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餘年,多少英雄豪傑埋骨他鄉,又有多少無名走卒葬送田間。

中國古時的傳統禮教告誡人們,入土為安,死者為大,不同于今日“火葬”“水葬”“塔葬”“崖葬”等多種埋葬方式,是以在人們的認知視野中墳墓應該“遍地都是”。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無論是如今的城市地區或是鄉村地帶,墳墓都隻以很小的比例存在,這究竟是為何呢?

一、曆史淵源

中國人對于土葬的了解始于中國先秦時期,仰韶文化半坡遺址的出土揭開了中國古代最早土葬的源頭,5萬平方米的史前遺址,出土了250座墓葬,龐大的墓葬群為中國喪葬業考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資源。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但不難發現,目前最早的墓葬群其埋葬的人群中含有大量的珍貴陪葬品,種類繁多且均為不菲之物,這對于販夫走卒來說是難以企及的珍惜物件,是以其身份地位初步判定為朝代中的顯貴。

20世紀50年代末出土的大汶口遺址再次驗證了中國“非貴不葬”的曆史習俗。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大汶口遺址的墓葬群共82萬平方米,發現墓葬189個,并且随葬品中不僅有名貴珠寶,還有各種史前建築,其中經過曆史學家考究,其墓葬為父系氏族墓葬,所葬之人為該父系氏族中的首領及親眷。

由此不難了解,在中國先秦時期能夠被土葬的人群一定為權勢之人,與今日“人人可葬”的理念相差甚遠。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說完先秦時期的“貴族墓葬”,再來看看漢代的墓葬,漢代墓葬中已然出現平民階級的墓葬。

2012年河北省邯鄲市107國道渚河附近發現了西漢時期平民的墓葬群,共93座,出土物件較少且較為平凡,通常為日用碗筷等器具,埋葬方式也以夫妻合葬為主,目前考古專家推斷可能為“家族”墓葬群。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盡管漢代已然出現平民階級的墓葬群,但數量較之古時人們的人口基數而言相差甚遠。

不難推測,伴随着禮法制度不斷完善,平民階級的社會地位被不斷壓低,社會資源配置設定也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土地資源歸國家所有。

在官吏對土地的使用上很難實作騰出專門的墓葬群為平民使用,是以中國古時候的墓葬較少,且絕大多數為貴族。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二、自然變遷

土葬的顯著标志是墓碑,現今墓碑通常由漢白玉、山西黑等優質石材打造而成,能夠在風雨的侵蝕下保持較長時間的不腐爛,不變色。

而古時的墓碑通常由木牌或竹闆構成,豎立在田間地頭,每日風吹雨淋,長此以往需要時常更換,當日久無人照理後木牌便會随着自然的變化而逐漸消失于天地。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自然變遷不僅包括風雨的侵蝕,同樣有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古代的防災減災系統較今日相比相差甚遠,地域歸屬感也無法與今日的現代社會比肩。

當人們都在為溫飽奔波忙碌之時,自然界災害的出現往往不會使人們進行災後重建,而是采取遠走他鄉,另謀生路。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而此時自然災害摧毀的墳墓就蕩然無存,沒有絲毫蹤迹,親友在懷念時往往也隻在心中懷念,而不會再建墓碑予以悼念。

久而久之平民墳墓便随着自然風貌的變遷而逐漸消失,能夠在曆史歲月中留下的都是對“禮”較為看重的“仕人”或“官人”。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思想觀念中對祖宗的敬畏以及對禮法的尊敬,方可在自然風貌的變動侵蝕下始終保持對故去之人的尊敬。

三、人文因素

墳墓不僅需要建設,還需要良好的儲存,更需要謹防“摸金者”的觊觎。衆所周知,中國古代官府曾專門設立“盜墓機構”,其主要職責就是深入墓穴尋寶後将其帶出。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如東漢時期一代枭雄曹操就曾設立中郎将和摸金校尉這樣的軍職,專門負責挖掘墓葬中的寶物,用以緩解朝廷軍饷開支不足的問題。

類似摸金校尉之類的軍職對于墓葬的傷害極大,通常摸金校尉下手的墓葬群均為貴族墓葬群,摸金校尉在摸金過程中大肆破壞墓葬結構,隻為尋求寶物,時常導緻墓葬失去利用價值後炸毀的情況,對存有本不多的墓葬造成嚴重破壞。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同樣,随着家族史的變遷發展,家族中逝去的直系及旁系親屬越來越多,許多家族後代隻知其名,未見其人。

長期進行龐大的掃墓工作也十分不現實,是以具有一定家底的人家都會選擇建立祠堂,将已逝親友的姓名刻在其中,以示自己的悼念。

當祠堂出現後,墳墓則會大規模的減少,安靜的祠堂成為中國古代更多家庭的首要選擇。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甚至出現家境殷實的建祠堂以悼念亡故先祖,家境貧寒的平民為了生活隻能不停打拼,并無鑄造墳墓的資格。

兩極分化對立極為明顯,也再度造成曆史上死了很多人都是土葬,但卻沒有多少墳墓的境況發生。此外不容忽視的原因還有戰争。

戰争中人的死傷機關往往數以萬計,如此龐大的死傷機關并非可建墳墓以供後人敬仰,往往為了防止瘟疫的發生就地掩埋或就地火燒,由此而産生的非正常死亡都不會建造墳墓。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就算家中賢妻想為相公築造墳墓,但在古代失去男丁的家庭往往格外貧困,也并沒有與此相比對的資源條件。

四、小結

中國古代社會曆史淵源、自然變遷以及人文因素都對古代墳墓數量産生了十足的影響,“死者為大”的曆史思想并非适用于所有階級,當平民階級還在為溫飽而奔波忙碌之際,氏族内的墳墓已然不是其考慮的對象了。

曆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别不信

生活在現今社會,多種墓葬形式及不同的埋葬方式展現出現今社會的物質豐富,倫理健全。

随着土地資源的日益匮乏,金寶山等群居式墓地成為越來越多工薪階層的首選,既能緬懷故人,又有專人予以打理,成為倫理與社會想協調的最佳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