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1966年12月,各大报刊发布一重磅消息——当月2日,曾被大众誉为“小诸葛”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白崇禧

猝死家中,享年73岁。

据知情人士透露,白崇禧是在自己床上去世的,尸体被发现时,其表面呈现诡异的淡绿色,身后的床单还有许多明显被抓过的痕迹。曾经位高权重的将领,死状竟如此凄惨,这番景象,着实令人唏嘘。

当月9日,白家儿女怀着悲痛的心情,在台北某家殡仪馆中,为白崇禧操办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会。令人震惊的是,身为国民党掌权者,蒋介石竟然是追悼会上,第一个抵达现场的嘉宾!更重要的是,在参加完这场追悼会后,

蒋介石

还专门为此写下了一篇日记,称

“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白崇禧和蒋介石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怨?白崇禧又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图|白崇禧

白崇禧成长史

白崇禧出生于1893年3月18日,是广西桂林县南乡山尾村人。据有关资料记载,白崇禧祖上原本是书香门第,但因为家族中迟迟没有再出现能人,白家逐渐没落,传至白崇禧父亲这代,白家早已沦为普通贫苦家庭。

白崇禧的父亲名为

白志书

,早年间,白志书在桂林的一家杂货铺打工,后来又开始在外经商赚钱,等积累一定的资本后,就在当地开了间小铺子,娶妻生下了包括白崇禧在内的一众儿女。

或许是受到祖上传承下来的隐性熏陶,白志书对儿女的教育事业十分重视,1898年,年仅5岁的白崇禧被送入私塾,开始在老师的教导下攻读五言诗、三字经等传统启蒙书籍。

早年的学习让白崇禧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正因为如此,在往后的学习生涯中,白崇禧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1907年,广西陆军小学招收学生,全省上千人报考,白崇禧以第六名的好成绩被录取,至此开始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

1909年,白崇禧凭借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因屡次考上全校第一,被校领导定为“领班生”。

长久学习不仅增加了白崇禧的学识,也很好地锻炼了他的胆魄,在那黑暗的岁月中,白崇禧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愈演愈烈。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白崇禧立即报名加入了广西北伐学生军敢死队,无论家中长辈如何反对,也无法动摇他的决心。学生敢死队出发当日,接到消息的长辈们赶至桂林北门城,试图将其拦住,可惜白崇禧早已做好相关准备,等长辈们找到队伍后,却发现他已经从桂林西城门悄悄绕了出去,再也无法找到。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离开桂林城后,白崇禧与北伐学生敢死队会合,随大部队一同向湖北汉口进军。在湖北汉口,敢死队员受到了国民党上级的接见,并就此编入南军阵营,开始投入与北军的战斗之中。

没过多久,南北两方议和成功,各省学生军相继解散,白崇禧被编入南京陆军伍生队接受培训。半年之后,他又被送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继续深造。

1914年,白崇禧自学校毕业后,被派到北苑陆军第十师实习,10月,便升入保定军官学校。

1916年,刚刚毕业的白崇禧被任命为上士,经过一番简单的局势分析,他向上级提出自愿分发到新疆见习的想法,但因为当时陕西正在与国民政府为敌,他未能得偿所愿。

1917年1月,白崇禧进入桂军陆荣廷部第一师第三团任见习官,几个月后,便被提拔至调模范营担任少尉连附。1919年,白崇禧晋升为广西陆军第一师步步兵第二团第一连上尉连长,跟随大部队进军左江流域,剿灭土匪。在剿匪过程中,白崇禧将应遭受俘虏的八十余位土匪尽数枪决,残忍的手段令人生畏。

1921年,

孙中山

先生于广州就任民国非常大总统,旧桂系军阀掌权者荣廷不甘屈居人下,在广东与先生作对,被粤军讨伐,只能退至广西,广西局势因此陷入混沌。

与此同时,时任旧桂系模范团第一营营长的白崇禧和旅长黄绍竑看清形势,经过商讨后,两人决定反抗上级,坚决拥护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广州革命政府,并委任白崇禧为代表人,前往广州对孙中山表忠心。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图|孙中山

孙中山认为,依照当前局势来看,先统一两广,再统一全国,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将黄绍竑任命为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共同处理广西问题。

白崇禧暗中带着委任状回归后,将消息告知了黄绍竑,不久后,两人又策反了时任粤军旅长的

李宗仁

,三人统一目的,进军南宁,致使在桂林的陆荣廷得不得向湖南方向逃窜,两广因此得到统一。而在其中作出巨大贡献的白崇禧,也因此得到了国民党将领们的敬重。

1926年,桂系加入国军队伍,正式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担任部队军长,白崇禧担任参谋长。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白崇禧开始有了和蒋介石接触的机会,这也为他们之后产生矛盾埋下伏笔。

白、蒋结仇

1927年,蒋介石在没有得到全体将领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在南京创建了一个南京国民政府,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

汪精卫

对此愤怒不已,他即刻下令,要求蒋介石“下野”,如若不从,他就会派出铁军,踏平蒋介石领地!

李宗仁和白崇禧认为其中有利可图,于是顺势逼宫。在他们的围攻下,蒋介石只得宣布下野。白、蒋二人之间的仇恨,就此结下,

蒋介石生性小气,如今吃了一个这么大的亏,怎么可能会善罢甘休?于是,等蒋介石再次接管重任后,立即就采取了报复手段——他在1929年初开了一场军事会议,要求李宗仁和白崇禧交出兵权。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图|蒋介石

李、白二人明白自己处境危矣,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会轻易交出兵权?就这样,蒋、桂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蒋介石的权势,毕竟更大一些,在无数将士的支持下,他很快就获得了战斗的胜利,桂军兵败如山,为保存兵力,只得逃至越南地区。

桂军在暗处休养了一年时间,一年之后,各地军阀终于决定联合反抗蒋介石的独裁行为,中原大战一触即发。白、李二人认为这是一次反击蒋介石的好机会,因此也加入到了这次的战斗中。

中原大战爆发时,白崇禧接到命令,带领3万大军,向湖南进军,企图吞没这座城池。然而遗憾的是,只是过了两个月的时间,桂军便被蒋介石的部队击败了,白崇禧等人也不得不再次退回广西。

1934年,为堵住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给白崇禧发了份电报:

“贵部如能尽全力在湘、桂边境全力堵截,配合中央大军歼灭赤匪于灌阳、全县之间,则功在党国。所需饷弹,中正不敢吝与。”

白崇禧不傻,他一眼就看穿了蒋介石的计谋,在双方对峙期间,蒋介石之所以发出这份电报,无非是想看到桂军和红军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如果他们真的听从蒋介石的指令去办,很有可能会自取灭亡。于是,当蒋介石还沉浸在美梦之中时,白崇禧已经对部下发出了自己的指令:如果红军没有向桂军驻地行动的趋势,那就做个“睁眼瞎”,让红军部队顺利通过广西。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当时桂军部队中,还有人对此表示不解,白崇禧为其解释称:

“蒋介石恨我们,更甚于朱、毛二人,不如留着他们,我们才有继续发展壮大的机会。”

红军成功渡过湘江后,接到消息的蒋介石明白自己的诡计没有得逞,怒气冲冲地给桂军部队发来一份谴责性的电报,责怪他们放跑“共匪”。面对这番指责,白崇禧没有丝毫慌乱,他毫不客气地给蒋介石回了一封电报:

“钧座手握百万之众,不趁其疲惫未及喘息之际,一举而围歼于宁远、道县之间,反迟迟不前,抑又何意? 得毋以桂为壑耶?”

蒋介石被他的这番话堵住,虽然想惩罚他,却也毫无办法。

在这之后,双方就以这样诡异的状态共生着,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全面抗战期间。

全面抗日期间,为抵抗中国人民共同的敌人,蒋介石和桂系暂时放下之前的恩恩怨怨,相互合作,共同抗敌。白崇禧也担任过前线指挥官,带领部下前往一线,指挥了多起重要战役。特别是他所设想的“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计划,为抗日战争最后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他们太过于恋慕权势,抗日战争结束后,桂系和蒋介石的关系便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白崇禧此时做的打算是:

让蒋介石和共产党相互争斗,而桂系就在一旁沉默观战,随时做好另起炉灶的准备。

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落于下风,便向桂系传达指令,要求其援助前线部队,却不料白崇禧对此置之不理,拒绝发兵出征,将蒋介石气得大骂“娘希匹”。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前往台湾

1948年年底,国军失败已成定局。手握大权的白崇禧给蒋介石发去两次电报,逼迫其再次下野,让李宗仁上任成为代总统。由于种种原因,蒋介石最终同意了这个要求。

李宗仁上任后,十分天真地向我方提出了“划江而治”的计划。对此,

毛主席

回应称:

“我们不渡江是办不到的,无论如何,人民解放军都要渡江。”

紧接着,毛主席再次表示:

“未来和谈成功,组建国防军时,共产党可以让白崇禧继续留在部队中,指挥30万军队。”

在我们看来,毛主席提出的这个和谈条件,可谓是相当丰厚了,但李、白二人却不这么想。

得知共产党不肯答应“划江而治”的计划,白崇禧十分愤怒,同时,他开始下定决心,一定要和我党抗争到底。

我方军队也没有惯着他,眼见其依然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在1911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开始朝广西发起进攻。在人民的支持下,解放军此次行动进行得十分顺利,11月底,广西便得到了解放,白崇禧也因此退到了海南岛。在此期间,由于害怕蒋介石谋害自己,白崇禧已经做好了往海外逃难的准备。

事实证明,白崇禧这个忧虑在当时完全是多余的,虽然他已经没有了多少兵力,但在李宗仁已经逃往美国,他对蒋介石还有利用价值的情况下,蒋介石必定不会为难他。

而且,为了更好地利用白崇禧,蒋介石甚至还会给出很高的待遇,极力争取他“归队”。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为了表达自己对白崇禧的重视,蒋介石特意派遣

张良

来到海南,给他的残余部队发放军费,同时指派罗奇送去自己的亲笔信,邀请他到台湾“共商善后”。罗奇还对白崇禧表示,等蒋介石复职之后,会让他(白崇禧)担任“行政院长” 一职。

接到这封来信后,白崇禧十分犹豫,他明白蒋介石邀请他去台湾的目的是什么,本不打算前去,但他实在太想当“行政院长”了。最后,他计划让属下先到台湾去探探蒋介石的虚实,之后再做打算。

部下抵达台湾之后,很快就给白崇禧发去电报表示,蒋介石邀请他到台湾任职是很有诚意的。白崇禧因此不再犹豫,在这年的12月30日,坐飞机抵达台湾。

刚刚抵达台湾时,白崇禧的待遇尚好,在1950年1月16日。他还给李宗仁发了份电报,转告蒋介石给他提出的几点建议。

李宗仁既不辞职,又不到台湾来,这搞得蒋介石十分尴尬。最后眼见李宗仁迟迟没有给出答复,蒋介石也顾不上什么传统不传统了,在这年的3月1日宣发告示,正式“复职”。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美国,李宗仁得知后,立刻在当地组织新闻发布会,指责蒋介石复职是违规的。蒋介石无法奈何李宗仁,就将气撒在了白崇禧的身上。自此之后,白崇禧在台湾的地位一落千丈。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1952年10月,台湾举行七大。与会的六届常委都当上了评议委员,只有白崇禧是个例外。显然,蒋介石做出这番行为,就是在给白崇禧难堪。一时间,外界舆论纷纷,有些国民党元老认为蒋介石的这个行为对白崇禧有些不公平,便选出两位“德高望重”的元老,让他们向蒋介石求情。

那天,两位被选出的国民党元老,拄着拐棍来到蒋介石办公室,见到他们,蒋介石立刻站起身迎接,笑容可掬地问道:

“你们怎么来了?”

元老们也没有跟他绕弯子,径直说道:

“白崇禧为党国作出了许多贡献,你如今这样做,对他未免太过不公。”

听完这话,蒋介石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他不耐烦地说道:

建生的事情,我知道了。”

虽然他是这么说的,但自那之后,这件事却再没有其他动静。

1954年,台北举行“国大”一届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有人实名举报白崇禧。其举报的罪名有三条:其一是私拿了中央银行7万两黄金;其二是私拿了汉口中央银行三百七十余万两白银;其三是在徐州会战中,不遵从上级指令,拥兵自重。

白崇禧迅速对此作出反应,他给在座每位与会者都发了一份相关文件,驳回了那人对自己的弹劾。

香港的《工商时报》不久后也刊登了这份文件,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明显,世间的舆论,也更偏向于白崇禧这边。

由于没有足够证据,此案也就不了了之,然而,据知情人透露称,这次事件其实是蒋介石授意的。

更令人胆寒的是,蒋介石不仅要指使其他人弹劾白崇禧,还要让他在罢免李宗仁这个问题表态,刻意使他为难。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图|李宗仁

白崇禧和李宗仁从统一两广到各奔东西,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两人生死与共,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战友独自逃到美国,已经够惨了,现在还要让他再添一把火!

白崇禧非常不想做这个事,但又不得不做,最后,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他含泪在罢免李宗仁联名书上签下名。

这还没完,为了针对白崇禧,每当国民党又要攻击李宗仁时,蒋介石都要让白崇禧替他效劳,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让白崇禧出来喊话。

1964年,李宗仁在美国纽约一家报社周刊上刊登了一封公开信,要求美国领导人和法国一样,承认新中国的存在,让中国和美国之间的邦交趋于正常。

消息被传到国内后,立刻遭到了蒋介石的攻击,白崇禧也奉命向李宗仁发去电报,要求他不要“私发谬论”,让他“回头是岸”。

刚到台湾时,白崇禧在圆山定居,后来经过变动,“台湾省政府”提供了一些房子,供那些从大陆来台的工作人员居住,白崇禧也就从原住址搬到了这里。没过多久,他买下了这所房子,当作自己的私人住宅。

就在白崇禧被蒋介石除名时,他的房子也遭到了“国安局”的查抄,他们将房子的里里外外翻了个底朝天,连地板都被撬开看了看。白崇禧对此十分气愤,他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蒋经国打去电话,质问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但蒋经国却忽悠他,自己也不知道,让他直接去问蒋介石。

白崇禧于是又给蒋介石打去电话,蒋介石回复他:

“我知道这件事,但这个行为不仅是在针对你,每个人都应该这样查一次。”

白崇禧被这番话气得青筋暴起,却也无济于事。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不仅如此,在往后的生活中,白崇禧的人身自由,也逐渐遭到蒋介石的操控。

在白崇禧的住宅旁边,就有一间警察局,里面的公安人员,有不少是蒋介石派过去的特务,从白公馆进出的客人,也常常会受到他们的监视以及跟踪。白崇禧热爱下棋,只要一有时间,总会拉着人陪自己下棋。来到台湾任职后,他也经常邀人到自己家来下棋,可因为总是被特务人员骚扰,客人也就不敢去陪他了。白崇禧与台湾上流人士之间的距离,似乎就此被隔开了。

或许是过于苦闷,又或许是想放纵自己一把,在被控制期间,为了排解自己心中的烦闷,白崇禧竟然和照顾自己的年轻护士张小姐展开了一场热恋。

为了更好地陪伴张小姐,白崇禧从此药不离身,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白崇禧这样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更是如此。在频繁使用药物的情况下,白崇禧的身体很快就油尽灯枯了。

1966年12月1日,白崇禧和张小姐像往常一样,在白宅休息,就在这天晚上,惨案终于发生了!第二天一大早,工作人员发现白崇禧死在了自己的床上,尸体呈现诡异的绿色,身后床单上还有许多抓痕,而那位张小姐,如今已经不见所踪。

1966年白崇禧猝死家中,蒋介石吊唁后写下日记: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12月9日,白家儿女专门在台北市殡仪馆为父亲举办了一场追悼会,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寄出邀请函后,蒋介石身边工作人员称其会亲临现场。

当天7点,蒋介石作为首位来宾抵达现场,同时送上了一块上书“轸念勋猷”的匾额。

在对白崇禧进行了一番简单的默哀后,蒋介石缓步走至白家儿女面前,状似亲切地说道:

“往后有何困难,可以到官邸找我。”

眼见他这副虚伪面目,白家儿女心中充满不屑,向来被白崇禧宠得有些任性妄为的白家小儿子忍不住怒怼道:

“白家儿女没有困难。”

此话一出,蒋介石脸色一僵,再也没有上前自讨无趣。

吊唁活动结束后,蒋介石回到家中,愤恨不平地在日记上再次将白崇禧狠批了一顿,说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蒋介石的小肚鸡肠,也不知道已经变成亡灵的白崇禧听到这话,是否会悔恨于自己往昔做出的那个选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