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竟然敢當面指責皇帝?因為此事,他差點就被罷官免職了

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曾國藩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是,閱曆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而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了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

曾國藩竟然敢當面指責皇帝?因為此事,他差點就被罷官免職了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的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曾國藩是清朝末期名聲最大的幾個臣子之一,要說他的地位,曾經做過一方的封疆大吏,兩江總督,直隸總督,還是武英殿的大學士,更被封為一等的侯爵毅勇侯。連他的谥号,也是極為褒義的“文正”。

要說他對于清王朝的貢獻,最為主要的就是他提議讓清王朝造輪船,建軍事學堂,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技術,并且,還派遣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可以說,他是中國近代的開拓功臣。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曾國藩到底是怎麼做的。

曾國藩竟然敢當面指責皇帝?因為此事,他差點就被罷官免職了

根據史料記載,我們可以知道,曾國藩第一次出現在大家的眼裡,是在道光三十年的時候。他一連向皇帝上疏了四道奏折,但是,這卻不是他年輕氣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莽撞表現,相反,這是他十年如一日的積澱。道光三十年的時候,正是先帝駕崩新帝上位的過渡時段。

鹹豐帝剛剛繼承帝位,就指令百官提建議,用來表現新時期、新氣象、新發展。初登帝位,鹹豐帝自然想做好這個皇帝,而他的臣子們,也非常欣慰能看到皇帝這般勤政。像曾國藩這樣的實幹家,就更願意了,他十分看重這次向皇帝提建議的機會。

年齡是新皇帝一倍的曾國藩,首次上疏,便提到了人才的培養問題。他認為:伯樂相馬畢竟是少數,而人才的培養,才是國家能夠長遠發展下去的内在動力。這樣的思想無疑是大膽的、創新的,畢竟,古來聖賢無不是靠能力卓越的人才輔佐。

曾國藩竟然敢當面指責皇帝?因為此事,他差點就被罷官免職了

這其中,像:周文王想要興周,便把不惑之齡的姜尚收用了;劉邦為了讨伐殘暴的秦國,任命了新人韓信;劉備為了興複漢室,更是三顧茅廬,收服了諸葛亮......

并且,古往今來的人才,靠得都是遠見的卓識,直接來說,人才是需要培養的,需要發掘的,并靠着自身的優勢,後天的努力,進而,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是以,真正把造就人才擺在國家大事面前,曾國藩算是清朝的第一人,而且,他還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人。

畢竟,像是之前的先賢們,他們收複人才多少都是為了自己所用的目的,而曾國藩則把人才問題擺在國家問題的層面上嚴謹的分析,提出了培養人才的可行措施。為此,曾國藩提出了三步戰略,即:培養、轉移以及考察。

在這裡,培養即是培養人才,這裡很好了解,對于學生下屬的行為舉止做出評價,并驚醒褒貶賞罰,甄别他們的本質是與人為善、國家利益至上的君子,還是自私自利包藏禍心的小人。然後,對足夠優秀的人才進行推舉,甚至是破格錄用人才,這就有些像九品中正制中的察舉制了。

曾國藩竟然敢當面指責皇帝?因為此事,他差點就被罷官免職了

而轉移,仍然是靠着上層官員自身的素質,來使下面的官吏們得到好的影響。畢竟,從我們現在人的眼光來看問題,環境因素對人才的培養,可是占有很重的比例。

再就是考察,這就是識人的問題。像曾國藩,他很看重一個人的言論思想,他認為:可以從一個人的語言中,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看到這個人對事物的認識,了解,以及觀點,思想。

如果,遇到一些口才不佳的人,則需要書面的表達能力,即:通過對皇帝的上疏,奏折,可以識别人才。至于曾國藩本人,更是有着天下第一奏折的美名。如此一封奏折,從方方面面的闡述分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鹹豐皇帝看了十分受用,而曾國藩也是以入了皇帝的眼。

這對于曾國藩來說,也算是是一種曆練。随後,他更是在洪秀全起義等事件上,提出了自己正确的見解跟看法,以及解決措施等,很快,曾國藩就有了很高的名氣。但是,這卻并不是他真正得名的原因,在他官場道路上,還有一次最為兇險的上奏,這次上奏他從多個角度指責了皇帝。

曾國藩竟然敢當面指責皇帝?因為此事,他差點就被罷官免職了

他首先寫到皇帝沒有大局觀,過分的看重一些細節,沒有皇帝的氣度;

再者,他指責皇帝喜歡一些虛無缥缈的浮誇之物,明明是一國之君,思考的應該是天下臣民,而不是整日裡想着寫詩。同時,他還将洪秀全的問題丢給了年輕的鹹豐皇帝。

最後,也是最有諷刺意味的,他指出皇帝喜歡聽信讒言,而對于那些忠誠烈士,則是敬而遠之。

可以說,這是十分危險的挑戰,但是也說明了曾國藩是真心實意為鹹豐帝好,是實打實的忠臣。隻是皇帝到底是年輕氣盛,面對如此大膽的指責,當即要懲治曾國藩。好在有多數大臣為之求情,最終,還是讓皇帝松了口。但是,讓人遺憾的是,曾國藩的一番心血終究還是白費了,所謂的鹹豐帝的虛心納谏,其實,隻不過是做做樣子兒子。

參考資料:

【《苦命天子:鹹豐皇帝奕詝》、《曾國藩家書》、《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