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視機吃灰,傳統家電沒落

電視機吃灰,傳統家電沒落

文 / 路世明

編輯 / 大風

近日,四川長虹披露2021年年報指出,報告期内公司實作營業收入996.32億元,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隻有2.85億元,利潤率隻有千分之二。同時,銷售毛利率也降至9.97%,同比下滑2.32%。

而長虹被外界長期所熟悉的莫過于電視業務,但從最新财報來看,其電視機業務營收占比僅為14.12%,遠低于空調、冰箱業務,由此可見長虹自身的電視業務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衰退,與昔日“彩電大王”的光環越來越遠。

産品地位的變化總是伴随着玩家角色的轉換,衆多網際網路企業的強勢入場,重新定義彩電的同時,也打破了曾經的行業格局。那些沒能順應“時代選擇”的昔日彩電巨頭們,戀戀不舍地走下神壇,并且“衰弱”的勢頭仍在以無法阻擋的趨勢而持續。

可以看到的是,長虹、康佳、創維這些昔日的巨頭,正在進行最後的掙紮,試圖保留曾經的尊嚴。可是,曾經的領跑者又如何能做好一名追随者呢?顯而易見,在這個極大多數行業都趨近飽和的當下,陷入轉型泥潭的“長虹”們,不可能再赢得往日的尊嚴和輝煌。

沒落的家電巨頭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機是重要的家庭電器,不斷高漲地需求量成就了一部分市場玩家,其中長虹、康佳、創維也成了傳統家電的頭部品牌。

這些品牌在當年的家電市場中,地位絲毫不弱于奔馳、寶馬、奧迪之于汽車賽道。然而,和奔馳、寶馬、奧迪的命運有很大不同,傳統家電巨頭們的輝煌來很快,但衰落來得更快。

其中,四川長虹是傳統家電品牌的代表之一。

相比其他的彩電品牌,軍工廠轉型的長虹彩電早在1970年就開始研發、生産,在經曆了1978年的改革浪潮後,長虹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從1989年起長虹各項經濟名額連續多年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榜首。而榜首的位置,長虹一坐便是20年。

電視機吃灰,傳統家電沒落

1997年,長虹上市之後,用了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市值便迅速突破到590億,成為當時的家電龍頭股。此後甚至到了股民看四川長虹的股價便知上證漲跌的地步。二級市場的巨大“成功”也迅速傳導到了終端市場,“每賣三台彩電,就有一台是長虹。”1997年,長虹彩電市場占有率高達35%。

高光之下,全國上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長虹”,家家戶戶也都以擁有一台長虹電視為榮。但曆史經驗證明,企業高光時刻更需危機意識,可惜長虹似乎并不懂這個道理。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長虹接二連三開打“價格戰”,以超低的售價搶占市場的同時,也擾亂了市場。

伴随着消費更新,在衆多的彩電企業的聲讨和打壓中,消費者開始不買長虹的賬。情急之下,毫無外貿經驗的長虹把目光瞄準了海外,結果不出所料,長虹在海外的市場出現嚴重虧損。自此,長虹便節節敗退,與其他的競争者拉開差距。

眼下,曾經那個不可一世、頭頂“彩電大王”光環的長虹已經僅剩120億左右的市值,股價也從最高點的14.64元每股跌至兩塊多。而根據奧維雲網釋出的2021年中國彩電銷量排行顯示,四川長虹目前排名第6,市占率為7.55%,與前五大銷量巨頭差距不斷加大。

電視機吃灰,傳統家電沒落

【來源:雪球】

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這些年來,走下坡路的長虹賣過自己的大樓、轉讓過子公司并且出售股權......

但後來的事實告訴人們,不僅僅是長虹沒落了,而是整個彩電行業沒落了。好景不常在,花無百日紅,那些為人熟知的彩電品牌,最後都倒在了時代的沖擊之下。

比如,1999年将長虹拉下馬的康佳,在經曆了“連續五年全國彩電銷量排名第一”的輝煌之後,在電視開始從CRT向液晶、平闆電視更新的時代,仍然揚言再做十年CRT,結果便是一路下滑。再比如,作為中國最早的OLED電視入局者,All in OLED的創維在2013年高光之後,便逐漸掉出了彩電第一梯隊,從近年國内的銷售量和市場占有率來看,創維正在步入邊緣化......

一個觀點是,彩電巨頭的沒落和失敗,是那些正處于成長繁榮期企業的警鐘。

找不見的增量,擋不住的入侵

其實從如今的視角去看,這些沒落的彩電巨頭們的沒落并非完全是自身的原因。

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各類科技接踵而至,手機的出現讓人們不再因為擁有一台電視機而感到欣喜若狂,網際網路玩家的加入讓“長虹們”措手不及。時代的洪流總要淹沒一些不屬于這個時代的産物,彩電便是其中一個。

大約2013年左右,随着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整個彩電行業都受到影響。根據各家統計平台資料顯示,2016年前後,大陸電視機的開機率還有70%左右,三年之後,開機率隻剩下可憐的不足30%。

與開機率相關的是彩電的銷量,根據奧維雲網的資料,2020年大陸電視銷量4450萬台,同比下降9.1%;銷售額為1209億元,同比下降11.7%。到2021年,大陸彩電行業的市場零售量跌至3835萬台,達到了12年來的最低。

電視機吃灰,傳統家電沒落

【資料來源:華經産業研究院】

相比上世紀末,彩電的技術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但市場之是以沒有技術的飛躍式發展而發展,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

随着智能手機、PC的大量普及,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者觀看視訊的方式從電視端開始向移動端遷移,人們的娛樂方式、擷取資訊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能夠随時随地擷取内容,從“看電視”的常态快速過渡到了“玩手機”的時代。

小屏取代大屏,如今的彩電也從逐漸從功能性家電轉變為了同樣用來“裝飾”家庭的擺設,很多年輕群體購買電視機後,一兩個月也不一定能開機一次。同時,年輕人也更喜歡投影儀這樣的替代産品,不僅“螢幕”更大、更友善攜帶,而且也不占位置。

彩電早已進入存量市場階段,這是不争的事實。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傳統的彩電品牌們沒有找到新的“增量”點,也沒有把握住消費更新帶來發展機遇,被市場淘汰出局已經注定大半,而另外一半,則是網際網路時代來臨後,新玩家的出現和湧入。

同樣是2013年左右,在“電視是僅次于手機的核心螢幕”的理論下,樂視打着“網際網路電視”的旗号,殺入了彩電行業。樂視上場後,模仿小米手機當年的“成本價”打法,公開宣稱“賣一台電視虧損400元,尺寸越大虧得越多”,将價格戰推向極緻。

而樂視之後,基于相同的理論,小米也踏入了賽道。

2013年9月,小米釋出了第一代電視産品,正式進入彩電市場。當時,小米将首款47英寸3D智能電視定位為“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視”,售價2999元,彼時這個價格買傳統品牌,隻能買個40英寸的。憑借“極緻成本效益”的優勢,小米電視迅速獲得了消費者,尤其是米粉們的認可和支援。

電視機吃灰,傳統家電沒落

【來源:小米之家】

此後幾年來,各大手機廠商對AIoT智能領域的争奪愈加激烈,除了小米,榮耀、華為、OPPO等手機品牌紛紛推出了各自的電視,将其作為智能生态中的核心産品,主打價格戰、自研科技、高端産品等戰略方向。另外,Realme、一加、諾基亞、摩托羅拉等老牌手機品牌也紛紛在海外更新了智能電視新品。

與長虹、康佳、創維等傳統彩電廠商相比,手機廠商們更加明白消費者的痛點,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使用者優勢,以及品牌影響力,打造家庭娛樂終端平台的商業模式,獲得消費者認可的同時,也與傳統傳統彩電廠商拉開了距離。

2021年,小米以近900萬台的出貨量蟬聯中國彩電市場榜首。

可以相信,随着各大手機廠商不斷入局彩電行業,沖擊傳統家電品牌的同時,也将帶來更激烈的競争,而新的一輪洗牌已經開始上演。

轉型是條泥濘的路

在不斷惡劣的市場環境下,沒有足夠的技術開發新的增長點,也沒有足夠強的營銷能力同頭部玩家競争,那麼布局轉型便成為了最好的選擇,而“長虹”們也早已意識到這一點,踏上了艱難的轉型征途。

但問題在于,如何轉型?拿什麼轉型?轉型的方向又是什麼?這幾個問題将是值得長久關注的議題。而從目前幾家的轉型情況來看,它們都沒有清晰的答案和顯現的成果。

以長虹來說,其實早在零幾年的時候就開啟了多元化之路,比如電池、空調,甚至在2005年還進軍了手機、IT産品行業。2008年之後,更是殺入了火熱的房地産業。進入2017年,長虹公司推出智慧家庭應用解決方案,拓展了智能控制、安全、大媒體、能源、健康等五個業務方向。

電視機吃灰,傳統家電沒落

不得不說,這些賽道看起來都頗有前景,但可惜的是,長虹的多元化之路走得是一塌糊塗。

根據其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 長虹ICT産品以187.64億位居四川長虹營收占比第一,然而,毛利率僅僅隻有2.58%,是所有業務中毛利率占比最低的。另外傳統家電諸如空調冰箱、電視等毛利率并不突出,反倒是房地産、特種業務、系統工程等,毛利率分别占到28.75%、31.34%、31.93%。

可以看到,長虹不僅沒有做好的轉型項目,拖累了原本就不怎麼樣的彩電業務。

同長虹一樣,沒落“貴族”康佳在過去十年,也曾嘗試走“多元化”的轉型路線,擺脫依賴單一彩電産品的現狀。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康佳先後涉及了房地産、智能制造、新能源、健康等一大堆項目......

從2018年成立康芯威公司正式研發晶片開始,2019年又投入10.82億在鹽城成立封測廠康佳芯盈。第一批晶片已經在 2019年12月傳遞量産,但是價格并不高,沒有給康佳帶來太大收入。而2021年半導體業務也隻有3.22億的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仍不足1%。

這也意味着康佳想要依靠自身低研發投入的半導體來實作彎道超車,顯然是不現實的,畢竟半導體是需要大規模且持久的高研發投入,才會有回報。康佳發力新産業更像蜻蜓點水,沒有在行業内形成規模優勢,經營不太理想,利潤率偏低。

除長虹、康佳之外,看到彩電市場頹勢的創維也開始探索更多的營收管道。目前創維集團有多媒體業務、智能電器、智能系統技術、現代服務業四個營收子產品。其中,智能電器和服務業的收入加起來還不到總營收的20%,難談轉型成果。

而歸屬于多媒體業務的光伏産業則一直備受市場關注,這個産業的前景不由分說,但其騙補、重資産投入等問題也非常突出,創維究竟能否借此成功轉型,目前無法蓋棺定論。

在光伏之外,創維跨界造車也值得一提。和PPT造車不同,創維不僅造出了車,還在去年就已經上市。隻不過2021年總銷量僅為4088輛。導緻這一慘淡資料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産品力,無論在設計、續航還是技術上,創維汽車都無任何亮點可言。

電視機吃灰,傳統家電沒落

【來源:創維汽車】

當然,沒人否定這幾家曾經的彩電巨頭轉型的努力,隻是在多元化發展路線下,無論怎麼積極地建立新賽道、打造新形象,都要承認的是,近年來許多傳統制造企業都尋求跨界發展,但至今幾乎沒有成功案例。作為曾經的領跑者,“長虹們”似乎很難走出泥濘的轉型之路。

總之,每一次技術革命帶來的産業結構更新,都會淘汰一些曾經輝煌過的企業。而那些“長命”企業,總會随着時代的發展而保持創新和改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