搶占了市場。

曾與海爾齊名的家電企業,曆經3次決策失誤,現在靠賣樓自救

比方說小米、樂視、海信、康佳、創維等等,對于長虹來說,曾經的高光時刻已經不再,長虹為何跌落神壇?要知道長虹這個家電品牌曾經連續20年保持銷量冠軍,從1958年成立至今,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曆史。

在1994年長虹也成功上市,可以說長虹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這家曾經能夠與海爾齊名的家電巨頭,之後卻開始走下坡路。在2018年的時候,為了能夠回籠資金,長虹更是将上海長虹大廈出售了,價格為1億元。不禁讓人發出疑問,長虹發生了什麼?

曾與海爾齊名的家電企業,曆經3次決策失誤,現在靠賣樓自救

長虹到底怎麼了?

長虹從曾經的家電巨頭,到後面賣樓,這種轉變的背後是什麼?可以說長虹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三次決策失誤,這也讓長虹的發展受到影響。

曾與海爾齊名的家電企業,曆經3次決策失誤,現在靠賣樓自救

第一次,壟斷彩管。對于電視行業來說,彩管是很重要的零件,如果說缺少了這個零件,發展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長虹之前也和國内八大彩管廠簽訂了合作,本以為會給市場造成一定的壓力,但是卻沒想到市場上的彩管并沒有出現緊缺的情況,而長虹反而因為大量囤積造成了一定的資金壓力。

曾與海爾齊名的家電企業,曆經3次決策失誤,現在靠賣樓自救

第二次,44億貨款收不回來。這不是一筆小數目,而長虹之是以有這麼高的貨款成為壞賬,是因為急于進入海外市場。與美國經銷商APEX簽訂了合作,并且同意對方進行賒賬,而之後貨款卻遲遲未到賬,累計高達44億貨款。

第三次,等離子的研發。科技的進步,電視機也在不斷改進,從顯像管到液晶電視,然而長虹卻花費40億資金在等離子的研發上,雖然在這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液晶電視才是主場。

曾與海爾齊名的家電企業,曆經3次決策失誤,現在靠賣樓自救

寫在最後

接二連三的決策失誤,也給長虹的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也損失了不少的資金。如今的長虹可以說,已經沒有了先前的優勢。商場如戰場,曾經即便多輝煌,也有可能面臨一定的困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