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縱觀中國曆史,我們不難發現這麼一個現象:每個朝代都不乏忠君愛國之士,即便王朝已經沒落,大廈将傾、已然無力回天,但是依然還是有人對朝廷忠心耿耿。更有甚者,即便在朝廷已經滅亡後,他還依舊再為複辟不斷奔走。今天,跟大家的就是這樣一位對前朝忠心耿耿的人,這個人就是清朝的陝甘總督多羅特.升允。他在大清覆亡後,依舊在四處征戰,還一度一口氣為溥儀打下了10多座城池。

多羅特.升允是蒙古鑲藍旗人,他曆任陝西巡撫、江西巡撫、陝甘總督等要職,是掌管一方的封疆大吏。清朝末年,天下大勢風起雲湧,此時的清朝也走到了最後的時刻,各地的起義此起彼伏。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多羅特.升允治下的西安也很快就被起義軍給占領,其他附近的州縣也很快被起義軍占領,陝西的大部分地區徹底脫離了朝廷的統治。
此時的多羅特.升允雖然名義上是陝甘總督,但是手中有的軍隊卻非常少,畢竟此時全國各地都在鬧起義,朝廷已經是自顧不暇,更不用說騰出多餘的軍力來助他平叛了。就是在這樣兵源、裝備極度不足的情況下,多羅特.升允竟然帶領着自己手下僅有的四千多清軍,橫掃了陝西全境,一口氣将革命軍占領的10多座城池都奪了下來,并且包圍了西安,為溥儀打下了很大的一塊地盤。
在他橫掃陝西全境,圍困西安的時候,宣統皇帝溥儀卻已經宣布退位,清朝就此滅亡。在這樣的情況下,多羅特.升允還能占據一方地盤,實在是非常難得的。但是,個人的力量終歸抵不過曆史的洪流。随着進攻西安久攻不下,再加上宣統皇帝退位的消息傳來,人心頓時就亂了。人心一亂、隊伍就不好帶。畢竟,皇帝都已經退位了,朝廷也已經不存在了,士兵們也就失去了效忠的目标,繼續再戰鬥下去也是不可能的了。就這樣,縱然空有一腔熱血複辟清朝,還為溥儀打下了10多座城池,但是終究是無力回天,他妄圖通過武力複辟大清的計劃也宣告失敗。
雖然人心渙散,士兵也離開了他,但是這些并沒有就此磨滅他複辟大清的幻想。他一路從陝西輾轉到蒙古,希望通過得到蒙古其他王爺的幫助。隻是畢竟清朝已經滅亡,那些蒙古王公沒有一個人願意跟他再繼續為大清賣命。隻是這樣的拒絕,并沒有阻擋他對溥儀以及大清的忠心,他又繼續輾轉天津、青島等地四處奔走,尋求其他人的幫助,意圖複辟大清,一直到70多歲了,仍然沒有放棄。
隻是縱然他如此的努力,畢竟大清已經徹底滅亡,沒有人願意跟他繼續淌這趟渾水,最終,這位在大清覆亡後,依舊在四處征戰,還一度一口氣為溥儀打下了10多座城池,并為複辟大清不斷奔走的多羅特.升允帶着遺憾病逝在天津租界。溥儀在聽到多羅特.升允逝世的消息後,非常的悲痛,贈予了他一個“文忠”的谥号。看到這裡,不知道各位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