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大上”的PET-CT,對腎癌是否有用?

PET-CT是近年來新型的疾病影像檢查技術,它将PET與CT完美融為一體。

“高大上”的PET-CT,對腎癌是否有用?

由PET提供病竈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資訊,而CT提供病竈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 具有靈敏、準确、特異及定位精确等特點,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體狀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竈和診斷疾病的目的。

“高大上”的PET-CT,對腎癌是否有用?

PET-CT的出現是醫學影像學的又一次革命,受到了醫學界的公認和廣泛關注,堪稱“現代醫學高科技之冠”。

PET-CT是最高檔PET掃描器和先進螺旋CT裝置功能的一體化完美融合,臨床主要應用于惡性良性腫瘤、腦和心髒等領域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

“高大上”的PET-CT,對腎癌是否有用?

PET-CT是否可以檢測腎癌?

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在PET-CT影像圖檔上往往顯示出惡性良性腫瘤病竈區域的核素攝取濃聚現象。目前 PET-CT 中使用最多的核素是 18F-FDG。

腎癌對18F-FDG 的攝取量與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生長的速度有關,生長快的腎癌細胞攝取高,生長緩慢的腎癌細胞攝取偏少。

“高大上”的PET-CT,對腎癌是否有用?

然而,使用 18F-FDG 核素的 PET-CT 顯像對腎癌的檢出靈敏度并不高,大約 70%,而且由于18F-FDG 主要由泌尿系排洩,腎内可殘留較多的放射性,對腎内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斷産生影響,判斷結果時要仔細鑒别。

腎癌的主要病理類型為透明細胞癌、乳頭狀腎細胞癌、梭狀細胞癌等,多位于腎髒的兩極。18F-FDG對腎癌的診斷敏感度為89%,分期的敏感度、特異度分别為76%、100%。與其他惡性良性腫瘤相比,FDG-PET對原發腎髒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斷的确較為有限。

PET-CT是否可以檢測腎轉移癌?

據統計15%至30%的腎癌可經淋巴結途徑發生轉移。左側轉移至腎蒂、主動脈和下腔靜脈間淋巴結。右側累及腎門附近、下腔靜脈前淋巴結、主動脈和下腔靜脈間淋巴結。部分還可向上蔓延到達頸部淋巴結,亦可直接通過膈肌淋巴結轉移至肺。

“高大上”的PET-CT,對腎癌是否有用?

PET-CT是一個全身性檢查,可全方位的掃描身體有無癌細胞,腎癌一旦通過淋巴結轉移都能被及時發現。

血行轉移是腎癌轉移的重要途徑,癌細胞侵犯靜脈,從毛細血管、腎内靜脈至腎靜脈,然後在靜脈内形成瘤栓,繼而引起廣泛的血行轉移。

腎癌如果發生血行轉移,靜脈内的瘤栓攝取18F-FDG量就會很多,因而在顯像上會呈現高密度影;如果未發生血行轉移,自然顯像上就不會有高密度影。利用PET-CT的這種特性,可及時了解腎癌血行轉移的情況。

“高大上”的PET-CT,對腎癌是否有用?

總結一下,對于早期腎癌或局限于腎髒局部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PET-CT的應用價值往往有限,但是對于排查腎癌有無區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PET-CT則是一項非常友善、精确的影像學檢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