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各大報刊釋出一重磅消息——當月2日,曾被大衆譽為“小諸葛”的國民黨進階将領
白崇禧
猝死家中,享年73歲。
據知情人士透露,白崇禧是在自己床上去世的,屍體被發現時,其表面呈現詭異的淡綠色,身後的床單還有許多明顯被抓過的痕迹。曾經位高權重的将領,死狀竟如此凄慘,這番景象,着實令人唏噓。
當月9日,白家兒女懷着悲痛的心情,在台北某家殡儀館中,為白崇禧操辦了一場盛大的追悼會。令人震驚的是,身為國民黨掌權者,蔣介石竟然是追悼會上,第一個抵達現場的嘉賓!更重要的是,在參加完這場追悼會後,
蔣介石
還專門為此寫下了一篇日記,稱
“他能善終是幸運的”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白崇禧和蔣介石之間究竟有什麼恩怨?白崇禧又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圖|白崇禧
白崇禧成長史
白崇禧出生于1893年3月18日,是廣西桂林縣南鄉山尾村人。據有關資料記載,白崇禧祖上原本是書香門第,但因為家族中遲遲沒有再出現能人,白家逐漸沒落,傳至白崇禧父親這代,白家早已淪為普通貧苦家庭。
白崇禧的父親名為
白志書
,早年間,白志書在桂林的一家雜貨鋪打工,後來又開始在外經商賺錢,等積累一定的資本後,就在當地開了間小鋪子,娶妻生下了包括白崇禧在内的一衆兒女。
或許是受到祖上傳承下來的隐性熏陶,白志書對兒女的教育事業十分重視,1898年,年僅5歲的白崇禧被送入私塾,開始在老師的教導下攻讀五言詩、三字經等傳統啟蒙書籍。
早年的學習讓白崇禧打下了紮實的文化基礎,正因為如此,在往後的學習生涯中,白崇禧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1907年,廣西陸軍國小招收學生,全省上千人報考,白崇禧以第六名的好成績被錄取,至此開始學習軍事方面的知識。
1909年,白崇禧憑借第二名的成績進入廣西省立初級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因屢次考上全校第一,被校上司定為“領班生”。
長久學習不僅增加了白崇禧的學識,也很好地鍛煉了他的膽魄,在那黑暗的歲月中,白崇禧想要建功立業的想法愈演愈烈。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白崇禧立即報名加入了廣西北伐學生軍敢死隊,無論家中長輩如何反對,也無法動搖他的決心。學生敢死隊出發當日,接到消息的長輩們趕至桂林北門城,試圖将其攔住,可惜白崇禧早已做好相關準備,等長輩們找到隊伍後,卻發現他已經從桂林西城門悄悄繞了出去,再也無法找到。
離開桂林城後,白崇禧與北伐學生敢死隊會合,随大部隊一同向湖北漢口進軍。在湖北漢口,敢死隊員受到了國民黨上級的接見,并就此編入南軍陣營,開始投入與北軍的戰鬥之中。
沒過多久,南北兩方議和成功,各省學生軍相繼解散,白崇禧被編入南京陸軍伍生隊接受教育訓練。半年之後,他又被送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繼續深造。
1914年,白崇禧自學校畢業後,被派到北苑陸軍第十師實習,10月,便升入保定軍官學校。
1916年,剛剛畢業的白崇禧被任命為上士,經過一番簡單的局勢分析,他向上級提出自願分發到新疆見習的想法,但因為當時陝西正在與國民政府為敵,他未能得償所願。
1917年1月,白崇禧進入桂軍陸榮廷部第一師第三團任見習官,幾個月後,便被提拔至調模範營擔任少尉連附。1919年,白崇禧晉升為廣西陸軍第一師步步兵第二團第一連上尉連長,跟随大部隊進軍左江流域,剿滅土匪。在剿匪過程中,白崇禧将應遭受俘虜的八十餘位土匪盡數槍決,殘忍的手段令人生畏。
1921年,
孫中山
先生于廣州就任民國非常大總統,舊桂系軍閥掌權者榮廷不甘屈居人下,在廣東與先生作對,被粵軍讨伐,隻能退至廣西,廣西局勢是以陷入混沌。
與此同時,時任舊桂系模範團第一營營長的白崇禧和旅長黃紹竑看清形勢,經過商讨後,兩人決定反抗上級,堅決擁護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廣州革命政府,并委任白崇禧為代表人,前往廣州對孫中山表忠心。
圖|孫中山
孫中山認為,依照目前局勢來看,先統一兩廣,再統一全國,才是最好的選擇,于是将黃紹竑任命為總指揮,白崇禧為參謀長,共同處理廣西問題。
白崇禧暗中帶着委任狀回歸後,将消息告知了黃紹竑,不久後,兩人又策反了時任粵軍旅長的
李宗仁
,三人統一目的,進軍南甯,緻使在桂林的陸榮廷得不得向湖南方向逃竄,兩廣是以得到統一。而在其中作出巨大貢獻的白崇禧,也是以得到了國民黨将領們的敬重。
1926年,桂系加入國軍隊伍,正式更名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擔任部隊軍長,白崇禧擔任參謀長。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白崇禧開始有了和蔣介石接觸的機會,這也為他們之後産生沖突埋下伏筆。
白、蔣結仇
1927年,蔣介石在沒有得到全體将領同意的情況下,私自在南京建立了一個南京國民政府,這個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起軒然大波。時任武漢國民政府主席
汪精衛
對此憤怒不已,他即刻下令,要求蔣介石“下野”,如若不從,他就會派出鐵軍,踏平蔣介石領地!
李宗仁和白崇禧認為其中有利可圖,于是順勢逼宮。在他們的圍攻下,蔣介石隻得宣布下野。白、蔣二人之間的仇恨,就此結下,
蔣介石生性小氣,如今吃了一個這麼大的虧,怎麼可能會善罷甘休?于是,等蔣介石再次接管重任後,立即就采取了報複手段——他在1929年初開了一場軍事會議,要求李宗仁和白崇禧交出兵權。
圖|蔣介石
李、白二人明白自己處境危矣,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會輕易交出兵權?就這樣,蔣、桂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蔣介石的權勢,畢竟更大一些,在無數将士的支援下,他很快就獲得了戰鬥的勝利,桂軍兵敗如山,為儲存兵力,隻得逃至越南地區。
桂軍在暗處休養了一年時間,一年之後,各地軍閥終于決定聯合反抗蔣介石的獨裁行為,中原大戰一觸即發。白、李二人認為這是一次反擊蔣介石的好機會,是以也加入到了這次的戰鬥中。
中原大戰爆發時,白崇禧接到指令,帶領3萬大軍,向湖南進軍,企圖吞沒這座城池。然而遺憾的是,隻是過了兩個月的時間,桂軍便被蔣介石的部隊擊敗了,白崇禧等人也不得不再次退回廣西。
1934年,為堵住長征中的紅軍,蔣介石給白崇禧發了份電報:
“貴部如能盡全力在湘、桂邊境全力堵截,配合中央大軍殲滅赤匪于灌陽、全縣之間,則功在黨國。所需饷彈,中正不敢吝與。”
白崇禧不傻,他一眼就看穿了蔣介石的計謀,在雙方對峙期間,蔣介石之是以發出這份電報,無非是想看到桂軍和紅軍兩敗俱傷,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如果他們真的聽從蔣介石的指令去辦,很有可能會自取滅亡。于是,當蔣介石還沉浸在美夢之中時,白崇禧已經對部下發出了自己的指令:如果紅軍沒有向桂軍駐地行動的趨勢,那就做個“睜眼瞎”,讓紅軍部隊順利通過廣西。
當時桂軍部隊中,還有人對此表示不解,白崇禧為其解釋稱:
“蔣介石恨我們,更甚于朱、毛二人,不如留着他們,我們才有繼續發展壯大的機會。”
紅軍成功渡過湘江後,接到消息的蔣介石明白自己的詭計沒有得逞,怒氣沖沖地給桂軍部隊發來一份譴責性的電報,責怪他們放跑“共匪”。面對這番指責,白崇禧沒有絲毫慌亂,他毫不客氣地給蔣介石回了一封電報:
“鈞座手握百萬之衆,不趁其疲憊未及喘息之際,一舉而圍殲于甯遠、道縣之間,反遲遲不前,抑又何意? 得毋以桂為壑耶?”
蔣介石被他的這番話堵住,雖然想懲罰他,卻也毫無辦法。
在這之後,雙方就以這樣詭異的狀态共生着,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全面抗戰期間。
全面抗日期間,為抵抗中國人民共同的敵人,蔣介石和桂系暫時放下之前的恩恩怨怨,互相合作,共同抗敵。白崇禧也擔任過前線指揮官,帶領部下前往一線,指揮了多起重要戰役。特别是他所設想的“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計劃,為抗日戰争最後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他們太過于戀慕權勢,抗日戰争結束後,桂系和蔣介石的關系便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白崇禧此時做的打算是:
讓蔣介石和共産黨互相争鬥,而桂系就在一旁沉默觀戰,随時做好另起爐竈的準備。
淮海戰役期間,蔣介石落于下風,便向桂系傳達指令,要求其援助前線部隊,卻不料白崇禧對此置之不理,拒絕發兵出征,将蔣介石氣得大罵“娘希匹”。
前往台灣
1948年年底,國軍失敗已成定局。手握大權的白崇禧給蔣介石發去兩次電報,逼迫其再次下野,讓李宗仁上任成為代總統。由于種種原因,蔣介石最終同意了這個要求。
李宗仁上任後,十分天真地向我方提出了“劃江而治”的計劃。對此,
毛主席
回應稱:
“我們不渡江是辦不到的,無論如何,人民解放軍都要渡江。”
緊接着,毛主席再次表示:
“未來和談成功,組建國防軍時,共産黨可以讓白崇禧繼續留在部隊中,指揮30萬軍隊。”
在我們看來,毛主席提出的這個和談條件,可謂是相當豐厚了,但李、白二人卻不這麼想。
得知共産黨不肯答應“劃江而治”的計劃,白崇禧十分憤怒,同時,他開始下定決心,一定要和我黨抗争到底。
我方軍隊也沒有慣着他,眼見其依然站在人民的對立面,在1911年11月初,人民解放軍開始朝廣西發起進攻。在人民的支援下,解放軍此次行動進行得十分順利,11月底,廣西便得到了解放,白崇禧也是以退到了海南島。在此期間,由于害怕蔣介石謀害自己,白崇禧已經做好了往海外逃難的準備。
事實證明,白崇禧這個憂慮在當時完全是多餘的,雖然他已經沒有了多少兵力,但在李宗仁已經逃往美國,他對蔣介石還有利用價值的情況下,蔣介石必定不會為難他。
而且,為了更好地利用白崇禧,蔣介石甚至還會給出很高的待遇,極力争取他“歸隊”。
為了表達自己對白崇禧的重視,蔣介石特意派遣
張良
來到海南,給他的殘餘部隊發放軍費,同時指派羅奇送去自己的親筆信,邀請他到台灣“共商善後”。羅奇還對白崇禧表示,等蔣介石複職之後,會讓他(白崇禧)擔任“行政院長” 一職。
接到這封來信後,白崇禧十分猶豫,他明白蔣介石邀請他去台灣的目的是什麼,本不打算前去,但他實在太想當“行政院長”了。最後,他計劃讓屬下先到台灣去探探蔣介石的虛實,之後再做打算。
部下抵達台灣之後,很快就給白崇禧發去電報表示,蔣介石邀請他到台灣任職是很有誠意的。白崇禧是以不再猶豫,在這年的12月30日,坐飛機抵達台灣。
剛剛抵達台灣時,白崇禧的待遇尚好,在1950年1月16日。他還給李宗仁發了份電報,轉告蔣介石給他提出的幾點建議。
李宗仁既不辭職,又不到台灣來,這搞得蔣介石十分尴尬。最後眼見李宗仁遲遲沒有給出答複,蔣介石也顧不上什麼傳統不傳統了,在這年的3月1日宣發告示,正式“複職”。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美國,李宗仁得知後,立刻在當地組織新聞釋出會,指責蔣介石複職是違規的。蔣介石無法奈何李宗仁,就将氣撒在了白崇禧的身上。自此之後,白崇禧在台灣的地位一落千丈。
1952年10月,台灣舉行七大。與會的六屆常委都當上了評議委員,隻有白崇禧是個例外。顯然,蔣介石做出這番行為,就是在給白崇禧難堪。一時間,外界輿論紛紛,有些國民黨元老認為蔣介石的這個行為對白崇禧有些不公平,便選出兩位“德高望重”的元老,讓他們向蔣介石求情。
那天,兩位被選出的國民黨元老,拄着拐棍來到蔣介石辦公室,見到他們,蔣介石立刻站起身迎接,笑容可掬地問道:
“你們怎麼來了?”
元老們也沒有跟他繞彎子,徑直說道:
“白崇禧為黨國作出了許多貢獻,你如今這樣做,對他未免太過不公。”
聽完這話,蔣介石的臉色立刻陰沉下來,他不耐煩地說道:
“
建生的事情,我知道了。”
雖然他是這麼說的,但自那之後,這件事卻再沒有其他動靜。
1954年,台北舉行“國大”一屆二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中,有人實名舉報白崇禧。其舉報的罪名有三條:其一是私拿了中央銀行7萬兩黃金;其二是私拿了漢口中央銀行三百七十餘萬兩白銀;其三是在徐州會戰中,不遵從上級指令,擁兵自重。
白崇禧迅速對此作出反應,他給在座每位與會者都發了一份相關檔案,駁回了那人對自己的彈劾。
香港的《工商時報》不久後也刊登了這份檔案,并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明顯,世間的輿論,也更偏向于白崇禧這邊。
由于沒有足夠證據,此案也就不了了之,然而,據知情人透露稱,這次事件其實是蔣介石授意的。
更令人膽寒的是,蔣介石不僅要指使其他人彈劾白崇禧,還要讓他在罷免李宗仁這個問題表态,刻意使他為難。
圖|李宗仁
白崇禧和李宗仁從統一兩廣到各奔東西,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兩人生死與共,同甘共苦,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老戰友獨自逃到美國,已經夠慘了,現在還要讓他再添一把火!
白崇禧非常不想做這個事,但又不得不做,最後,在蔣介石的逼迫下,他含淚在罷免李宗仁聯名書上簽下名。
這還沒完,為了針對白崇禧,每當國民黨又要攻擊李宗仁時,蔣介石都要讓白崇禧替他效勞,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讓白崇禧出來喊話。
1964年,李宗仁在美國紐約一家報社周刊上刊登了一封公開信,要求美國上司人和法國一樣,承認新中國的存在,讓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邦交趨于正常。
消息被傳到國内後,立刻遭到了蔣介石的攻擊,白崇禧也奉命向李宗仁發去電報,要求他不要“私發謬論”,讓他“回頭是岸”。
剛到台灣時,白崇禧在圓山定居,後來經過變動,“台灣省政府”提供了一些房子,供那些從大陸來台的從業人員居住,白崇禧也就從原住址搬到了這裡。沒過多久,他買下了這所房子,當作自己的私人住宅。
就在白崇禧被蔣介石除名時,他的房子也遭到了“國安局”的查抄,他們将房子的裡裡外外翻了個底朝天,連地闆都被撬開看了看。白崇禧對此十分氣憤,他給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蔣經國打去電話,質問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但蔣經國卻忽悠他,自己也不知道,讓他直接去問蔣介石。
白崇禧于是又給蔣介石打去電話,蔣介石回複他:
“我知道這件事,但這個行為不僅是在針對你,每個人都應該這樣查一次。”
白崇禧被這番話氣得青筋暴起,卻也無濟于事。
不僅如此,在往後的生活中,白崇禧的人身自由,也逐漸遭到蔣介石的操控。
在白崇禧的住宅旁邊,就有一間警察局,裡面的公安人員,有不少是蔣介石派過去的特務,從白公館進出的客人,也常常會受到他們的監視以及跟蹤。白崇禧熱愛下棋,隻要一有時間,總會拉着人陪自己下棋。來到台灣任職後,他也經常邀人到自己家來下棋,可因為總是被特務人員騷擾,客人也就不敢去陪他了。白崇禧與台灣上流人士之間的距離,似乎就此被隔開了。
或許是過于苦悶,又或許是想放縱自己一把,在被控制期間,為了排解自己心中的煩悶,白崇禧竟然和照顧自己的年輕護士張小姐展開了一場熱戀。
為了更好地陪伴張小姐,白崇禧從此藥不離身,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對白崇禧這樣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來說更是如此。在頻繁使用藥物的情況下,白崇禧的身體很快就油盡燈枯了。
1966年12月1日,白崇禧和張小姐像往常一樣,在白宅休息,就在這天晚上,慘案終于發生了!第二天一大早,從業人員發現白崇禧死在了自己的床上,屍體呈現詭異的綠色,身後床單上還有許多抓痕,而那位張小姐,如今已經不見所蹤。
12月9日,白家兒女專門在台北市殡儀館為父親舉辦了一場追悼會,不知出于什麼原因,寄出邀請函後,蔣介石身邊從業人員稱其會親臨現場。
當天7點,蔣介石作為首位來賓抵達現場,同時送上了一塊上書“轸念勳猷”的匾額。
在對白崇禧進行了一番簡單的默哀後,蔣介石緩步走至白家兒女面前,狀似親切地說道:
“往後有何困難,可以到官邸找我。”
眼見他這副虛僞面目,白家兒女心中充滿不屑,向來被白崇禧寵得有些任性妄為的白家小兒子忍不住怒怼道:
“白家兒女沒有困難。”
此話一出,蔣介石臉色一僵,再也沒有上前自讨無趣。
吊唁活動結束後,蔣介石回到家中,憤恨不平地在日記上再次将白崇禧狠批了一頓,說他能善終是幸運的。
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蔣介石的小肚雞腸,也不知道已經變成亡靈的白崇禧聽到這話,是否會悔恨于自己往昔做出的那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