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國聯邦政府:時至今日,拜登團隊還在用來競選

作者:window801

近年來,TikTok憑借其獨特的算法和豐富多彩的内容創作,迅速成為全球熱門的短視訊平台

然而風雲突變,美國政府對于TikTok的态度急轉直下,尤其是在2023年和2024年這段時間,風波不斷。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針對TikTok的法案,要求其母公司位元組跳動剝離美國業務,否則将面臨禁令。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國聯邦政府:時至今日,拜登團隊還在用來競選

這一舉措引發了廣泛的争議和反對,尤其是來自TikTok創作者的強烈反應。

TikTok,一款風靡全球的短視訊應用,依靠其智能推薦算法和龐大的内容創作者群體,迅速捕獲了全球數億使用者的心。尤其在美國,TikTok擁有約1.7億使用者。

在2024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法案,要求TikTok的母公司位元組跳動在270天内剝離其美國業務,否則将面臨全面禁令。對TikTok的禁令不僅僅是針對這一平台,更是一場圍繞着國家安全和言論自由的激烈鬥争。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國聯邦政府:時至今日,拜登團隊還在用來競選

這項法案的簽署,引發了TikTok創作者的強烈反應。這些創作者并非等閑之輩,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榮民,有的是家庭主婦,有的是大學教練,有的是嘻哈藝術家,甚至還有性侵犯幸存者的權利倡導者。

他們之是以站出來反對這項法案,不僅是因為它威脅到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平台,更是因為他們認為這項法案侵犯了他們的言論自由權利。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確定障了公民的言論自由,而這項法案卻試圖通過強制剝離或禁令的方式,剝奪1.7億美國人使用TikTok的權利。

在這場鬥争中,創作者們通過法律途徑向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回上訴法院提起訴訟,試圖阻止這項“不賣就禁”的法案的實施。他們的代理律師事務所戴維斯·賴特·特雷梅恩指出,這項法案不僅缺乏實際依據,而且在商業、技術和法律層面上都是不可行的。創作者們在訴訟中強調,TikTok為他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表達自我和建構社群的手段,這種手段無法通過其他平台複制。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國聯邦政府:時至今日,拜登團隊還在用來競選

就連拜登的競選團隊也在使用TikTok助選,這種沖突的行為更是讓人質疑這項法案的真正意圖。創作者們在訴訟中引用拜登競選團隊副經理的話諷刺道,“忽略任何人們擷取總統資訊的地方都是愚蠢的”。這一針見血的評價,揭示了美國政府在處理TikTok問題上的雙重标準。

在此之前,TikTok曾多次面臨類似的危機。

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曾試圖通過行政指令封殺TikTok,但最終在法院的幹預下未能成行。2023年,TikTok創作者在蒙大拿州成功阻止了該州的禁令。這些案例表明,創作者們并非無所作為,他們一直在通過法律途徑捍衛自己的權利。

此次訴訟的背景下,TikTok和位元組跳動也在積極應對。5月7日,TikTok及其母公司位元組跳動針對拜登簽署的法案,正式起訴美國聯邦政府,稱該法案在諸多地方違反了美國憲法,包括言論自由的保護權。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在美國國會上奮力遊說,試圖為TikTok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間。

然而面對美國政府的強硬态度,位元組跳動也表示,如果用盡所有法律手段仍無法阻止禁令,他們甯願關閉美國業務,也不會讓步。這一決定無疑将對美國的TikTok使用者和創作者們産生深遠影響,他們所依賴的平台可能會在一夜之間消失。對于那些已經在TikTok上建立起龐大粉絲群體的創作者來說,這不僅是經濟上的巨大損失,更是其表達自我和建構社群的主要管道被切斷。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國聯邦政府:時至今日,拜登團隊還在用來競選

在這場風波中,TikTok創作者們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和堅韌。他們通過社交媒體傳播資訊,發起了多個線上請願,呼籲更多的使用者和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并支援他們的訴訟行動。創作者們在各自的領域中都有着獨特的影響力,他們的聯合行動不僅是為了保衛TikTok,也是為了捍衛他們的言論自由和創作空間。

與此同時,TikTok在美國以外的市場也在密切關注這場鬥争的進展。作為全球化的網際網路公司,TikTok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龐大的使用者基礎,而美國市場的動蕩無疑會影響其全球戰略。位元組跳動正在積極與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進行溝通,確定不會因為美國的政策而波及到其他市場的正常營運。

美國政府方面,白宮和司法部的态度依舊強硬,他們堅持認為這項法案是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司法部發言人表示,這項法案解決了關鍵的“國家安全問題”,并且是“以符合第一修正案和其他憲法限制的方式”制定的。然而,對于創作者們提出的言論自由受限的問題,政府方面并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在法庭上,雙方律師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創作者們的律師指出,政府所聲稱的國家安全威脅并沒有具體證據支援,更多的是一種猜測和假設。而即使存在安全隐患,也完全可以通過更為精确和狹義的立法措施來解決,而不是一刀切地封禁整個應用。政府律師則強調,TikTok的背景資料管理存在巨大的風險,可能被用來進行間諜活動或操縱輿論,威脅到國家安全。

這場法律戰的最終結果仍然懸而未決,但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法院最終做出何種裁決,這一事件都将對未來的網際網路監管和言論自由産生深遠影響。創作者們的聯合行動,無疑為公衆展示了一種新的應對方式,即通過法律手段和公衆輿論的雙重壓力,來捍衛自身的權利。

而在這場鬥争的背後,還隐藏着更多複雜的利益糾葛。TikTok作為一款中國公司開發的應用,其在美國的遭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中美兩國關系緊張的影響。近年來,中美在科技領域的競争日益激烈,從華為到TikTok,再到半導體晶片,兩國在多個方面展開了激烈的博弈。在這種大背景下,TikTok的命運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問題,更是國際政治和經濟博弈的一部分。

正如一句老話所說,“衆人拾柴火焰高”。在這場鬥争中,創作者們的聲音和行動,将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這場風波都将成為網際網路曆史上的重要一頁,提醒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也要時刻警惕和防範可能的風險。

未來的道路依然充滿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們不斷前行,探索更加公平和自由的網際網路世界。TikTok的命運或許隻是一個開始,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将是這場變革中的一部分,共同見證和書寫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