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丨許世友
前言
1985年,許世友感覺腹部有些隐隐的疼痛,作為從戰場走下來的老将軍,許世友對疼痛的忍耐還是比較強的,是以并沒有當一回事,在周圍人的勸說之下,許世友才到醫院做了全面檢查。
8月,中顧委華東組第四次集會在青島召開,得知這一消息後,許世友給時任濟南軍區政委的遲浩田打了個電話,
“我最近會路過濟南,想為解放濟南,尤其是華野九縱的烈士墓獻花圈,請你幫忙找到烈士墓,做好準備。”
華野九縱
紅軍到達延安後不久,毛澤東就開始實施“放手發動群衆,壯大革命根據地”的戰略,而山東,能夠直插日軍腹地,面對如此重要的地方,如此嚴峻的任務,
毛澤東直接點将,“許世友,去山東。”
圖丨張國焘和毛澤東
對于許世友去山東這件事,引起了不少的争議,之前許世友在抗大“為張國焘說話”,被冤枉後氣不過,許世友就打算帶着人去别的地方打遊擊,正是這一沖動的舉動,讓許世友遭受了牢獄之災,就這還是在毛澤東力保之下,才留住一條小命,因為當時有太多人認為許世友的行為“不可饒恕”。
不到一年,許世友被放了出來,這時候的他已經對毛澤東佩服的五體投地,但是周圍的人對于許世友則是非常防備的,即便已經真相大白,許世友并沒有打算逃跑。
因為這些猜忌和防備,使得許世友空有一身才能卻沒有用武之地,這時候,毛澤東發話讓他去山東,面對質疑,毛澤東解釋,
“我看還是許世友去吧,給他一方天,讓他開道場。”
就這樣,許世友含着感激、不甘、決心,踏上了山東的土地,被中央軍委任命為膠東軍區司令員的他,需要在這裡開拓抗日根據地。
當時的膠東地區是什麼樣的局勢呢,到處有國民黨和反動武裝,他們與日本侵略軍互相勾結,對付抗日力量。共産黨方面因為缺乏軍區鬥争經驗,在膠東吃了不少虧。這群反動勢力越發猖獗,占山為王,自稱什麼“司令”,當地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當許世友到達膠東後,當地老百姓對于這個新來的司令已經有些見怪不怪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位新來的司令是共産黨的司令,是能夠幫助他們擺脫被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欺壓的司令。
1941年3月15日,許世友在膠東召開的黨委會上,發表了一番别具一格的“就職演講”,
“我許世友來膠東就是來打仗的,太平我不來,我來不太平!蔣介石殘害共産黨人,膠東投降天天配合日本人打我們,我們不打就沒有出路,不打就不能抗戰到底,我們要做硬骨頭,堅決打出去!打出膠東的新局面!”
此後,許世友便率領膠東子弟兵在膠東地區展開戰鬥,很快便扭轉了我黨的不利局面,直到1945年8月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在膠東的這段曆史,算得上許世友軍事生涯最輝煌的時刻。
有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時不時就會念叨,
“膠東出現過二十多個‘司令’,最後全被一個紅司令幹掉了。”
随着戰局變化,解放軍做出整編,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訓示,為了在華東戰場統一部署,統一行動,展開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山東、華中野戰兵團合編為華東野戰軍。
圖丨魯南戰役
其中膠東軍區5師、6師、3旅奉命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由許世友擔任。
剛剛成立不久的華野九縱,馬上就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在萊蕪戰役中,第一次出戰的他們盡顯鋒芒。
萊蕪戰役
1947年,我軍魯南大捷後,蔣介石為了挽救被動局面,制定了一個“魯南會戰”的計劃,以歐震指揮8個師,20個旅由隴海線向北進犯,以李仙洲指揮的3個軍9個師由膠濟路向南進犯,準備夾擊我軍主力部隊。
敵軍這樣規模的集中兵力,是解放戰争後最大的一次,蔣介石甚至親自督戰,放下豪言,
“黨國成敗,全看魯南一戰,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如此氣勢洶洶,明擺着要與我軍一決雌雄。
我軍華東野戰軍9個縱隊,在司令員陳毅,副司令粟裕的指揮下,
原本是打算同時殲滅南北兩方敵人的,但是分頭行動明顯不好打,便決定優先殲滅李仙洲集團。
華野二、三縱隊僞裝成我軍全部在狙擊歐震集團的假象,實際主力部隊秘密北上,不過這一戰略,在一般人看來,好像是打了勝仗後大踏步後撤的樣子,這就導緻了不少基層官兵發牢騷,當時有一個順口溜,
“反攻、反攻,返到山東,口咬大蔥,大好形勢,思想不通,有啥意見,要回華中。”
圖丨粟裕
粟裕有一回親耳聽到這句順口溜,當下心裡一緊,他明白這個戰略會讓人有些不了解,畢竟之前連續取得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的勝利,大家還都在興頭上呢,現在卻撤退了,自然會有人鬧情緒,可粟裕又不能把真正的作戰計劃講給大家聽,那是真正的秘密。
面對這些有情緒的官兵,粟裕沒辦法,可是許世友有辦法,他自創了一套“爬上頂”理論,形象又深刻,迅速征服廣大官兵,
“自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内戰以來,我軍在全國戰場的戰略防禦階段 ,已經取得了重大勝利,共殲滅敵人56個旅,中央軍委訓示華東野戰軍集中兵力,在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内殲滅10個旅,以配合其他戰場并為自己轉入戰略反攻提供條件,現在艱苦困難,正好比要爬上山頂需要拿出全部力氣一樣,要有拼命的精神。”
他還提出了“放下包袱爬山頂”的口号,在連隊的牆報上也可以看到不少生動有趣的小漫畫:畫上有三座山,兩個人同時攀登,攀了一座又一座,到了第三座,兩個人快要爬到山頭了,其中一個把包袱甩開很輕松,另一個則背着沉重的包袱,累的滿頭大汗。
部隊中開始流行起“爬山歌”,
百裡路走了九十九,
剩下一裡還得向前走,
擦把汗,加把油,
爬過山頂勝利在前。
通過這些教育,官兵們對于黨中央的戰略思想有了更深的領會,樹立了大局觀,要大踏步向前,大踏步向後,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标,把區域作戰的思想轉變為大規模運動戰的思想。
圖丨國民黨軍隊進攻膠東解放區的報道
在我軍主力大踏步向北的時候,歐震集團攻占臨沂,在給蔣介石的“捷報”中寫道,
“臨沂一戰,國軍精誠團結,浴血奮戰,共殲滅共軍6個旅,初戰告捷,南線集團将按蔣委座部署,配合黨國其他部隊共同奮戰,再立新功。”
蔣介石立馬發電報給歐震,嘉獎了所有有功和參戰的人員,而在國民黨宣傳部長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也“大言不慚”的表示,
“我國軍于15日攻占共匪陳毅老巢臨沂,此戰獲勝,是我國軍在魯南決戰的決定性勝利,山東大局指日可待!”
2月16日,華野九縱到達南麻地區待命,收聽國民黨中央社的消息,聽着國民黨的“吹噓”,實在覺得好笑。
事實上,在2月10日的時候,
華野主動撤離了臨沂,秘密北上,國軍慢吞吞到達臨沂的時候,得到的根本就是座空城。
17日,王耀武奉蔣介石指令預備攻打新泰,王耀武似乎看出了共軍的部署,但是又要聽從蔣介石的指令,是以顯得有些猶豫。
圖丨蔣介石和王耀武
許世友早就等不及了,他早就進入預定位置,就等着陳毅、粟裕下指令了,他曾經跟王耀武交手兩次,每次都讓他狡猾逃脫,心裡正憋着一口氣呢。
再次與王耀武相遇,可謂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若是過去,他早就下令打了,現在不行,他不能擅自作戰,還有配合問題。
他在指揮所的院子裡走來走去,跟一頭尋找對手的公牛似的,一個小戰士催他吃飯,被許世友撒了一通氣,“吃吃吃,就知道吃,老子還沒打呢。”
他喘着粗氣走回屋裡,接通陳毅的電話,“陳老總嗎?這仗還打不打了,快把人憋死了。”
陳毅很沉穩,
“敵人在徘徊猶豫,重新南下,說明我軍的作戰意圖沒有暴露,你要沉住氣。”
3天後,華野大軍完成了戰役展開,迅速向萊蕪、顔莊方向逼近,包圍李仙洲集團,此時,敵人才如夢初醒,立即派七十七師和七十三師增援,不過為時已晚,敵人四十六軍、七十三軍早就已經被我軍死死包圍在萊蕪城内。
圖丨萊蕪戰役
敵人七十七師氣勢洶洶地進入了我軍埋伏的地盤之中,根據華野訓示,預定下午3點打響戰鬥,但是七十七師提前到達,敵變我也變,許世友來不及請示,甩下帽子,當機立斷,指令部隊提前發起總攻。
11點,許世友準時下達指令,擔任主攻的九縱二十五師七十五團猶如神兵天降,打響了第一槍,緊接着發起猛烈攻勢。
敵人一時亂了陣腳,把百姓的門闆桌椅都搬出來壘防禦工事了,而九縱指揮員的指揮水準和戰士們的技戰術水準,馬上就把敵七十七師打的團團轉。
12點,許世友接到二十五師的報告,“我大軍進展順利,打起來和平時整訓演習差不多!”
“好!按照原定計劃進行,給我狠狠地打,迅速消滅七十七師!”
在各個縱隊的配合之下,23日下午5點,
經過6個小時的激戰,徹底打垮了李仙洲集團,李仙洲被俘,還有敵軍三十六師5000餘人向傅山逃竄。
圖丨宣傳畫
這群人來得正好,因為九縱七十三團已經張開了堵殲逃敵的去路,許世友下令,“你們一定堵住,不能讓敵人漏網!”
當驚弓之鳥的敵人胡亂湧來的時候,我軍迎頭一排炮彈攔住了他們的去路,槍炮聲中響起了“繳槍不殺”的喊聲。
在俘虜營中,許世友查到了敵七十三師師長韓浚,他哭喪着臉,
“共軍厲害!許司令更厲害!”
在此之後,華野九縱在每一次戰役中都表現突出,孟良崮戰役,九縱是圍殲敵七十四師的一把尖刀;連吃敗仗的時候,也是九縱作為主力部隊,血戰膠東,取得了膠東保衛戰的勝利。
濟南戰役
說起華野九縱,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戰役:濟南戰役。
戰役結束後,九縱七十三團被授予了“濟南第一團”的光榮稱号。
1948年3月至7月,華東野戰軍的東線兵團(即山東兵團)按照中央軍委提出的解放山東預計劃,進行了周村、張店、濰縣、兖州幾個攻堅戰,均取得勝利,肅清了幾個地區的敵人。
8月,山東兵團和西線兵團會師,至此,濟南已處于解放區的包圍中了。
圖丨濟南戰役
國民黨經過商議,認為濟南必須要守,徐蚌地區是南京的門戶,而濟南是保護徐州最重要的堡壘,濟南若是失守,不僅徐州難保,南京也難保,在國際上也會帶來不良影響。
濟南由國民黨山東政府主席,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統轄,有6個正規旅和6個保安旅,加上特種部隊差不多11萬人左右。
在守衛濟南上面,國民黨也算是下足了血本,不僅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彈藥,還構築了600平方公裡的防禦體系,這麼充足的準備,也讓王耀武信心十足,他斷言,濟南外圍至少能守半個月,市區則能守一個月。
蔣介石還做了大規模的作戰計劃:
第二綏靖區固守濟南,再配備徐州3個兵團,約17萬人左右,随時增援。
其實在7月14日兖州解放,濟南成為孤城之後,毛澤東就向華東野戰軍提出了新的作戰任務:山東兵團這邊若是能夠在八月九月打下濟南,便可以于十月南下,配合西線兵團和蘇北兵團打幾個大仗,争取冬春奪取徐州!
圖丨華東野戰軍将領
毛澤東親自點将許世友,作為濟南戰役的總指揮,許世友深知任務重大,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他是這樣寫的,
“敢不敢攻打濟南這樣的大城市,能不能攻克濟南,成了對人民解放軍敢打必勝和攻堅能力的嚴峻考驗,在國際國内的影響深遠。”
9月7日,山東兵團發出了“攻擊濟南”的作戰指令,9日 至13日,各個部隊分别從濟甯、汶上、泰安、萊蕪向濟南隐蔽前進,15日到達濟南外圍。
16日深夜12點,濟南戰役正式打響,我軍在濟南外圍發起攻擊。西集團指揮是黃埔軍校出身的宋時輪,他做司令的十縱以善打狙擊戰聞名,20日,西集團占領西郊機場,并迅速東進,從北面到達火車站地區。
東集團則由九縱最出名的聶鳳智帶領,作戰任務是在濟南東和東南方向配合兄弟部隊攻打濟南。
聶鳳智權衡戰機得失之後,大膽做出決定,
變助攻為主攻
,助攻、主攻看似隻差一個字,意義卻大不相同,一般來說,擔任助攻任務的部隊相對輕松一些,責任沒有那麼大。
但聶鳳智不要輕松,他“自作主張”把助攻改為主攻,把攻占濟南的任務攬到了自己名下。
圖丨聶鳳智
當時聶鳳智手下的3位師長着急了,他們以為聶鳳智是較真好勝的“老毛病”又犯了,還專門打電話過去确認。
聶鳳智一一回複,并向大家闡述自己的想法,
“王耀武不是一般對手,他在國民黨是一個有膽識有謀略的将軍,占領濟南多年,防禦體系嚴密頑固,和我軍有過多次交手,對我軍的戰略布局已經有所了解,若我們不能在膽識和謀略上壓過他,依然墨守成規的一邊助攻,一邊主攻,王耀武很有可能會應對自如,要知道,我軍主力隻有14萬人,王耀武手下有11萬人,并沒有占多少優勢。
我之是以把助攻改為主攻,就是想讓大家放開手腳去打,強攻、猛攻,造成兩面夾擊的有利态勢,争取在一開始就把王耀武打亂,讓他判斷不清,無法擊中兵力,又不好做出部署,從精神上把他打垮,我們就赢了。說是主攻,既不增加兵力,也不增加武器,改的無非是大家的精神狀态。
隻要我們按主攻的要求去打,王耀武在能幹,在冷靜,也無法有章法的和我軍抗衡。”
經過聶鳳智這麼一點撥,大家心服口服的決定主攻,一個個野心勃勃的要讓九縱争當主攻的主角。
後續的發展果然不出聶鳳智所料,打了七天七夜,王耀武仍然沒搞清楚東西兩條線究竟哪條才是主攻。
圖丨宋時輪
先是西郊機場告急,王耀武判斷解放軍的主攻方向應該在此,他早有準備,正信心滿滿的派出兩個旅的預備隊調往西線,沒想到東線這邊又突然告急了,茂嶺山和硯池山一夜失守,王耀武驚出一身汗,他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判斷失誤了,其實解放軍的主攻在東線?
于是,王耀武又匆匆忙忙的把預備隊調往東線,預備隊還沒趕到西線呢,又掉頭往東線趕,于是,西線失守了。
當我軍攻打到濟南城下的時候,濟南戰役到了決戰的最後關頭,9月19日,
王耀武西守備區司令官吳化文率吳部兩萬人宣布起義
,直接打亂了濟南守敵的防禦體系,大大的縮短了戰役時間,而這也是我軍隐蔽戰線長期努力的結果。
早在紅軍時期,吳部就有共産黨人的存在,解放戰争開始後,中共中央通過馮玉祥和民主人士李濟深、劉子衡打通了吳化文的上層關系,陳毅和華東局配合,與吳化文取得了聯系。
陳毅曾經向吳化文提出上中下三策:
圖丨吳化文
在我軍進攻之前,吳化文主動扣押王耀武,在内部單獨解決濟南問題,這是上策;在攻打濟南之後,吳化文在戰役中起義,這是中策;下策是繼續跟蔣介石威武,内戰最後隻會自取滅亡。
當初的吳化文不覺得第三條是下策,他對戰鬥形勢預估錯誤,是以參與了内戰,7月吳部參與增援兖州,被我軍全殲的時候,吳化文才清醒過來,對于蔣介石也不再有過去那種十足的信心。
我軍派到吳部的地下工作者名叫李昌言
,他于1947年2月到達濟南,與吳化文的妻子林世英是姨表姐弟關系,林世英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婦女,她很開明,也很有正義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才讓李昌言在這裡站穩腳跟。
圖丨林世英和吳化文
為了争取吳化文,濟南市委得到華東局和山東團首長的訓示後,專門成立了争取吳化文起義的上司小組。濟南戰役打響後,外圍戰鬥迅速發展,直到9月18日,吳化文防守陣地全部暴露在我軍的炮擊之下,吳化文還是不願意下令撤出陣地,西線部隊對山陣地實施炮擊,20分鐘全殲了一個營,大概意識到大勢已去了吧,吳化文這才決定率部起義。
9月23日,許世友打電話給東線指揮部,“聶鳳智,打開一個突破口還有什麼問題嗎?”
“突擊任務交給了七十三團,有信心完成任務!”
聽到七十三團的名字,許世友的眉頭舒展了,這是他一手帶起的部隊,他用自己的性格造就了這支部隊,許世友長籲一口氣,
“好!七十三團肯定能挑起大梁。”
圖丨“濟南第一團”
下午6點,最後的戰鬥打響了,英勇無畏的七十三團遭遇了敵軍猛烈的火力壓制,發動了三次強攻,三次失利,
七十九團的一個連率先登城,但是在敵人優勢的火力和兵力之下,這一個連的戰士幾乎全部犧牲。
幾次受挫,單從信心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在這關鍵時刻,聶鳳智派出了七十三團,“現在就看你們了,今天晚上一定要想辦法給我進城!”
聶鳳智給七十三團團長張慕韓做了充分的戰術指導:
部隊要靈活動腦,失敗了不要緊,要馬上找到失敗原因,不要蠻幹;要接受兄弟部隊的教訓,登上城牆後,要大膽穿插深入。
張慕韓放下電話後,便重新組織兵力,他原本想把擔任主攻任務現在傷亡較大的七連換下來,結果,7連連長肖錫謙、指導員彭超死活不肯,
“讓我們七連再攻一次,若還攻不下,我們一塊撞死在城牆上。”
淩晨一點,七十三團七連的攻擊再一次開始了,經過一個小時的激戰,七連的兩個班終于攻入城内,“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旗幟插在了濟南城樓之上。
圖丨音像
我軍上下都是歡騰景象,作戰科長劉岩抓起電話,想把這個好消息報告給許世友,卻被聶鳳智攔下了,聶鳳智撥通七十三團的電話,指令七十三團抓住時機,往突破口多送部隊。
對于七十三團攻上城樓,聶鳳智不是不高興,隻不過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聶鳳智不想被短暫的勝利沖昏頭腦。
聶鳳智已經做了預估,報告說進去了兩個排,實際由于傷亡過大,很有可能進入的隻有兩個班,在此之前,七十九團可是攻進去一個連,還是被敵人卡住封死了。
現下,敵人的反攻能力降低了不少,不過對付兩個班也許并不是問題,是以還是有被卡死封死的情況存在的。
沒有絕對把握,聶鳳智不會輕言勝利,也不想讓許世友先歡喜再失望。
圖丨九縱戰士
過了一段時間,報告稱七十三團又有兩個營突進去了,聶鳳智這才放下心來,王耀武就是再有本事,也很難将兩個營反攻回來了,濟南已經被七十三團拿下了。
聶鳳智鎮定地對劉岩說,“現在可以報告許司令了。”
劉岩撥打電話,将七十三團先是兩個班攻入濟南城内,自己本想打電話報告卻被聶鳳智阻攔,直到兩個營攻入濟南城内,才被允許報告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報告給了許世友,許世友笑着大罵一聲,“混蛋!”也許是有點埋怨聶鳳智沒有早點報告自己這個好消息吧。
24日清晨,
西線十三縱隊也攻入濟南城内,濟南徹底解放
,王耀武見大勢已去,便通過早已挖好的道地出城了,在濟南外圍的工事裡住了一夜。
25日,他租了一輛大車,企圖逃往還有美軍駐紮的青島,過了幾天,王耀武一行人來到了壽光縣滄濰公路橫跨彌河的張劍橋上,遇到了壽光縣警察局政衛隊戰士劉金光、劉玉民、張宗學等人的盤查。
圖丨美軍登陸青島
王耀武一行自稱是從濟南來的商人,王耀武還裝病不願意起身,戰士們感覺王耀武口音不像是濟南的,就連人帶車送到了縣機關。
審訊幹事王洪濤從他們身上搜出了赤金元寶2個、紙币6000餘元及通行證一張,在之後的訊問中,幾個人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
王耀武說自己叫“喬望”,他的一名衛士叫“喬玉龍”,兩個人是叔侄關系。可是這相處方式,讓王洪濤越看越心疑,“喬望”下車接受審訊的時候,“喬玉龍”一溜煙就跑過去把他背下來,沒一會兒,“喬望”又說自己要大便,“喬玉龍”從自己口袋裡掏出一沓手紙。
王洪濤猜測,這“喬望”應該是個官,而且是個職位不小的官,他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上級,局長當即召集警察局全體幹部分析研究這幾個人的情況。
有人猜測,這“二喬”最差估計也是作惡多端,身上有案的不良分子,提出分别扣押,進一步審訊,查明真相後再做處理。
圖丨特赦後的王耀武
王耀武一到禁閉室就要求談話,當天,王耀武就承認了自己的身份,并要求見縣長,知道是這麼個“人物”,縣長也不敢耽擱,很快就去到警察局跟王耀武見面,王耀武有問必答,态度配合,
最後,他建議縣長給華東野戰局發個電報,讓華東局派輛卡車過來接他。
随着王耀武被俘,濟南戰役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尋找華野九縱
1949年2月,華野九縱被改編為中國人名解放軍二十七軍,軍長聶鳳智
,當時的許世友在負責整個山東的剿匪工作,擔任山東兵團司令員,一手帶出來的華野九縱改編後,許世友就把軍長的位子交給了聶鳳智。
聶鳳智一直都是許世友麾下的一員猛将,把自己帶出來的部隊交給他,許世友也更放心。
新中國成立後,聶鳳智調任
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二十七軍軍長由
孫瑞夫擔任。
1955年,許世友前往二十七軍十三師視察,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改編後的二十七軍。
能夠回到老部隊,許世友别提有多高興了,在孫瑞夫的陪同下,許世友走向了列隊的官兵們,這時候,鼓樂聲響起,原來是軍樂隊正在演奏迎賓曲。
許世友當下就發怒了,“搞什麼東西,形式主義!”孫瑞夫趕忙解釋,“按照指令規定,上将軍銜以上的上司到部隊檢查指導工作,要奏樂迎接。”
“我是華野九縱的老司令,大家又不是不認識,搞這個形式主義想幹什麼?”
孫瑞夫按照許世友的訓示,把軍樂隊全部撤了,許世友這才走進營院,看似很小的一件事,給二十七軍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的二十七軍也把務實的作風印刻在每一代二十七軍戰士的心裡。
1985年,中顧委華東組第四次集會在青島召開
,在此之前,許世友的身體有些不舒服,在周圍人的勸說之下,才去醫院做了檢查,檢查的結果不太好,一次又一次的複查後,
被确診肝癌。
圖丨聶鳳智、許世友、何鳴
這個消息沒有人告訴許世友,大家隻是勸他不要再參加這次集會了,為了說服這個一輩子固執的老将軍,聶鳳智親自去到許世友住所,不知道許世友是不是猜到了自己的身體狀況,面對聶鳳智的勸說,許世友挺認真地說,
“如果是其他地方我就不去了,但是山東,還是要去的.....我想再回去看看........”
在許世友的堅持下,他參加了這次會議,并且聯系了遲浩田,要求他幫忙尋找華野九縱烈士墓。
遲浩田挂了電話,立刻派人去尋找,可惜天不遂人願,
幾乎所有的縱隊都有烈士葬在濟南英雄山烈士陵園,唯獨沒有九縱的烈士墓地。
到達濟南後,許世友點名要見遲浩田,遲浩田一來就跟許世友報告了尋找九縱烈士墓的情況,随後要求許世友下車吃飯。
許世友搖搖頭,
“不了,既然九縱烈士尚未找到,我就不在濟南下車了,請代我向濟南英雄山烈士陵園的紀念碑獻個花圈。”
圖丨遲浩田
臨走時,許世友對遲浩田說,
“毛主席當初派我打濟南,原定要打幾個月,結果七八天就打下來了,勝利來之不易,這是戰士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他們,解放濟南九縱犧牲了一千多名戰士,現在人呢,怎麼就找不到墓了,埋到哪去了?
請你繼續查找一下,找到後轉告我一聲,不然我們對不起犧牲的烈士們,對他們的親人也沒法交代,就是對現在的幹部戰士們,我們也是無法面對的,拿什麼對他們進行傳統教育?我們九縱有個好傳統,就是戰鬥中不準丢一名傷員和烈士!”
許世友的話讓遲浩田非常觸動,他馬上給二十七軍政委徐永清打了個電話,徐永清這邊立即召集了三名機關幹部組成尋墓小組,前往濟南尋找烈士墓地。
尋墓小組到達濟南後,遲浩田親自迎接,表示濟南軍區一定會盡全力配合。經過調查後,尋墓小組猜測九縱的烈士沒有被安葬在英雄山,可能是被安葬在了曆城縣。
尋墓小組馬不停蹄前往曆城縣,可是因為年代比較久遠,當初立的木牌早已腐朽,人名和墓地已經對不上号了。
圖丨濟南英雄山烈士陵園
這時候,曆城縣民政局長組織周邊群衆召開大會,希望大家能夠積極提供相關線索,還真就有百姓反映了有效的資訊:
在一座荒山中,還有70多座墳墓,其中有49名九縱烈士安葬于此。
尋墓小組立即前往檢視,最終确定,這就是九縱烈士的墓地,讨論協商後,決定把九縱烈士墓全部遷進濟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園。
這個消息很快被報告給許世友,算是對許世友的訓示有了一個交代。
可惜的是,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病逝
,沒過多久,九縱烈士墓遷墓成功,許世友再也沒有機會給他的九縱烈士們親自獻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