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這些官職,聽着像是不起眼小官,實權封疆大吏也向往

夏商兩代,曆時約1000年,夏代君主稱“後”,商代君主稱“王”,下面主要的官員稱“史”、“巫”,商朝後期王族長老稱“父師”、“上師”,又經周朝、春秋戰國,秦國崛起,滅六國,秦始皇稱“皇帝”。

曆史上的這些官職,聽着像是不起眼小官,實權封疆大吏也向往

封建王朝中,皇帝是最高的統治者,但也講究一個實權,朝廷百官,向皇帝上奏天下的大小事,官職也會因朝代的改變有所變化,同時官職的名字也會引人注意,曆史上的這些官職,聽着像是不起眼小官,實權封疆大吏也向往。

第一個:祭酒。

不要疑惑,“祭酒”在古代是一種官職名稱,最早出現在漢朝,漢朝時期設立博士祭酒,曹魏時期有軍師祭酒,有名的是曹操身邊的郭嘉,郭嘉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曆史上的這些官職,聽着像是不起眼小官,實權封疆大吏也向往

西晉時期,晉武帝司馬炎改博士祭酒為國子祭酒,即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管官,《晉書·卷二十四·職官志》記載:“鹹甯四年(278年),武帝初立國子學,定置國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

祭酒原本是古代飨(xiǎng)宴時酹酒祭神的長者,通常是受大家尊敬的人,不少人要禮讓三分,後來成了官名,也相當于是同類官銜中地位最高的人。到清光緒三十二年,又改“國子祭酒”為“學部尚書”。

曆史上的這些官職,聽着像是不起眼小官,實權封疆大吏也向往

第二個:中尉。

現今軍隊中有軍銜: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中尉”于戰國時為趙國初置,顧名思義,是武官名,後來秦朝中央官制,将中尉提升為指揮武裝部隊,那地位可就了不得了。

漢朝時,中尉統率北軍屯衛帝都,相當于京城衛戍司令,北魏稱禦史中丞為中尉;唐朝時期,神策軍護軍中尉是禁軍最高将領,日本僧人圓仁曾如此說到:“左右神策軍,天子護軍也,每年有十萬軍。自古君王,頻有臣叛之難,唯置此軍以來,無人敢奪國寶。”

曆史上的這些官職,聽着像是不起眼小官,實權封疆大吏也向往

第三個:郎中。

很多人看到郎中認為是醫生,而官職“郎中”始于戰國,秦漢治置,是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在皇帝面前很說得上話,屬于員外級,分掌各司事務,職位僅次于丞相、尚書、侍郎的進階官員。

曆史上的這些官職,聽着像是不起眼小官,實權封疆大吏也向往

從宋朝起,郎中作為了醫生的稱呼,一方面是因為南方方言,另一方面是因為唐末五代官銜泛濫導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