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挺進者陳然》赓續紅色血脈的别樣踅摸
周其倫
重慶市作家胡雁冰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挺進者陳然》,2021年12月由重慶出版社隆重推出,該作品以上個世紀在讀者中引起轟動的名著《紅岩》裡的藝術形象成崗為寫作藍本,并從革命英烈群英譜上活生生的真實人物陳然的壯麗人生中尋找到新的表達路徑,真實地再現了重慶解放前夕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風雲,為赓續紅色血脈、傳承浩蕩情懷增添了一種嶄新的藝術踅摸,值得我們關注。
坦率地講,在拿到《挺進者陳然》前,我内心還是多少有一些忐忑的,畢竟要完成一部長篇小說,而且還要盡可能地寫得有些新意,對作者的嚴苛要求都是平常人難以想象的,加上有長篇巨制的《紅岩》在前,好多作者在創作時都應該會主動規避,畢竟同類題材的藝術創作、尤其是長篇小說,想要達到或者超越《紅岩》已有的高度幾乎很難,即便作者能夠在描寫角度上另辟蹊徑,也有着相當大的難度。而胡雁冰在我有限的閱讀印象中,幾乎都沒有怎麼讀過他的小說,他要想順利地完成這樣一部作品,面對的困難更加可想而知。
凡是對“紅岩英烈”多少有些了解的朋友,對陳然的事迹都無不敬佩有加,當然這在很大層面上得益于長篇小說《紅岩》對成崗的傾情刻畫。盡管描寫成崗的篇幅非常有限,但他那年輕潇灑的風采和對敵鬥争的睿智,特别是他沉着冷靜地印刷《挺進報》的細節,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挺進者陳然》卻大膽地抛開了已有的藝術烘托,着重從陳然由一個家境優渥的頑皮少年起筆,逼真地刻畫他了在血與火的殘酷鬥争中面臨的山重水複的考驗,漸漸成長為一個意志堅定的革命者,這樣的書寫就多了一些來自社會生活的本真和靈動,同時,也讓我們多了一些更為理性的思考。
我曾經詢問過胡雁冰最初的創作動因,他的說法樸實而又懇切:重慶的紅色文化元素及曆史人物事件可謂豐富多姿,陳然又是這個群像中人生經曆特别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位,而當下的長篇小說領域尚沒有一部全面集中反映這位英雄的作品,他想補上這個缺口。
《挺進者陳然》立足于盡可能貼近人物的原貌,在梳理了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去找尋别緻的藝術通道,小說在情節的架構和事件的鋪排上都充分顯示了他開合有度的自信,同時,作者在寫作上采用的雙線條的情節演進勾連,為陳然短暫而壯懷激烈的一生,增添了别樣的情趣。一條線是用他有聲有色的生命曆程,串聯起家族在河北香河、安徽蕪湖、湖北宜昌,山城重慶的流變;另一條線則描寫他被捕前後,在渣滓洞、白公館裡與敵人虛與委蛇地頑強抗争。但陳然堅定的人生信念和剛強的意志品質,猶如一座感天動地的精神豐碑傲然矗立。
作者在《挺進者陳然》的藝術建構中,還充分考慮到當下小說的表達方式和讀者欣賞習慣的延展,通過時間和空間的騰挪轉換,遵循人物個性發展的客觀軌迹,站在人文曆史的高度上挖掘并填補了當年陳然對黨組織建設的期許和對地下鬥争中代價的思考,展現出陳然這位犧牲時年僅26歲的英雄人物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樸素情懷,也充分刻畫出他成長過程的多面性特征。
當我們從這樣的視角去解讀《挺進者陳然》,它那赓續紅色血脈的踅摸次元卓然顯現,或許這也是它能夠建黨百年華誕之際,先後獲得中國作協和重慶市兩級組織重點資助的一個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