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四军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将领?他军衔最高,却不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新四军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将领?

不少人第一个就会说:罗炳辉!罗炳辉任新四军第2师师长和副军长。由于他出生在云南省彝良县,加上电影《从奴隶到将军》是以他为原型,多数人以为他是彝族。

其实,罗炳辉是汉族。

新四军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将领?他军衔最高,却不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

他的祖先是从湖南移居四川,又迁到云南去的,为汉族。

在新四军中有不少少数民族将领。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有第4师副师长韦国清、淮海军区司令员和独立旅旅长覃健,任团级干部的覃士冕、朱鹤云、赵滨玉、刘震英、周一峰。韦国清、覃健、覃士冕是广西东兰县人,朱鹤云、赵滨玉、刘震英是广西田东县人,都是百色起义的参加者。

他们都是参加百色起义的老红军。

新四军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将领?他军衔最高,却不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

周一峰是广西鹿寨县人,曾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参加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抗战中他去苏北从事地下工作,在著名的黄桥决战中,带领他争取的国民党部队编入新四军,后任团政委。

新四军中还有两位土家族将领,一是廖汉生,一是彭飞。两人主要是在八路军工作,1945年2月,新四军第5师决定以洪湖抗日根据地为依托,创立湘北鄂西根据地。洪湖赤卫队出身的贺炳炎、廖汉生从延安南下,就被派回洪湖,分别担任第3(襄南)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

新四军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将领?他军衔最高,却不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

1941年初,彭飞所在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他先后任旅作战科长、海边支队支队长和第20团团长。

新四军还有一位回族将领,即1964年晋升少将的刘瑞方。他是天津人,1938年到新四军游击支队,历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委。1939年后,该游击支队先后扩编为第6支队和第4师,刘瑞方一直在这支部队,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新四军中还有藏族干部,叫杨东生。他于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阿坝时参军,全面抗战开始后调入新四军,在第6支队和第4师历任青年干事、政治指导员和电台队长。1950年7月转业到地方工作,为省级领导,1955年没有授衔。

新四军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将领?他军衔最高,却不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

从新四军干部的籍贯推测,可能还有苗族、瑶族、彝族、满族和朝鲜族。

不过,在新四军的少数民族将领中,最著名的当数粟裕。但长期以来,就连粟裕本人也不知自己是侗族。

因为他的家乡湖南省会同县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在旧社会,一些少数民族为了躲避民族矛盾,常常有意隐瞒自己民族归属。栗裕少年离家,一直以为自己是汉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湘西群众的民族属性进行长期调查,最后查明会同县粟姓的祖先,是会通道侗族自治县团头乡迁去的侗族。1986年1月,会同县人民政府批准粟姓后裔全部恢复侗族。1989年7月19日,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这一情况,正式改粟裕为侗族。

而此时,粟裕已去世五年多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