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盜墓,也講究望、聞、問、切……

盜墓,也講究望、聞、問、切……

古代經驗豐富的盜墓賊像中醫一樣,也有四門功課——望、聞、問、切。(盜墓違法,請勿效仿!)

“望”的意思是望氣。

即看風水,每到一個地方,盜墓賊首先要觀察地形地貌,風水頗佳之地一定有内藏豐富的墓穴。

即便是古墓早已沒了封土和墓碑,懂得風水術的盜墓賊一樣可以準确判斷出大墓的位置。民國時期,長沙有一個蔡姓盜墓賊,精通風水術,他在野外選擇下手的位置,幾乎百發百中。

有一次,蔡某和幾個同行到甯鄉縣探視親戚,發現一處風水絕佳的位置,于是對幾個同行說:“前面水田下邊,必定有大墓,裡面的珍寶一定會讓我們發一筆橫财。”

幾個同行不相信,蔡某稱若無古墓,願意輸給幾個人一千美金。倘若有古墓,裡面的珍寶自己獨占七成,衆人欣然同意,于是相約夜間行動。

當天夜裡,盜墓賊果真挖出一座漢墓,出土了青銅鼎、寶劍、玉器、金餅等珍寶,衆人将這些珍寶賣給了一個傳教士,蔡某是以一夜暴富。

“聞”就是嗅器物、泥土的氣味。

“聞家”随便抓一把泥土,可分辨出是“熟土”、“活土”還是“死土”,就可以判斷地下是否有古墓,因為地下若有古墓,随葬的器物會發出奇異的味道,“聞家”中的高手還能分辨出古墓的年代。

同樣是在民國時期的長沙城,一個資深盜墓賊是個“聞家”高手,一生專門盜掘唐朝以前的古墓。

某一次,這個盜墓賊在煙館吸食鴉片,有人拿來一件漆器,讓他給掌掌眼,這位盜墓賊嗅了嗅說:“我擦,你逗我玩呢?這是在尿坑裡邊漚泡了七個月的赝品!”那個人大吃一驚:“在下有眼不識泰山,得罪了!”随即溜之乎也。

盜墓,也講究望、聞、問、切……

“問”則是踩點、問路。

盜墓賊會裝扮成貨郎、雲遊的僧人道士,在風景名勝的地方和當地人聊天,通過交談擷取對方的信任,察言觀色,搜集關于古墓的方位、内藏等資訊。

确定了古墓的位置,盜賊就會選擇在月黑風高夜下手。

接下來就到了“切”的階段。

通過在現場“把脈”,準确找出最為簡捷、安全的挖掘盜洞之處,進而迅速找到古墓的核心區域。

上世紀八十年代,盜墓賊就是以“切”的手段,在距離棺椁最近的地方安放炸藥炸開封土,精準找到曾國藩的墓葬,盜取了随葬寶物。

關于“切”還有一點很關鍵,開棺的時候,有經驗的盜墓賊會在短時間盜取更多的随葬寶物,通過細緻查找,避免被暗器、毒液傷害,不遺漏最有價值的寶物,一些經驗後來被考古人員引用,但很多獨門絕技已經失傳了。

盜墓,也講究望、聞、問、切……

清代有一些盜墓賊,能通過“聽”找到古墓的位置。據史料記載:廣州有個叫焦四的盜墓賊,經常出沒在白雲山附近,手下黨徒數十人。這些人通過“聽雨、聽風、聽雷……”,準确找到古墓位置。

某一天正午時分,雷電交加,焦四吩咐手下到不同的方位“聽”地下的聲音,雨過天晴,東方位置的那個盜賊回來說:“大雷時,隐隐覺腳下浮動,似聞地下有聲相應者。”

焦四大喜說:“得之矣!”次日淩晨,盜墓賊準确找到了唐代重臣李茂貞及其夫人墓葬,李茂貞屍體儲存完好,還能看到“長髯繞頰,骨肉如石,叩之有聲”,盜賊挖掘出金棺、銅人、金珠、金箔等珍寶,随即逃之夭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