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三國志》裴注的《曹瞞傳》:“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可簡單了解為,呂布為非常優秀的人才,甚至可以說是萬中無一的“絕世高手”。誠然,呂布确實武藝高強,但他也是一個滿身污點、背主棄義之人。呂布也絕不像一些影視劇描述的那樣,是什麼“三國第一猛将”,手執方天畫戟的非凡人物,這些都是虛構情節,他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漢末第一不義莽夫”。

劇照:呂布
曹操,一代枭雄,識英雄重英雄,對人才也是格外地愛惜,而對于這種“三姓家奴”之人,曹操根本不肖與之為伍,故而可以歸結為,呂布雖然骁勇善戰,甚至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其人品很差,是以曹操不是不能駕馭呂布,而是對他嗤之以鼻。
一、呂布,何許人
說起三國英雄人物,不得不說起一個人,那就是“飛将軍”呂布。呂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縣人,東漢末年群雄之一,以勇武著稱。
呂布雖然在每個人心目中有不同的定位,但在我看來,戰神呂布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隻是限于時代的原因,以及當時的曆史環境,導緻這位戰神“随風搖擺”。他既是漢賊董卓的義子,也是曾經依附袁紹、劉備而到處亂投之人,人送外号“三姓家奴”。
劇照:董卓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就是呂布骁勇善戰的例證,隻是這位三國人物一直有不好的名聲,不被當時各路首領看好,這其中就包括曹操。尤其是在曹操這種經曆了兖州大事件并且屢屢耳聞呂布斑斑劣迹的明白人眼中,呂布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二、一代枭雄曹操,不會正眼瞧呂布
三國時期風雲詭谲,但即便是這樣,個人的武力值再高,也不可能拿來當保镖用,何況當時的呂布已經人到中年(公元199年是呂布巅峰時期後10年),這種情況下,很難保證呂布能夠擁有十年前的武力輸出。是以一個污點滿滿、武力下降的人,當然不比曹操帳下的典韋、許褚等新秀戰将。
三國局勢圖
再說了,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英雄人物。此人雖屬奸詐之人,但英雄豪氣并不輸于同時代的其他人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曹操在用人方面特别器重恩義之人。曹操惜才、愛才,唯才是舉,但他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信用和秉性。呂布今天侍奉漢臣賊子,明天又反目成仇,今天依附袁紹、劉備,明天又偷竊城池,對于這樣一個反複無常之人,曹操根本不想與之為伍,不屑與之共事。曹操雖然知道呂布是英勇無比之人,但在品德上,曹操看得更重。
曹操: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能究其情也。荀攸:呂布勇而無謀。布骁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傑必應之。
劇照:曹操
翻看史書你會發現,呂布并沒有在一個合适的時機向曹操投降,而是一直死磕到了山窮水盡才來倉惶投奔,這是呂布不同于張繡的最重要的一點。對于曹操而言,呂布完全沒有任何“政治價值”可言,又如何能待見他呢?
三、唯才是舉,更要德才兼備
曹魏集團在三國時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曹操帳下有很多治世能人,文有毛玠、郭嘉、荀彧等,武有八虎騎、五子良将、典韋、許褚等大将。這些人都是跟曹操出生入死的君臣至交,相對于無人品、無眼光、無眼色、無體力的“四無将領”呂布,他憑什麼被經曆了十年戰場曆練且在中原兖州站穩腳跟的曹操放在眼裡?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故事畫:“五子良将”
是以,公元199年白門樓下的呂布,已然活成了一個“滾刀肉”,連做個政治擺設“安樂公”的價值都沒有了。
曆史上就是這樣,有些步子如果邁錯了,也許就會滑入萬劫不複之地。如果背負不仁不義之罵名,即便武藝再精,也不會有立錐之地。飛将軍呂布的一生很短暫,如果一開始他能認清形勢,站好隊伍,那麼不至于空有一身武藝,肯定會有更好的文治武功。
哀哉呂布,惜哉呂布,歎哉呂布。
故事畫:呂布白門樓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