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 星期五 小雨
“沙洲朱氏宗祠重修大吉!”在一片雷鳴般的掌聲中,大家的目光聚焦在煥然一新的祠堂上,難抑内心的喜悅與激動。我作為沙洲祠堂理事會的會長,看着這座飽經風霜又煥發活力的祠堂,更是感慨萬千。

在我們所有人心中都有一種願景,那就是:求家族之長存。于是就有了家族制度。祠堂,正是家族制度的外化表現形式。幾千年來,中國的家族制度一直交織于田園風味的生活理想中,這種生活理想,田園情懷,返璞歸真的态度,以趨福避禍的方式,诠釋着生活清淡的幸福。
沙洲朱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木柱石礎,青磚黛瓦,三開間二進二廳一天井,坐東朝西,磚木擡梁結構,馬頭山牆,門樓重檐歇山頂。大門彩繪門神,兩邊立石鼓,門樓上方飾以雙龍戲珠鴻門梁。走進祠堂便能看到上廳設的神龛,祠堂背後築廂房,上下廳之間左右山牆各開一條腰門。
家族文化是中國宗祠文化的呈現,家族文化縮小了就是小家文化,放大了就是民族國家文化,家和則國和,族興則國興,祠堂裡的朱家祖訓也一直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标準。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隻是祖訓中的一角,卻是祖宗對後輩們的期盼,如今沙洲村又依照祖訓制定出了村規民約實施細則,這又是文化在時代變遷中衍生出的新發展,用祖宗留下的祠堂文化中美與禮的精華,讓古老的祠堂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的時代生機,讓祠堂成為後人們都認同和自豪的新時代文化地标和新的精神家園。
(作者:朱分永 沙洲祠堂理事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