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病弱的黛玉,和精力充沛的宝玉,确实是绝配

今天早读,正好读的是贾宝玉和蒋玉菡初识的那一章。黛玉和宝玉闹别扭,故意不理宝玉,宝玉百般讨好,黛玉还是不理他。正在此时,外面有人把宝玉叫出去了,冯紫英办了个休闲诗酒局,除了有薛蟠,还有“许多唱曲儿的小厮并唱小旦的蒋玉菡、锦香院的妓女云儿”,是标准的风月局。

在这个局里,宝玉喝酒吟诗,不但忘记了黛玉,还和早已倾慕的蒋玉菡一见如故,交换了汗巾子。直到晚上尽兴而归,直接回房睡觉,他也没再想起黛玉。

也就是说,在外面的这段时光,宝玉完全将黛玉抛诸脑后,沉醉于风月局中。

由此可以看出,在黛玉心中,宝玉是她的全部,而在宝玉心中,黛玉最多只是他世界的一半。黛玉生活在贾府的后院,但她很少和姐妹们互动,全部精力都在宝玉身上。宝玉虽然“喜在内帷厮混”,但他毕竟是男孩,有自由出入外面世界的权利。于是,随着宝玉的年龄增长、交流广泛,黛玉在他心中的分量便越来越小了。

病弱的黛玉,和精力充沛的宝玉,确实是绝配

作者的安排特别巧妙,黛玉体弱多病,精力不足,宝玉却精力充沛。所以,对于内外通行的宝玉来说,黛玉确实是他的绝配:他想在“内帷厮混”时,有黛玉陪着他;黛玉累了病了,他便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玩乐。

不过,“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被自己蒙蔽了,她以为自己占据了宝玉的全世界,并不清楚宝玉还有一张面孔是她看不到的。

从秦钟到蒋玉菡,宝玉从未停止向外探索。

宝玉“喜在内帷厮混”,这是明眼可见的,但是,他并非只“喜在内帷厮混”,他同样向往外面的世界。也就是说,虽然宝玉有些“乖僻”,但他基本上还是个正常的孩子。只因红楼的主要笔墨在贾府内院,对于外面发生的一切只是点到为止,这便让很多读者产生了错觉,以为宝玉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在贾府内院。

这就是作者故意设的巧局,只有善于从那些点到为止中窥斑见豹,才能从假中见真。

宝黛初见时,宝玉对黛玉一见钟情,读者便认为黛玉是宝玉心中那瓢弱水。其实,同样的一见钟情,还发生在秦钟身上。

病弱的黛玉,和精力充沛的宝玉,确实是绝配

宝黛初见时,彼此有似曾相识之感。相比之下,宝玉和秦钟初见,却是自相形秽并相见恨晚。

那宝玉自见了秦钟人品,心中便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

对宝玉的人生来说,结识秦钟比结识黛玉,意义更为重大。

结识黛玉之后,宝玉更想“在内帷厮混”了;结识秦钟之后,一向讨厌上学的宝玉,突然主动要上学了。

简而言之,结识黛玉后的宝玉更加堕落,结识秦钟后的宝玉则开始上进。如果不是贾府的学堂太过混乱,如果不是身为师长的贾代儒太不负责任,也许宝玉就此上道了。

如果说秦钟的出现让宝玉眼前一亮,那么蒋玉菡就是让宝玉倾慕已久的人。如果不是蒋玉菡,我们很容易误认为宝玉只爱长在他审美上的人。但是,他对蒋玉菡的倾慕,却并不知道蒋玉菡的外貌如何,所以,当蒋玉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并不认识,只知道蒋玉菡是个优伶,于是向蒋玉菡打听他倾慕的琪官:“还有一句话借问,也是你们贵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他在哪里?如今名驰天下,我独无缘一见。”

那么,琪官有何魅力吸引了宝玉?书中并没有写,我们只知道,自从这次相遇,二人就开始了深交,以至于蒋玉菡把在紫檀堡置办田地这么私密的事都告诉了宝玉。

病弱的黛玉,和精力充沛的宝玉,确实是绝配

与蒋玉菡的深交,对宝玉的意义同样重大。书中写宝玉因蒋玉菡而挨了父亲的打,似乎这是个不宜交往的人。事实恰恰相反,作为活在底层的弱者,蒋玉菡有着非常坚韧的向上的力量,这正是宝玉所缺少的。作者所赋予的“玉菡”和“琪”,都代表这是个品行高尚的玉质少年。如果宝玉长期与之交往,会从他身上吸收到很多优秀的品质。

当然,除了这两个人,宝玉在外面私交很深的人还有柳湘莲、冯紫英和薛蟠等人,这些人身上都有宝玉所缺少的品质。

正是这些人,构成了宝玉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与贾府后院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如果说,贾府后院比较清纯,理想化,那么,宝玉的外部世界就非常接近世俗和现实生活。

所以,当宝玉和贾芸聊天时,聊的内容都是风局中的话题:

那宝玉便和他说些没要紧的散话。又说道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

能想象这些话题出自一个十三岁孩子之口吗?并不是说宝玉真的对这些话题感兴趣,他拿这些话题和十九岁的贾芸来聊,正说明宝玉努力想向外面的成年人学习。

对于宝玉来说,这其实是好事。即使他整天混迹于纨绔子弟的风月局,也比“在内帷厮混”要好得多。毕竟,外面的世界,才是属于宝玉的世界。

病弱的黛玉,和精力充沛的宝玉,确实是绝配

所以,宝玉并非真如他所说的想要远离“须眉浊物”,他真正想要远离的其实是作为男人的责任。也就是说,如果要他当正经事去与外面的男人交往,他是坚决拒绝的,比如父亲要求他去见贾雨村以及参与父亲的风雅局。但是,如果是以玩乐的心态去参与青少年的社交,他是非常愿意的。于是,我们便看到,无论是薛蟠叫他出去,还是“冯大爷家请”,他都欣然前往,并玩得不亦乐乎。

可以说,相比于在家里和黛玉玩闹,宝玉更愿意去外面的广阔世界。所以,书中写宝玉两次被叫出去参加社交活动,都是在宝玉与黛玉闹了矛盾之后。他还没来得及把黛玉哄好,就头也不回地走了,并不考虑黛玉此时的感受。

“孤高自许”的黛玉,被自我蒙蔽,并不知道宝玉在外面的世界有另一张面孔。

“孤高自许”,这是作者给予黛玉的评价。读得越深入,越觉得作者用笔辛辣。“孤高”,孤独地站在高处,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实在是太过了不起,就像一个把第二名甩得很远的学霸。但是,黛玉的“孤高”却是“自许”的,就是自认为很高,实际上高不高就很难说了。

黛玉的“孤高自许”,具体表现为非常自我,完全以自我意识下判断,这就造成她被自我所蒙蔽。所以,她眼里的宝玉,就只是她自以为的宝玉,而非真实的宝玉。

病弱的黛玉,和精力充沛的宝玉,确实是绝配

至少,黛玉并不知道宝玉还有一张面孔,不知道宝玉在外面的世界是另外一种形象。

最突出的表现在第三十三回,宝玉挨了父亲的重责,因为严重程度超出了往常,袭人、宝钗、王夫人都觉得事出反常,所以急着打听挨打的原因,黛玉却丝毫不觉得有何意外,还以为宝玉又是因为不肯上进而挨打,所以哭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事实上,宝玉挨打,一是因为蒋玉菡,二是因为金钏,所以宝玉回答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这样的对话可谓鸡同鸭讲,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就是黛玉极度自我的表现:他根本不知道宝玉在外面做了什么,完全凭自我感受来下结论。

当然,宝玉和黛玉的阴错阳差,除了信息上的不对称,还有精力上的不对称。

黛玉体弱多病,宝玉精力充沛,这就注定了黛玉无法全程陪宝玉玩乐,所以宝玉需要外面的世界来消耗他过剩的精力。这样说来,他们还真是绝配,正是黛玉的体弱多病,成就了宝玉以两张面孔通行于内外两个世界。而黛玉的极度自我,又让宝玉可以在两个世界中穿梭而游刃有余。

病弱的黛玉,和精力充沛的宝玉,确实是绝配

可以说,在某个层面上,黛玉和贾母很像。贾母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大家都会听她的,所以她从不用心去关注子孙们在做些什么,以至于大家多对她阴奉阳违。黛玉同样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宝玉都听她的,所以她从不用心去关心宝玉在离开她的时候在做些什么,以至于宝玉拥有两张面孔。

黛玉眼里的宝玉,清纯风雅不世俗,实际上,宝玉和那些纨绔子弟并无区别,他追求的不是风雅而是风月,而且深入参与到世俗中去。

宝玉不但用两张面孔骗了黛玉,也骗了广大读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