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下轄三個德械師,南京保衛戰之後淪為二流,高開低走的第71軍

下轄三個德械師,南京保衛戰之後淪為二流,高開低走的第71軍

說到抗戰時期國軍的各個主力部隊,其實每個時期,每個戰區的主力部隊都不太一樣,變化挺大。有些部隊被打殘之後沒有恢複起來,有些部隊則是在被打殘之後又恢複起來了,而且一直保持下來了,是以成了後來名氣比較大的國軍主力部隊。但最早的三個德械師以及以此為基礎編成的七十一軍,實際上一直都還是國軍主力部隊的,而且可以說是和七十四軍一樣,在抗戰期間打滿全場,從淞滬會戰就投入戰場,一直到滇西反攻,都參加了。

比如在淞滬會戰的時候,主力部隊當仁不讓的當然是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這三個德械師,從淞滬會戰開始,一直到十月中旬,國軍統帥部都是按照德國顧問的意見,讓這三個師頂在第一線,後面上來的部隊都是分批補充到這三個師裡面去,以發揮這三個師之前已經積累下來的戰鬥經驗。這也是國軍在淞滬戰場抵抗最為堅強的一個時期。十月下旬開始把這三個師換下來之後,新上來的部隊兩眼一抹黑就往上沖,犧牲就比較大。

到南京保衛戰的時候,實際上主力也仍然是這三個師,再加上教導總隊,但相對而言,這時候因為前面的三個師已經損失太大,八十八師甚至經曆了六次補充,傷亡人數達到1.2萬人,已經超過了該師原有人數,是以傷亡是比較大的,後面補充上來的新兵多,戰鬥力相對就差一些,是以教導總隊在南京保衛戰期間發揮着絕對主力的作用。不過,三十六師在從淞滬會戰撤下來的時候,建制相對完整一些,是以戰鬥力介于87、88這兩個師和教導總隊之間。

下轄三個德械師,南京保衛戰之後淪為二流,高開低走的第71軍

也就是在淞滬會戰到南京保衛戰期間,這三個德械師大放異彩,号稱全國一流部隊。而在這時候,七十四軍其實還沒有那麼出挑,和這三個德械師相比,大概隻能算是二流部隊。也就是在這三個師的基礎上,編成了七十一軍。最早是三個師分别給了一個軍的架子,給了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軍的名義,但實際上還是隻有一個師,後來又合并成了七十一軍,先是王敬久任軍長,後來是宋希濂,宋希濂升十一集團軍總司令之後,鐘彬升任軍長。不過,這之後七十一軍的戰鬥力就大不如前了。

确定出兵緬甸之後,因為當時已經說好了美國要給國軍十個軍三十個師的裝備,是以校長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七十一軍,加上當時重慶與龍雲關系緊張,是以校長将七十一軍調往雲南,彈壓龍雲,宋希濂兼任昆明城防司令,直接監視龍雲,關麟征五十二軍則調往滇南駐防,監視從第九戰區調回來的滇軍盧漢的部隊。也是因為校長此時的重點放在與龍雲的鬥争上,是以最後派到緬甸的部隊,除了英美點名要的第五軍之外,再就是第六軍和六十六軍,都不是主力部隊,七十一軍也是以錯過了揚名異域的機會。

下轄三個德械師,南京保衛戰之後淪為二流,高開低走的第71軍

不過,在遠征軍慘敗回國的時候,第六軍和六十六軍潰敗逃回國内,日軍銜尾追擊,一度渡過怒江,當時也正是校長急電将宋希濂派往滇西保山駐防,并分批将七十一軍的三個師調往滇西保山一帶駐防,才将已經強渡到怒江東岸的日軍趕回到西岸去,之後就一直與日軍隔江對峙,直到滇西反攻的時候,七十一軍才又和第二軍等部隊并肩作戰。不過,這時候七十一軍已經大不如前,隻能和第二軍、五十二軍等二流部隊并列,和七十四軍、第五軍、十八軍、新一軍、新六軍也逐漸拉開了距離。

解放戰争期間,七十一軍也和新一軍、新六軍、十三軍、五十二軍一起被調往東北參戰,時任軍長為陳明仁,正是在陳明仁的指揮下,七十一軍死守四平,擊敗了東野部隊的圍攻。在陳明仁調離之後,七十一軍被分散使用,導緻八十七和八十八師都被分别殲滅過,後來雖然重建了,但戰鬥力已經不複當年之勇了。到淮海戰役時,七十一軍最後一任軍長向鳳武帶着七十一軍,跟着廖耀湘增援錦州,最後在遼西一帶被東野全殲。不過,這時候三十六師并不在七十一軍序列,而在陝西胡宗南麾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