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国藩竟然敢当面指责皇帝?因为此事,他差点就被罢官免职了

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而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了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

曾国藩竟然敢当面指责皇帝?因为此事,他差点就被罢官免职了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的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是清朝末期名声最大的几个臣子之一,要说他的地位,曾经做过一方的封疆大吏,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还是武英殿的大学士,更被封为一等的侯爵毅勇侯。连他的谥号,也是极为褒义的“文正”。

要说他对于清王朝的贡献,最为主要的就是他提议让清王朝造轮船,建军事学堂,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技术,并且,还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的开拓功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曾国藩到底是怎么做的。

曾国藩竟然敢当面指责皇帝?因为此事,他差点就被罢官免职了

根据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曾国藩第一次出现在大家的眼里,是在道光三十年的时候。他一连向皇帝上疏了四道奏折,但是,这却不是他年轻气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莽撞表现,相反,这是他十年如一日的积淀。道光三十年的时候,正是先帝驾崩新帝上位的过渡时段。

咸丰帝刚刚继承帝位,就命令百官提建议,用来表现新时期、新气象、新发展。初登帝位,咸丰帝自然想做好这个皇帝,而他的臣子们,也非常欣慰能看到皇帝这般勤政。像曾国藩这样的实干家,就更愿意了,他十分看重这次向皇帝提建议的机会。

年龄是新皇帝一倍的曾国藩,首次上疏,便提到了人才的培养问题。他认为:伯乐相马毕竟是少数,而人才的培养,才是国家能够长远发展下去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思想无疑是大胆的、创新的,毕竟,古来圣贤无不是靠能力卓越的人才辅佐。

曾国藩竟然敢当面指责皇帝?因为此事,他差点就被罢官免职了

这其中,像:周文王想要兴周,便把不惑之龄的姜尚收用了;刘邦为了讨伐残暴的秦国,任命了新人韩信;刘备为了兴复汉室,更是三顾茅庐,收服了诸葛亮......

并且,古往今来的人才,靠得都是远见的卓识,直接来说,人才是需要培养的,需要发掘的,并靠着自身的优势,后天的努力,从而,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真正把造就人才摆在国家大事面前,曾国藩算是清朝的第一人,而且,他还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毕竟,像是之前的先贤们,他们收复人才多少都是为了自己所用的目的,而曾国藩则把人才问题摆在国家问题的层面上严谨的分析,提出了培养人才的可行措施。为此,曾国藩提出了三步战略,即:培养、转移以及考察。

在这里,培养即是培养人才,这里很好理解,对于学生下属的行为举止做出评价,并惊醒褒贬赏罚,甄别他们的本质是与人为善、国家利益至上的君子,还是自私自利包藏祸心的小人。然后,对足够优秀的人才进行推举,甚至是破格录用人才,这就有些像九品中正制中的察举制了。

曾国藩竟然敢当面指责皇帝?因为此事,他差点就被罢官免职了

而转移,仍然是靠着上层官员自身的素质,来使下面的官吏们得到好的影响。毕竟,从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来看问题,环境因素对人才的培养,可是占有很重的比例。

再就是考察,这就是识人的问题。像曾国藩,他很看重一个人的言论思想,他认为: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这个人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以及观点,思想。

如果,遇到一些口才不佳的人,则需要书面的表达能力,即:通过对皇帝的上疏,奏折,可以识别人才。至于曾国藩本人,更是有着天下第一奏折的美名。如此一封奏折,从方方面面的阐述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咸丰皇帝看了十分受用,而曾国藩也因此入了皇帝的眼。

这对于曾国藩来说,也算是是一种历练。随后,他更是在洪秀全起义等事件上,提出了自己正确的见解跟看法,以及解决措施等,很快,曾国藩就有了很高的名气。但是,这却并不是他真正得名的原因,在他官场道路上,还有一次最为凶险的上奏,这次上奏他从多个角度指责了皇帝。

曾国藩竟然敢当面指责皇帝?因为此事,他差点就被罢官免职了

他首先写到皇帝没有大局观,过分的看重一些细节,没有皇帝的气度;

再者,他指责皇帝喜欢一些虚无缥缈的浮夸之物,明明是一国之君,思考的应该是天下臣民,而不是整日里想着写诗。同时,他还将洪秀全的问题丢给了年轻的咸丰皇帝。

最后,也是最有讽刺意味的,他指出皇帝喜欢听信谗言,而对于那些忠诚烈士,则是敬而远之。

可以说,这是十分危险的挑战,但是也说明了曾国藩是真心实意为咸丰帝好,是实打实的忠臣。只是皇帝到底是年轻气盛,面对如此大胆的指责,当即要惩治曾国藩。好在有多数大臣为之求情,最终,还是让皇帝松了口。但是,让人遗憾的是,曾国藩的一番心血终究还是白费了,所谓的咸丰帝的虚心纳谏,其实,只不过是做做样子儿子。

参考资料: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曾国藩家书》、《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