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她出生地主家庭,却走上革命道路,在医院还能说服看守放走自己

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爱国英雄,在这些爱国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她是我党中十分厉害的重要成员,也是一个不断打破腐朽世界的革命人士,她满怀信心建立一个属于人民的新时代,并且将其当成自己一生的信仰。

今天要说的这个传奇女子就是赵一曼,在我党的历史上,她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她英勇牺牲之后,毛泽东以及陈毅等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就连她的儿子,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党也要专门找到给予特殊照顾。

她出生地主家庭,却走上革命道路,在医院还能说服看守放走自己

敢于打破陈规的进步青年

赵一曼出生于1905年,是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她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封建地主,可谓家境殷实,她家共有兄弟姐妹8人,赵一曼排行老七,可就算她排在老七,并且还出生于封建地主之家,可她的父母还是给了赵一曼读书识字的机会,在她年幼的时候,就将其送进私塾学习。

1918年,赵一曼的父亲去世后,大哥和大嫂管家,不过他们依旧支持赵一曼学习,并且赵一曼的家人中,还有姐夫郑佑之也是我党早期成员,在他的影响下,赵一曼的思想产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

1924年,已经19岁的赵一曼,在姐夫郑佑之(中国首届四川省委委员)的介绍下,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对我党的认识逐渐深刻起来。赵一曼虽然出生在旧社会的地主家庭中,可是她从小就对百姓的疾苦深有感触,并且产生了救苦救难的想法,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也正是在赵一曼这些思想意识的影响下,她才会越来越接近我党。在赵一曼成为团员之后,实际上她还在读书,并且她的成绩很好,在1926年考入了宜宾女子中学(现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

她出生地主家庭,却走上革命道路,在医院还能说服看守放走自己

当时的学校中,充满了进步思想的熏陶,有着很多先进的组织,赵一曼在入学之后,积极加入了一些爱国组织,并且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等重要职位,靠着在学校期间的出色表现,最终赵一曼从团员正式转为党员,并且担任了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

在成为党员之后,赵一曼还按照中央的指示组织我党成员在学生中宣传,坚决抵制英国煤油轮船抵达宜宾码头,因为此举,参与抵制活动的学生们遭到了武装镇压,可即便如此,依旧没有影响大家的革命热情,在学生被武装镇压后,爆发了全城罢工、罢市、罢课等行为,给了当局巨大压力。

可以说在这些爱国行动中,赵一曼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要知道当时她仅仅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就已经能够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足以见得赵一曼的厉害之处,也就是靠着这些优异的表现,赵一曼更加获得我党的认可与赏识,最终于1926年11月,让其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进行深造学习。

1927年9月,赵一曼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学生中鲜有的女子。在莫斯科学习期间,赵一曼认识了陈达邦,两人很快陷入热恋当中,并且于1928年4月结婚,婚后不久赵一曼就怀孕了。

她出生地主家庭,却走上革命道路,在医院还能说服看守放走自己

不过赵一曼并没有把自己怀孕的事情告诉陈达邦,甚至两人在分别的时候也是不欢而散的,赵一曼奉命回国之后,被组织委派到宜昌工作,当时她已经有了身孕,可依旧坚持工作。

1929年2月,赵一曼在宜昌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陈掖贤,小名“宁儿”,这个孩子出生之后,赵一曼将其寄养在陈达邦的哥哥陈岳云家中,陈达邦是在哥哥告知消息之后,才明白原来自己和赵一曼离别之时,她已经有了身孕,但是因为陈达邦后来已经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所以陈掖贤从小就是在伯父陈岳云家中生活的,缺少父母的关爱,对陈掖贤后来的性格形成有着巨大影响。

抗日中英勇牺牲

1931年,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赵一曼被调到东北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在这里工作一年后,赵一曼便成为了满洲总工会秘书以及组织部部长等重要职位,可见其能力确实很强。

1933年,赵一曼又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并且在任职期间组织了很多爱国活动,得到人民和组织的认可,当时群众都亲切地称她为“李姐”,当地战士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由于赵一曼在哈尔滨一带领导的革命工作十分成功,对敌人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引起了敌人的重视,日伪报纸直接声称赵一曼是“红枪白马”妇女,对其可谓是恨得牙痒痒。

她出生地主家庭,却走上革命道路,在医院还能说服看守放走自己

1935年,在与日军作战的过程中,赵一曼为了掩护部队撤离,不幸腿上中了一枪而昏迷了,当她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已经被日军俘虏,日军为了能够从赵一曼口中获得重要线报,就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处理,等到赵一曼情况稍微好转,有些清醒之后,日军便连夜对赵一曼进行了审讯,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有用信息。

可惜赵一曼忠贞不渝,就算是腿上的伤口疼痛加上敌人的各种酷刑折磨,赵一曼依旧矢志不渝,绝口不提半个关于我党信息的字眼,在连续几次昏迷之后,赵一曼醒来的第一句话依旧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在日军连续折磨之后,依旧没有得到任何有用信息,此时的赵一曼,早已经生命垂危,日军眼看赵一曼逐渐昏迷不醒,担心她真的去世无法获取更多有用信息,所以就把她送到医院进行治疗,等到病情好转之后继续审讯。

在医院期间,赵一曼病情有所好转之后,便苦口婆心策反为自己治病的女护士以及看守自己的警察,在赵一曼慷慨激昂的话语中,两人内心的爱国情怀被点燃,最终看守警察董宪勋以及女护士韩勇义协助赵一曼逃离医院,用事先雇来的汽车将其送到阿城县境内的董宪勋叔叔家中。

她出生地主家庭,却走上革命道路,在医院还能说服看守放走自己

等到赵一曼病情好转一些之后,她便离开了董宪勋的叔叔家,继续奔赴当地的抗日游击区,因为赵一曼的腿伤没有痊愈,行动起来不太方便,再加上敌人一直都在搜寻赵一曼,所以最终赵一曼在去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再次被日军追上,并且带回了哈尔滨。

这次日军对赵一曼可没有上次的那种耐心了,直接对其使用诸如老虎凳以及电刑等极度残忍的酷刑,以此逼迫赵一曼说出我党地下组织成员的消息,面对这些酷刑的折磨,赵一曼坚贞不屈,只字不提,日军看从赵一曼口中,根本无法获取任何有用情报,最终恼羞成怒,将赵一曼送回珠河县处死了。

赵一曼牺牲的时候年仅31岁,得知赵一曼牺牲的噩耗之后,毛泽东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说了一句“女中英杰”后沉默良久,陈毅以及董必武等人都纷纷赋诗表示对赵一曼的沉痛哀悼。

她出生地主家庭,却走上革命道路,在医院还能说服看守放走自己

结语

赵一曼的生命虽然永远定格在了31岁,可是国家和人民从来没有忘记过她以及她的那种爱国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要求工作人员想方设法找到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对其给予特殊照顾,2009年,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我们后人从来没有忘记她,她的精神和故事必将永垂不朽!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