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四軍中有哪些少數民族将領?他軍銜最高,卻不知道自己是少數民族!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新四軍中有哪些少數民族将領?

不少人第一個就會說:羅炳輝!羅炳輝任新四軍第2師師長和副軍長。由于他出生在雲南省彜良縣,加上電影《從奴隸到将軍》是以他為原型,多數人以為他是彜族。

其實,羅炳輝是漢族。

新四軍中有哪些少數民族将領?他軍銜最高,卻不知道自己是少數民族!

他的祖先是從湖南移居四川,又遷到雲南去的,為漢族。

在新四軍中有不少少數民族将領。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壯族,有第4師副師長韋國清、淮海軍區司令員和獨立旅旅長覃健,任團級幹部的覃士冕、朱鶴雲、趙濱玉、劉震英、周一峰。韋國清、覃健、覃士冕是廣西東蘭縣人,朱鶴雲、趙濱玉、劉震英是廣西田東縣人,都是百色起義的參加者。

他們都是參加百色起義的老紅軍。

新四軍中有哪些少數民族将領?他軍銜最高,卻不知道自己是少數民族!

周一峰是廣西鹿寨縣人,曾在上海複旦大學讀書時參加黨上司的學生運動,抗戰中他去蘇北從事地下工作,在著名的黃橋決戰中,帶領他争取的國民黨部隊編入新四軍,後任團政委。

新四軍中還有兩位土家族将領,一是廖漢生,一是彭飛。兩人主要是在八路軍工作,1945年2月,新四軍第5師決定以洪湖抗日根據地為依托,創立湘北鄂西根據地。洪湖赤衛隊出身的賀炳炎、廖漢生從延安南下,就被派回洪湖,分别擔任第3(襄南)軍分區司令員和政委。

新四軍中有哪些少數民族将領?他軍銜最高,卻不知道自己是少數民族!

1941年初,彭飛所在的八路軍蘇魯豫支隊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第7旅,他先後任旅作戰科長、海邊支隊支隊長和第20團團長。

新四軍還有一位回族将領,即1964年晉升少将的劉瑞方。他是天津人,1938年到新四軍遊擊支隊,曆任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團政委。1939年後,該遊擊支隊先後擴編為第6支隊和第4師,劉瑞方一直在這支部隊,直到抗日戰争勝利。

新四軍中還有藏族幹部,叫楊東生。他于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阿壩時參軍,全面抗戰開始後調入新四軍,在第6支隊和第4師曆任青年幹事、政治指導員和電台隊長。1950年7月轉業到地方工作,為省級上司,1955年沒有授銜。

新四軍中有哪些少數民族将領?他軍銜最高,卻不知道自己是少數民族!

從新四軍幹部的籍貫推測,可能還有苗族、瑤族、彜族、滿族和北韓族。

不過,在新四軍的少數民族将領中,最著名的當數粟裕。但長期以來,就連粟裕本人也不知自己是侗族。

因為他的家鄉湖南省會同縣是個多民族雜居地區,在舊社會,一些少數民族為了躲避民族沖突,常常有意隐瞞自己民族歸屬。栗裕少年離家,一直以為自己是漢族。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湘西群衆的民族屬性進行長期調查,最後查明會同縣粟姓的祖先,是會通道侗族自治縣團頭鄉遷去的侗族。1986年1月,會同縣人民政府準許粟姓後裔全部恢複侗族。1989年7月19日,解放軍總政治部根據這一情況,正式改粟裕為侗族。

而此時,粟裕已去世五年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