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围绕“子洲三子” 打造三大文化品牌

“子洲三子”文化,具体指以中国古代“春秋三杰”之首介子推为代表的忠孝爱国、清正廉明文化,中国现代西北建党第一人李子洲为代表的英雄文化,中国当代“第五代电影人”张子良为代表的影视文化。

打造“子洲三子”文化,提炼核心要义,逐步树立三个文化品牌价值。介子推凝聚着“清明子洲”精神理念,李子洲承载了“英雄子洲”核心价值,张子良担负的是当代“人文子洲”文化使命。

这三位具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与子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铸就了今天子洲独特的文化内涵,围绕介子推、李子洲、张子良“三子”所代表的文化影响力,开展“子洲三子”文化研究,弘扬“子洲三子”文化精神,是打造子洲靓丽文化名片的不二之选!

下面就三位代表人物的生平历史和贡献简述如下: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介子推跟随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千里奔袭,避难来到今子洲境内历练生活12年。传播农耕文明,播撒忠孝美德。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割股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拳拳之心让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根本上体现了正道之义。忠于国家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动力!介子推不言禄的行为也是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体现,正因为如此,黄庭坚赞叹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宋·黄庭坚《清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割股食君”实乃“食国”,正是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

介子推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百世,感人至深。后人不仅以“寒食节”来纪念他,还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庙宇来祭奠他,文人雅士登临题咏、寓兴抒怀的就更是不胜枚举。子洲南川又名重耳川,既是介子推名留青史,又是孕育中华文明的皇天后土!几千年来,重耳川流域一直保留祭祀介子推忠孝爱国,清明为本的寒食节传统文化活动。

李子洲(1892~1929)名登瀛,笔名逸民。陕西绥德人。由于家境艰难,十五六岁才开始上学。1917年春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五四运动中,担任北京大学学生会干事,积极参加火烧赵家楼等正义斗争,不久加入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至1922年,参与进步刊物《秦钟》《共进》半月刊的创办和陕西旅京青年进步组织共进社的创建,是共进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又是《共进》半月刊的撰稿人和发行人,先后发表了《陕西师范学校应改革的几点》《纪念五一》等十余篇文章,被誉为共进社的“大脑”。1923年初,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担任绥德四师校长后,先后创办共进社绥德分社和陕北青年社,在绥德城创办平民学校。李子洲在办学的同时,把大量精力放在创建中共和青年团在陕北的地方组织上。1924年11月,成立陕北第一个党小组,1926年6月,在绥德省立四师建立中共绥德地方执委会,统一了陕北各地中共组织的领导。绥德省立四师成为陕北革命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被誉为“陕西的上海大学”。

1927年2月下旬,中共陕甘区执委会在西安成立。李子洲任中共陕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负责组织工作。在他和战友们的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中共和共青团组织在陕甘40多个市县普遍建立,党员发展到2400多人;陕西的农民协会会员达70余万人,仅次于湖南、湖北,成为全国革命运动高涨的省份之一。

1927年10月,在李子洲策划下,中共陕西省委在清涧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1月,李子洲又参与渭华起义的准备,和省委秘书主任刘继曾共同起草了《中共陕西省委第五号通告》,此后,具体领导筹划渭华起义。当发动农民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后,相继派出刘志丹、唐澍、谢子长等军事干部,去洛南县三要镇,到共产党员许权中担任旅长的军队工作,又从地方上抽调了一大批党团员充实许旅的力量。1928年11月,李子洲代理省委书记。他和战友们认真总结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失败的教训,重新部署全省的革命斗争。1929年初,由于叛徒出卖,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李子洲和其他负责人先后被捕。

在狱中,李子洲坚贞不屈,使国民党反革命派一无所获。李子洲在入狱前就已积劳成疾。入狱后,国民党新军阀和狱警、狱吏对其进行了残酷的折磨,使他胃病加重,又患伤寒引发肺病,身体十分虚弱。难友们劝他用济难会的经费买些滋补药品,他婉言谢绝。通过看守和狱外友好人士的帮助,李子洲给在家乡的妹妹李登岳写信,表示:我不怕死,我一个人牺牲了,还有更多的人活着,将来的社会是光明的,不要为我伤心掉泪。

1929年6月18日,李子洲病逝狱中。李子洲信仰马克思主义,义无反顾地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奉献出宝贵的生命,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44年1月,为纪念这位陕北共产党的奠基人,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西川县(绥西县)改称子洲县,彰显了这位中共早期党员不朽的贡献。

张子良(1941.5~2007.8),陕西省子洲县电市镇张家沟村人。民盟成员,国家一级编剧、作家、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1997年11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3年3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张子良一生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剧创作工作,同时还发表了许多诗歌、散文作品。共编写电视剧作30余部,出版电影剧作集三种。其中,电视剧《喜鹊泪》荣获中国电视首届金鹰奖;电影《默默的小理河》荣获文化部1994年优秀影片奖;《一个和八个》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铜鼓奖;《西行漫记》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一棵树》荣获1997年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中宣部、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第七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电影《黄土地》在英国皇家电影节等七大国际电影节上多次获得大奖。他的诗歌荣获过陕西省一等奖。出版、发表了《我的伊甸园》(长篇)等许多篇小说。

张子良是新时期电影道路的杰出探索者。《一个和八个》打破了以往明确的“好人”“坏人”之分,颇为重视形式,成为第五代的先锋之作。《黄土地》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而是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呈现给观众陕北的黄土高坡和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的愚昧的农民;《黄土地》的笔墨并不是落在那一个人身上,而是致力于把人和环境融为一体,在内容与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电影语言观念,成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他的作品《黄土地》《一个和八个》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誉为“新时期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他先后参与筹拍的影视剧有:《一棵树》(1996)、《乡民 COUNTRY FOLK》(1986)、《一个和八个》《黄土地 YELLOW EARTH》(1984)、《默默的小理河THE QUIET LITTLE LI RIVER》(1984)、《人生(上下集) LIFE》(1984)、《一个和八个ONE AND EIGHT》(1984)。

从陕北大地走出去的文化名人很多,目光移动到电影界,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他被当时的媒体誉为“新时期电影之父”“中国电影第五代的宗师”。

西影导演何志铭回忆说:是张子良给吴天明介绍了路遥,然后才有了电影《人生》,而《人生》的责任编辑正是张子良。张艺谋认识吴天明,起步也是通过张子良!在拍摄《人生》的时候张子良把张艺谋介绍给吴天明,进入电影文学的殿堂,后来才有了《老井》,有了《红高粱》,有了享誉世界名导演!张子良是陕北路遥之后排在文化领域的第二号标志人物。

电影编剧芦苇回忆:电影《双旗镇刀客》能够面世,张子良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在构思谋篇阶段,就得到了张子良的支持,在决定电影拍摄的时候,张子良已经是西影领导层的副厂长了,出了关键之力。

著名书法家、作家马治权在《亲历路遥之死始末》中写到,路遥《人生》发表后,吴天明要拍电影,而路遥又从未编过电影剧本,吴天明就让张子良友情帮助。而剧本写成后,却只署了路遥一个人的名字。张子良说:“我有近二十部电影剧本,多一部少一部没有多大关系。而路遥才出道,有一部电影剧本感觉一定很好。我的名字冠在前面,喧宾夺主,会破坏这种美感的。”路遥靠《人生》电影声名远播,但广大民众压根儿不可能知道幕后英雄张子良的独特贡献。真实体现了子洲人的厚道大义。

立足子洲现状,围绕“子洲三子”文化内涵,如何有效推广,形成品牌,必须群策群力,久久为功。笔者和各界文化学者交流探讨,一致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氛围形成气候。

一是建阵地。以南川园则坪村为轴心,打造纪念介子推为核心的“清明子洲”清明文化公园,传播忠孝爱国思想,推广清明廉洁文化,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花产品。

在苗家坪以李子洲同志纪念馆为阵地,宣传推广“英雄子洲”文化内涵,把李子洲为代表的英雄子洲儿女群体:马文瑞、安子文、王夫之、高维嵩、安志文、庞国兴等的英雄事迹广泛宣传,进一步让子洲人坚韧不拔、敢打敢拼、开拓进取、感恩重义的子洲精神发扬光大。

在子洲县张家沟筹建张子良文学馆,在子洲县城创办张子良书院,推广“人文子洲”新形象。把张子良为代表的子洲文化精英群体:黄河浪、安弗堂、党圣元、刘彦林、王洲贵、张俊谊、安锁堂、张胜伟、拓毅、王生才、刘小玲、王闷闷等文化创作成果集中展示,进一步挖掘五千年黄帝文脉,创作出属于陕北文学事业的新境界。

二是树品牌。唱响“子洲三子”文化品牌,把介子推、李子洲、张子良为代表的“清明子洲”“英雄子洲”“人文子洲”作为子洲县响亮地标,通过新媒体矩阵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推进,让“子洲三子”文化陕北知名,陕西有名,全国知晓。

三是出成果。以宣传介子推忠孝爱国情怀的园则坪清明公园为载体,创作清明文化宣传绘本、影视剧作,特别是张俊谊创作的电视剧本《重耳与季媿》 。制作清明廉政创意产品,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花系列商品。

围绕李子洲纪念馆,开发以李子洲为代表的“英雄子洲”红色读本、影视作品、文创石雕,拍摄院线电影《李子洲》,让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立足张子良文学馆、张子良书院,主推张子良系列影视作品走向荧屏,继而带动子洲乃至陕北文化事业再度振兴。

国家要有文化自信,地域要有文化品牌,一个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县域,更要承担起维护推广文化品牌的重任!立足“子洲三子”独特的文化内涵,持续推广“清明子洲”“英雄子洲”“人文子洲”三大文化品牌,一定能让陕北文化大县的旗帜长久飘扬。

(作者:县委史志研究室 董万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