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0年,武則天經曆了殘酷的宮廷鬥争,終于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皇位。但奇怪的是,過了15年後,武則天竟然又決定将皇位還給李家,她為何不選擇将武周延續下去呢?其實武則天有她的無奈之處。

武則天不被認可
武則天在當上皇帝之後,有些地方勢力十分不滿,甚至爆發了起義,雖然這些暴亂最後都被鎮壓下去了,但也說明女皇帝為當時的人們所不容。一個女人竟然能當上皇帝,這确實挑戰着當時人們的觀念。
武則天深知自己在生前雖然能壓制住人們的輿論以及暴亂,但在死後,自己很可能會留下千古罵名,家族也會被清算血洗。于是武則天在死前就自廢帝号,傳位給兒子,以減少當時人們的怨恨。
武家人不堪大用
武則天雖然也有考慮過讓武家人繼承大統,但是她心裡明白,自己家族的人都不堪重用,武三思等人表面上順從自己,實際上卻隻想謀奪帝國的權力。
而且自己死後的名分也是個大問題,武則天曾就繼承人一事詢問狄仁傑,狄仁傑極力勸說武則天立兒子為嗣,并表示沒有侄子會願意供奉姑姑,武則天這才醒悟過來,決定立李顯為太子。
李唐是人心所向
雖然武則天在繼位之初并沒有太多人表示異議,但是日子久了,群眾心裡還是想着李唐王朝,對武周并不認可。有一件事情就很能說明這點:
有一次,突厥侵擾帝國邊境,武則天決定讓武三思帶兵去平定戰亂。于是武三思就在洛陽招兵買馬,可是過了一個月,隻募集了幾百士兵,根本不夠用。
無奈之下,武則天隻能讓自己的兒子李顯出面招兵,誰知很快就招到了幾萬名士兵。由此可見,李唐是人心所向,自己死後李唐必定複國,武則天也隻能默默接受這個事實了。
到了晚年,武則天力不從心,難以掌控朝政,張柬之趁機發動政變,奪取了武則天的權李,并且讓唐中宗李顯繼位。
武則天在臨死前也決定将權力還給李唐,選擇以皇後的身份與唐高宗一起合葬乾陵。自此,李唐再次接管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