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出生地主家庭,卻走上革命道路,在醫院還能說服看守放走自己

在抗日戰争中,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愛國英雄,在這些愛國英雄中,有這樣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女子,她是我黨中十分厲害的重要成員,也是一個不斷打破腐朽世界的革命人士,她滿懷信心建立一個屬于人民的新時代,并且将其當成自己一生的信仰。

今天要說的這個傳奇女子就是趙一曼,在我黨的曆史上,她有着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她英勇犧牲之後,毛澤東以及陳毅等人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就連她的兒子,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黨也要專門找到給予特殊照顧。

她出生地主家庭,卻走上革命道路,在醫院還能說服看守放走自己

敢于打破陳規的進步青年

趙一曼出生于1905年,是四川宜賓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她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個封建地主,可謂家境殷實,她家共有兄弟姐妹8人,趙一曼排行老七,可就算她排在老七,并且還出生于封建地主之家,可她的父母還是給了趙一曼讀書識字的機會,在她年幼的時候,就将其送進私塾學習。

1918年,趙一曼的父親去世後,大哥和大嫂管家,不過他們依舊支援趙一曼學習,并且趙一曼的家人中,還有姐夫鄭佑之也是我黨早期成員,在他的影響下,趙一曼的思想産生了一些潛移默化的改變。

1924年,已經19歲的趙一曼,在姐夫鄭佑之(中國首屆四川省委委員)的介紹下,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從此對我黨的認識逐漸深刻起來。趙一曼雖然出生在舊社會的地主家庭中,可是她從小就對百姓的疾苦深有感觸,并且産生了救苦救難的想法,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也正是在趙一曼這些思想意識的影響下,她才會越來越接近我黨。在趙一曼成為團員之後,實際上她還在讀書,并且她的成績很好,在1926年考入了宜賓女子中學(現四川省宜賓市第二中學)。

她出生地主家庭,卻走上革命道路,在醫院還能說服看守放走自己

當時的學校中,充滿了進步思想的熏陶,有着很多先進的組織,趙一曼在入學之後,積極加入了一些愛國組織,并且被選為女中學生會常委兼交際股股長等重要職位,靠着在學校期間的出色表現,最終趙一曼從團員正式轉為黨員,并且擔任了宜賓婦聯和學聯黨團書記。

在成為黨員之後,趙一曼還按照中央的訓示組織我黨成員在學生中宣傳,堅決抵制英國煤油輪船抵達宜賓碼頭,因為此舉,參與抵制活動的學生們遭到了武裝鎮壓,可即便如此,依舊沒有影響大家的革命熱情,在學生被武裝鎮壓後,爆發了全城罷工、罷市、罷課等行為,給了當局巨大壓力。

可以說在這些愛國行動中,趙一曼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要知道當時她僅僅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就已經能夠有這樣的膽識和氣魄,足以見得趙一曼的厲害之處,也就是靠着這些優異的表現,趙一曼更加獲得我黨的認可與賞識,最終于1926年11月,讓其進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進行深造學習。

1927年9月,趙一曼又以優異的成績,成為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的學生中鮮有的女子。在莫斯科學習期間,趙一曼認識了陳達邦,兩人很快陷入熱戀當中,并且于1928年4月結婚,婚後不久趙一曼就懷孕了。

她出生地主家庭,卻走上革命道路,在醫院還能說服看守放走自己

不過趙一曼并沒有把自己懷孕的事情告訴陳達邦,甚至兩人在分别的時候也是不歡而散的,趙一曼奉命回國之後,被組織委派到宜昌工作,當時她已經有了身孕,可依舊堅持工作。

1929年2月,趙一曼在宜昌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陳掖賢,小名“甯兒”,這個孩子出生之後,趙一曼将其寄養在陳達邦的哥哥陳嶽雲家中,陳達邦是在哥哥告知消息之後,才明白原來自己和趙一曼離别之時,她已經有了身孕,但是因為陳達邦後來已經重新組建了新的家庭,是以陳掖賢從小就是在伯父陳嶽雲家中生活的,缺少父母的關愛,對陳掖賢後來的性格形成有着巨大影響。

抗日中英勇犧牲

1931年,在“九一八”事變之後,趙一曼被調到東北沈陽工廠中上司勞工鬥争,在這裡工作一年後,趙一曼便成為了滿洲總工會秘書以及組織部部長等重要職位,可見其能力确實很強。

1933年,趙一曼又任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并且在任職期間組織了很多愛國活動,得到人民群組織的認可,當時群衆都親切地稱她為“李姐”,當地戰士則稱她為“我們的女政委”,由于趙一曼在哈爾濱一帶上司的革命工作十分成功,對敵人造成巨大影響,是以引起了敵人的重視,日僞報紙直接聲稱趙一曼是“紅槍白馬”婦女,對其可謂是恨得牙癢癢。

她出生地主家庭,卻走上革命道路,在醫院還能說服看守放走自己

1935年,在與日軍作戰的過程中,趙一曼為了掩護部隊撤離,不幸腿上中了一槍而昏迷了,當她醒來之後,發現自己已經被日軍俘虜,日軍為了能夠從趙一曼口中獲得重要線報,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處理,等到趙一曼情況稍微好轉,有些清醒之後,日軍便連夜對趙一曼進行了審訊,希望能夠從中獲得有用資訊。

可惜趙一曼忠貞不渝,就算是腿上的傷口疼痛加上敵人的各種酷刑折磨,趙一曼依舊矢志不渝,絕口不提半個關于我黨資訊的字眼,在連續幾次昏迷之後,趙一曼醒來的第一句話依舊是:“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

在日軍連續折磨之後,依舊沒有得到任何有用資訊,此時的趙一曼,早已經生命垂危,日軍眼看趙一曼逐漸昏迷不醒,擔心她真的去世無法擷取更多有用資訊,是以就把她送到醫院進行治療,等到病情好轉之後繼續審訊。

在醫院期間,趙一曼病情有所好轉之後,便苦口婆心策反為自己治病的女護士以及看守自己的警察,在趙一曼慷慨激昂的話語中,兩人内心的愛國情懷被點燃,最終看守警察董憲勳以及女護士韓勇義協助趙一曼逃離醫院,用事先雇來的汽車将其送到阿城縣境内的董憲勳叔叔家中。

她出生地主家庭,卻走上革命道路,在醫院還能說服看守放走自己

等到趙一曼病情好轉一些之後,她便離開了董憲勳的叔叔家,繼續奔赴當地的抗日遊擊區,因為趙一曼的腿傷沒有痊愈,行動起來不太友善,再加上敵人一直都在搜尋趙一曼,是以最終趙一曼在去往抗日遊擊區的途中,再次被日軍追上,并且帶回了哈爾濱。

這次日軍對趙一曼可沒有上次的那種耐心了,直接對其使用諸如老虎凳以及電刑等極度殘忍的酷刑,以此逼迫趙一曼說出我黨地下組織成員的消息,面對這些酷刑的折磨,趙一曼堅貞不屈,隻字不提,日軍看從趙一曼口中,根本無法擷取任何有用情報,最終惱羞成怒,将趙一曼送回珠河縣處死了。

趙一曼犧牲的時候年僅31歲,得知趙一曼犧牲的噩耗之後,毛澤東心情久久不能平複,說了一句“女中英傑”後沉默良久,陳毅以及董必武等人都紛紛賦詩表示對趙一曼的沉痛哀悼。

她出生地主家庭,卻走上革命道路,在醫院還能說服看守放走自己

結語

趙一曼的生命雖然永遠定格在了31歲,可是國家和人民從來沒有忘記過她以及她的那種愛國精神,在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還要求從業人員想方設法找到趙一曼的兒子陳掖賢,對其給予特殊照顧,2009年,趙一曼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我們後人從來沒有忘記她,她的精神和故事必将永垂不朽!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