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作者:鐵道兵文化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

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紀念山西鐵路建設兵團成立并奔赴三線建設京原鐵路54周年

山西鐵路建設兵團一師三團八連

潘建平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三)1970年10月~12月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0年10月1日 星期四

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1周年國慶日,上午10點戰士們集中在文書鐘彥娟住的院子裡,圍坐在唯一的一台半導體收音機前,收聽北京天安門的慶祝國慶實況轉播;當聽到偉大領袖毛主席登上天安門、Lin副主席講話和盛大遊行的實況時,大家振臂高呼“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産黨萬歲!”中午以排為機關召開國慶慶祝會,每人發了1兩南瓜子。

1970年10月2日 星期五

上午連隊組織集體學習中央兩報一刊(《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國慶社論《繼續革命,乘勝前進》。晚上三團團部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來到東連仲村,與七連、八連歡聚,共同舉行慶祝國慶文藝晚會。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0年10月3日 星期六

今天全團九個連隊集中,召開了六個小時大會,首先由白天福團長傳達了“京原線山西鐵建指揮部第四次會議”上馮司令員的報告:①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以兩個決議為指針,狠抓根本,進一步掀起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新高潮;②用戰備的觀點統帥工程建設,争取提前完成;③加強管理教育。

接着馬錫英副團長總結了九月份工作:全團共完成石方1246立方,填土方43667立方,鋪底渣1624立方,刷坡2674米(合土方20377立方,面積57960平米)。十月份要求上旬完成全部刷坡和鋪底渣任務,然後開始鋪軌,總共2000多根鋼軌、每米鋼軌鋪2根枕木,力争11月底以前完成全部鋪軌任務。

最後張文魁政委針對近期各連隊存在的問題,作了批判錯誤思想的報告,動員大家行動起來,找差距、定措施、糾正錯誤,在全團開展一次小整風運動。

1970年10月4日 星期日

團黨委準許八連7名優秀青年加入了共青團:孫志貞、鐘彥娟、黃望英、劉玉蘭、魏翠英、周插根,範林傑。晚飯後全連召開大會,舉行新團員宣誓儀式。與前期已經入團的佟明永、顧晉芳、都金花,現在全連共有10名新團員。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0年10月5日 星期一

全連小整風運動今天正式開始,每天白天出工勞動,晚上各班進行學習、讨論和鬥私批修。

1970年10月8日 星期四

小整風運動第四天,進入自查階段,黨支部要求每個戰士做到:思想上正确認識,态度上嚴肅認真,方法上要上綱上線,從思想上明确認識非無産階級思想的危害,深挖根源,在行動上堅決改正;原則是幹部帶頭、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目的。

1970年10月9日 星期五

今天全連完成了刷坡任務,明天開始主攻石方任務;工地越來越遠了,每天上、下工僅走路就要3個小時,還要背上所有的勞動工具。

197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今天仍然不休息,白天全連出動收集落葉,準備過冬的取暖燃料。晚上召開全連大會,姚治良指導員作“關于進一步開展整風運動”的動員報告,要求全連指戰員開展“大憶、大揭、大找、大批”的群衆運動,把八連的整風運動推到新高潮。

197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晚飯後,出席《太原市首屆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鐵建一師三團代表牛潤愛、張水蓮和三團副團長冀鳳林來八連傳經送寶,傳達大會精神。八連參加大會的代表杜克因病在太原住院搶救,沒有回來。

197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現有的施工任務已經全部完成,新的任務還沒有下達,今天停工,全連出動繼續上山打柴割草,準備過冬的取暖燃料。師、團黨委分别下發決定,要求将此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完成。今天連隊黨支部要求全連男、女戰士分别完成每人70斤和50斤的打柴任務。近處的柴禾早就被收拾完了,大家隻好翻山越嶺到深山裡完成。為了防止夜間取暖發生瓦斯中毒和火災,各連都制定了“冬防公約”,幹部戰士輪流值班防火、防盜、防瓦斯中毒。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團部通知:從今天開始,全團集中五個連(一、二、三、七、八連)的兵力搞大會戰,突擊完成辛莊大橋南邊360米路基的刷坡任務,八連任務是85米。團黨委要求必須在本月20日以前完成。據說這是我們在京原線的最後一段刷坡和土方任務,之後要開始鋪軌任務了。

197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這個休息日的主要任務還是搞柴禾,搞冬防工作。由于當地社員的冬季取暖和做飯也要靠這些有限的資源,我們周邊山上的可燃物資已經被老鄉和鐵建戰士瓜分完了;無奈,我們隻好到離村幾十裡以外的遠山去搜刮。搜刮不難了,但肩扛背馱地運回來,成了不堪重負的額外勞動。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團黨委和連隊黨支部号召從本周起開展群衆性的學哲學活動,各班都成立了學哲學小組,學習毛主席的五篇哲學著作(《沖突論》、《實踐論〉、《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沖突的問題》、《人的正确思想從哪裡來》、《在中國共産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首先學習的第一篇著作是毛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今天首次給鐵建戰士發放工資,從5月10日來到京原線開始,截至9月底共發放144天,每人每天1.32元,共計190.08元;每日扣除夥食費0.52元,再預扣10月份夥食費16.12元,還要扣除以前預借的49元,實際上每人隻能發放50.08元。結果,每人隻給發了5元錢,其餘部分都由司務長統一寄給太原的家長了。

197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今天開始為辛莊大橋鋪底渣,我們從5裡外用手推車運送,每車7趟、合計每人每天推着裝滿石頭的小推車奔跑70裡路程(獨輪翻鬥車跑慢了不穩,易翻車,是以必須快速跑起來)。

197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三團召開全團班以上幹部會議:①張文魁政委總結全團“小整風”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并動員開展“第三個政治思想戰役”;②馬錫英副團長總結前一段工作:自從9月17日現場會到本月20日,全團共完成土方93100多立方,鋪石渣3622立方,刷坡3204米(合面積96427平米)。從5月20日正式開工到10月20日止,全團共完成土方309591立方,石渣4405立方,鋪底渣10289米,刷坡10172米(合面積231215平米);目前完成了土方總任務的184%,完成的石渣超過300立方,時間提前了半個月,僅石渣一項就為國家節省資金20000多元(每立方石渣6~8元);至今共完成鐵路路基10.2公裡,連同車站多條軌道路基,共計12.4公裡。③張三迷副政委作《關于第三個政治思想戰役的動員報告》;④鐵建一師師長、太原市警備區喬參謀長作訓示:學習“兩個決議”要結合目前思想實際,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同時強調要做好施工安全和冬防安全。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解放軍鐵道兵8718部隊贈送給鐵建戰士每人一雙解放牌低腰膠鞋。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0年10月28~30日 星期三~五

利用等待任務的機會,從今天起,八連舉辦連續3天的班長學習班,主要學習四個檔案:①《解放軍報》編輯部文章《沿着毛主席的建軍路線前進再前進》,②太原市革委會主任劉世洪在市《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學代會)上的總結報告;③《一九六零年軍委擴大會議決議》;④鐵建一師《關于打好今年第三個政治思想戰役的安排》。

197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今天開始滹沱河大橋北邊50米的幫坡、上方任務,路基高達13米,參加者還有一連、三連和二連的一個女排。

1970年11月1日 星期日

在昨天三個連一個排會戰的基礎上,今天擴大到全團八個連、1500人的大會戰。團部決定10~15天必須完成這段路基工程。團部廣播站和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都來到了工地進行宣傳鼓動。據說這20000立方土方原來是鐵道兵機械連的,他們已完成了5000立方、7米高後,轉交給了我們,剩下的這15000立方土方,将使路基增高到13米。

1970年11月3日 星期二

今天,山西鐵建一師黨委書記、太原警備區王副政委和鐵建一師師長、太原警備區喬參謀長親臨會戰現場進行參觀指導,并作了重要訓示,繼續為大家提供精神力量,鼓舞早日完成艱巨的工程任務。

1970年11月8日 星期日

星期日不休息,繼續會戰:爬13米的高坡擡筐,雁北冬季的狂風幾乎能把人刮倒;跑100裡運土,緊張如穿梭;6個人夯全連的土,所有的人奮力拼搏,勞動強度超過了“七月大戰”。

197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參加京原線修建整整半年了。

全團一、二、三、五、六、七、八、九連共8個連經過十天大會戰,今天終于按期完成了團黨委的會戰目标。下午全團各連集中在工地召開慶功總結會,10天共完成土方量18857.6立方,張政委在大會上表揚了三、五、七、八連。

197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利用休整機會,八連召開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講用會。

1970年11月17 星期二

寒風凜冽、冰天雪地之際,每個鐵建戰士發了一雙棉膠鞋。

1970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全團“四好”、“五好”總評即将開始,現在開始“一擺”、“二憶”、“三查”(擺事例、憶是非、查利害)活動,以弄清思想、提高認識、端正态度,為總評打好基礎。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近日來,關于我們鐵建兵團去向的各種“小道消息”又層出不窮,有的說我們可能去古交,有的說要去晉南,還有的說太原到延安的鐵路急需開工,太原市要求鐵建一師整體回去,但解放軍8718部隊意見是讓一團和二團先回去,堅持要求把三團留下來,一直到京原鐵路通車後再離開。

1970年12月1日 星期二

“嗚嗚”作響的“白毛風”刺骨寒心,冷如冰庫的房屋内臉盆裡的水都結了冰;吃飯時飯盒蓋子都凍住打不開了,我們仍然在進行京原線的施工和“第三個政治思想戰役”的沖鋒。

1970年12月2日 星期三

今天全連集體學習北京軍區陳先瑞政委在軍區“雙代會”上的總結報告《緊跟毛主席幹革命,一切圍繞紅太陽轉》。全團各連班長以上幹部被集中到三連俱樂部,參加團部召集的重要會議,會上當場宣布:鐵建一師一團和二團在“四好”、“五好”總評之後就回太原,參加古交鐵路的修建;三團繼續留在京原線,大約三五個月,完成從沙河到平型關滹沱河大橋52公裡的鐵路修建。大局終于敲定了!

1970年12月3日 星期四

早飯後全連學習北京軍區尤太忠副司令員在軍區“雙代會”(《北京軍區第五次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和《第三次四好連隊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晚飯後全連召開“征兵動員大會”,大家積極報名,踴躍參軍,場面極為熱烈。許多鐵建戰士當初是奔着“參軍”來到京原線的,沒想到直到現在也沒有穿上軍裝、戴上軍帽;是以除了“家庭與社會關系有問題”和“身體有毛病(例如近視眼)”的人,其餘所有的人幾乎全部都報名了。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0年12月4日 星期五

早飯後全連集體學習《解放軍報》編輯部文章《一定要緊緊抓住“四好”不放》,會後各班進行“梳辮子”活動,清理存在的問題。十六班居住的民房突然燃起大火,八班班長潘建平帶領全班戰士聞訊趕去撲滅了大火。

1970年12月5日 星期六

八連黨支部選擇二排八班為全連“五好戰士”總評試點機關,今天進行試點工作,由八班長潘建平主持,三團團部政工組季主任率領工作組、八連指導員姚治良、二排長郭惠民、範林傑等都親臨現場觀摩指導;從上午10點開會到下午4點,人人自我總結、互相評議鑒定、面對面批評與自我批評,最後的結果自然浮出,整體方案令人滿意,順利完成了預定計劃,初步探索出了“五好”總評的基層模式,并将向全連和全團推廣。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0年12月6日 星期日

與全團同步,今天全連各班統一進行“五好戰士”總評工作。

1970年12月8日 星期二

今天八連黨支部主持,進行全連“四好”班、排總評。

1970年12月9日 星期三

今天,八連黨支部宣布了全連總評結果:四好排2個(一排、二排);四好班8個(一、四、七、八、十一、十三、十四、炊事班);五好戰士120人。

197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今天開始的新任務是,在滹沱河大橋南側,用肩膀往路基上擡灰枕(鋼筋混凝土枕木)。每根500斤的水泥枕木由4個或6個人用木杠步調一緻地擡到10多米高的路基上,在已經鋪設好的鐵路底渣上一根根地按照半米的間距擺好。全連全天完成300多根,可鋪軌150米。

197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近期國内外形勢比較複雜:美帝頭目尼克松狂妄叫嚣要“擴大”侵越戰争,說什麼“如果越南北方要是支援南方,就要轟炸北方”;日本反動派加緊複活軍國主義,搞了個什麼“三島事件”,進行反動的武士道煽動;蘇修社會帝國主義據說下了什麼“最後通牒”,要求大陸邊防軍撤出珍寶島,并且把在中國的留學生都撤回去了。

我們所在的平型關地區階級鬥争也頗為尖銳複雜:羊頭山附近經常出現“信号彈”,京原線路基北面的電線也被割掉許多;現在從繁峙縣革委會到東連仲村都行動起來了:前幾天公社革委會召開了民兵電話會議部署戰備, 大隊每天派出巡邏崗哨,并成立了擔架隊;我們連也加強了在夥房的崗哨,防止敵特放火和投毒。大家都加強了戰備觀念,随時準備殲滅一切敢于來犯之敵!

我們一定要遵照毛主席“提高警惕,保衛祖國,要準備打仗”的教導,樹立常備不懈的戰備觀念,随時準備殺敵上前線,為保衛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為鞏固無産階級專政而奮鬥!

197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同在一個村子裡居住和戰鬥了7個月的鐵建七連,今天搬遷離開東連仲,前往新的駐地東三泉去了;都是以重機子弟為主的兩個連隊,好似一個大家庭離開了一半人,進一步增添了這個寒冬臘月的冰冷和寂寞。

197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乘着最近工作不太緊張,嚴寒季節有些工程不宜進行,考慮到三團将繼續留在京原線将近半年,團部決定各連隊開始安排全體指戰員分期分批回太原探親。每人放假7天,隻發給7天的糧票,路費自理。全團2000多人,附近唯一的長途汽車站(離我們駐地近20裡地的大營鎮)每天隻有一班開往太原的長途汽車,且隻售給鐵建人15張開往太原的長途汽車票,根本無法解決大家回家的交通問題,于是鐵建上司與解放軍鐵道兵部隊協商确定,我們的戰士可以乘坐部隊從棗林(京原線平棗段,即平型關至棗林段的西端)往平型關地區運輸枕木的大卡車在返程時,把鐵建戰士捎到棗林;到了那裡,就有了通往太原的客運火車了。以此方式,八連首批二十多人今天出發了。

197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今天又有32名戰友被準許回太原探親,乘坐鐵道兵的大卡車頂着刺骨的寒風出發了。在冬至前夜的冰天雪地裡,100多公裡崎岖不平山路的颠簸,在大卡車沒有篷布的露天馬槽裡忍饑挨餓3個多小時,那是怎樣的感受?但是這些都阻擋不了大家離家7個多月後思鄉戀家的熱情,一個個興高采烈、興緻勃勃地奔向前方!

1970年12月26日 星期六

出早操時間,全連舉行了莊嚴熱烈的集會遊行,熱烈祝賀偉大領袖毛主席77周歲壽辰。

晚飯後全連召開文藝晚會,慶祝毛主席生日,衷心祝願毛主席萬壽無疆!

晚會結束時,值星排長、三排長許慶軒宣布:連隊決定各排成立籃球隊,元旦進行比賽!這個決定除了活躍連隊生活外,也是為了轉移元旦期間戰士們思鄉戀家的注意力。當場宣布了各排組隊的負責人:一排李明亮、二排潘建平和聶文濤、三排任永恒、四排左蓮花。會後張玉豪連長和杜子義副連長把修建2個籃球架的任務指定傳遞給了八班長潘建平。

197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今天又有27人被準許回太原探親。鑒于馬上要過新年,回去的人在太原市沒有憑票供應的副食,是以每人給發了1斤豬肉、2斤白面,讓他們随身帶回太原去過新年。

197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今天是1970年的最後一天。八連牆報《幸福路》今年最後一期刊頭定為“春天”,刊名定為“迎接偉大的新年代”,有對聯,有詩歌,有散文,充分展現了要過年的氣氛。我們的籃球架,鋼制籃圈在鐵道兵機械連和鐵道兵戰友吳連傑的支援下已經完成,欄闆和架子正在東連仲村大隊部的安排下,由木匠加緊制作。

晚上全連指戰員召開迎新年文藝彙演,全連16個班都出了自編自演的小節目;彙演中間20點整,全連在半導體收音機的廣播中收聽了中央“兩報一刊”的元旦社論。

晚會最受歡迎的表演是團部宣傳隊的“中阿友誼舞”,穿着戎裝和皮靴的年輕男女,歌喉嘹亮,踏步堅挺,聲情并茂,激情四射:“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中阿兩國遠隔千山萬水,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聶文濤獨唱、潘建平口琴伴奏的阿爾巴尼亞革命歌曲“一手拿鎬,一手拿槍”和“修正主義的陰謀破産了”,唱到半截,口琴正在吹過門時,文濤卻跑得找不見蹤影了,引起全場大笑,大家拼命鼓掌,非讓再來一個!正下不了台時,一頭跳出來個許建孝,連蹦帶唱,好像發了神經病,引起全場大樂!最後又表演了器樂合奏和全連戰友大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全連沉浸在迎接新年的歡樂中!當谷志清管理者看着自己的手表(那時除了連隊上司,鐵建戰士幾乎都沒有手表)向大家報告新年到來之時,全場高呼口号,氣氛達到高潮!許慶軒排長向全連指戰員莊嚴宣布:“我們連的籃球比賽和拔河比賽明天隆重舉行! ”

在中國雁北古戰場的古風遺迹中,在遠離親朋好友的寒冬臘月夜,一群剛剛邁入成年和仍然處于未成年人階段的非在編戰士,為了祖國的戰備和建設,在嘹亮的戰歌中,跨越了充滿革命激情與青春熱情的又一年!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四)1971年1月~3月

1971年1月1日 星期五

新年伊始,全連放假。一大早,各班到炊事班領了調好的餃子餡與未和好的面,開始了難得一次的自助餃子餐!功能不足、無法将肉餡包入面皮裡的男戰士自然會得到固定的女戰友的幫助:女排13班幫男一排、14班幫男二排、15和16班則聯合幫男三排。成群結隊的“鐵建綠”穿梭不停地把生餃子送到炊事班煮熟、再端回來分享,全村到處撒滿了歡快的笑語聲。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二排7班男戰士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四排14班女戰友

上午,全連舉行拔河比賽,有趣的現象依然同上:男子比賽時,女排13班給男一排鼓勁,14班給男二排呐喊,15與16班自然給男三排加油,這是鐵律!結果,3個男排,二排冠軍、三排亞軍、一排季軍。輪到女子比賽,明顯可以看出:男一排和男二排這時齊心協力力挺女13、14班聯隊,而男三排則搖旗呐喊使勁為女15、16班聯隊助力;陣容異常分明,這也是施工中男、女戰友合作勞動的友誼展現!最後結果:15、16班聯隊戰勝了13、14班聯隊。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下午,經過千辛萬苦建設的籃球場和籃球架完工,排與排之間的籃球比賽開戰:女排15、16班聯隊戰勝了13、14班聯隊,比分是8:4,裁判徐慶軒大呼“精彩,精彩,隻扔不進!”男排比賽,首先三排赢了一排12分,獲亞軍;然後二排赢了三排4分,得冠軍。各排之間的啦啦隊和吹鼓手配合默契,也完全同上。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晚飯,連隊舉辦了來到鐵建近8個月以來的第一次美食大會餐,炊事班給每人準備了4個白面油花卷,提供了7道香噴噴的節日菜:過油肉、餾丸子、紅燒牛肉、清炖雞、紅燒魚、炸雞塊和素燴菜,每12人一桌,還額外配了半斤青梅酒。連長、黨支部書記舉杯向大家祝賀新年,全連指戰員歡歡喜喜、樂樂呵呵地度過了京原鐵路工地上的“元旦”佳節!

1971年1月3日 星期日

狂風呼嘯,小雪紛飛,“二九”的天,“臘八”的前夜,在嚴寒冰封的京原線工地上,我們的鐵路施工繼續進行。同時,出操和政治學習也毫不放松。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1年1月4日 星期一

三團團部安排鐵建戰士輪流回太原探親的架勢有點反常,似乎想盡快把所有的戰士快快催促回家探親,感覺到好像馬上會有重大行動!雖然安排緊鑼密鼓,但卻困難重重,因為從駐地最近的大營鎮發往省會太原的長途汽車每天隻有一班,每天隻定量賣給三團15張車票,而等待上路的戰友有2000餘人,唯一的辦法就是搭乘鐵道兵往工地運送灰枕(水泥枕木)的大卡車傳回時,将戰友們捎到一百多公裡以外的棗林車站,再轉乘火車回太原。今天連隊上司專門派人在公路旁密切觀察鐵道兵的卡車行蹤,一旦發現,立即求助進村拉人。今天僅僅八連,上午走了15人,下午又走了21人,而且是車一來,就通知走人。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風中,鐵建戰友隻能在沒有任何遮擋的敞篷露天卡車上忍凍挨餓颠簸搖晃數小時去棗林轉車,再回到闊别半年多的太原市看望爹媽、探望親友。如果下午到達棗林太晚、趕不上棗林開往太原的火車,那就隻好在棗林火車站冰凍寒冷的候車室蜷縮一夜,等第二天的火車了。當然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還有的戰友經過鐵路勞工同意(打着“鐵路勞工和鐵建戰士是一家人”的旗号去感化鐵路勞工)),搭乘貨運火車到原平,再從原平火車站轉乘客運火車回太原。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1年1月5日~13日

全團目前已經沒有實質性的工程任務,就是對已成型的鐵路路基進行修修補補,還有就是雷打不動的政治學習和出操訓練;再加上不斷離開連隊回太原探親而走的戰友越來越多,探親傳回來的戰友又還沉浸在在家探親時的親情氣氛中,使得連隊的軍營氛圍日漸衰落。特别是空氣中慢慢彌漫并不斷強化的“三團将要轉場去靈丘縣、繼續完成新的鐵路修建任務”的非正式消息,搞得軍心渙散,心神不定,大家都感到前途莫測。

與此同時,由于鐵建一師一團和二團5000多人剛剛在12月中旬離開繁峙回到了太原,正等待春節過後去參加太原-古交鐵路的修建,同時三團戰士正輪流在太原探親休假,于是這批成千上萬身穿一身“白菜綠”鐵建棉裝的青年人,使得太原市的街面突然出現了一派特征性的“鐵建綠”景象;再加上男男女女都戴着整齊統一的顯眼的黑色雜毛“兔皮帽”,以至不少太原人調侃地稱之為“鐵匪回城”了。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1年1月鐵建三團八連正在太原探親的部分指戰員

1971年1月14日 星期四

經過近一個月的輪流休假探親,連隊戰士已經基本歸隊,都在等待确切的前進方向!

今天全團1970年度“四好連隊”總評結果公布,九個連隊共評出三個“四好連隊”,分别是五連、七連、八連!

1971年1月17日 星期日

星期日,各連之間同學、朋友、老鄉互相串門、打探消息,“小道消息”不僅廣泛流傳,而且活靈活現:“三團将整體“轉場”到靈丘縣,參加京原線新的路段修建,總任務是80裡鐵路、20萬立方土方”!奇怪的是,這次黨支部和團支部竟然都不站出來“辟謠”,形勢更加讓人捉摸不透:因為僅僅在一個月前的12月2日,團黨委在召開的全團班長以上幹部會議上正式宣布:“一團和二團在“四好”、“五好”總評之後就回太原,參加古交鐵路的修建;三團繼續留在繁峙縣,完成從沙河到平型關滹沱河大橋52公裡的鐵路修建”。後來,“四好”、“五好”總評剛一結束,一團和二團就已經在12月14日前後整體撤回太原了;我們三團呢?真的是不但回不了太原,反而還要離開繁峙、前去更加遙遠的靈丘嗎?“小道消息”引起戰士們極大的思想混亂,連隊之中,既有大戰之前“黎明前的黑暗”的态勢,也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1971年1月18日 星期一

“小道消息”變成了現實!今天正式下達指令“鐵建一師三團轉場靈丘繼續完成京原線修建任務”,并立即開始動員!單純無邪、理想高遠的年輕戰士們頓時就被激勵和激動起來了,決心書、保證書、挑戰書、應戰書紛紛出現,挂滿食堂和村落;“壯志淩雲向前沖,萬山紅遍鐵路通”;“雙手劈開萬重嶺,紅旗插遍全五洲!”八連牆報《幸福路》上的醒目口号代表了200多名八連戰士的心聲!

1971年1月19~21日 星期二~四

晚飯後,團支部副書記徐慶軒、委員任金山和劉桂梅開始以排為機關,分别同王麗敏、吳長秋、于治忠、白生章、于兆強、胡祥華、潘建平、甄威旭、趙尚鳳、任桂仙、張荷蘭等戰士談話,宣講共青團的知識,征詢心得報告和工作情況。按照“慣例”,每次大戰之前,都有發展新團員的安排,看來真的要有一場大戰要降臨了!

1971年1月23日 星期六

清早6點,八連張玉豪連長帶領炊事班副班長孫志貞和八班長潘建平組成三人先遣小組,摸黑出發,踩着積雪,推着自行車,馱了3人3天的口糧:一挎包饅頭和窩頭、7斤白面、3斤小米,還有一瓶澆面的“醋調和”,沿着新修好的鐵路路基向西,前往20裡外的三團新團部所在地大營鎮。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在大營團部與其他八個連隊的先遣小組彙合後,乘汽車翻山越嶺、拐彎抹角,前往靈丘縣,為全團各連隊整體轉場到靈丘試水探路。由于“前途莫測”,所有的先遣隊員都自帶了3天的生、熟食糧。午後1點多到達鐵建三師師部所在地的靈丘縣化肥廠。鐵建三師由靈丘、廣靈、渾源三縣的民工組成。鐵建一師和三團上司與三師上司接洽後,首先配置設定連隊駐地,然後各連先遣隊的戰友們揮手告别、各去其村:團部和三連前往唐之窊,四連去前三角,六連去機場,七連去上南地,我們八連和九連奉命到了距唐之窊3裡外的作新村。進村後了解到該村可供我們使用的土炕隻有39條、最多可睡170餘人,根本住不下兩個連隊的400多人。于是張連長和九連副連長又立即趕去唐之窊村向團部彙報。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2016年9月12日八連戰友重返京原線在繁峙縣親手修建的鐵路段

1971年1月24日 星期日

在白天福團長和冀鳳林副團長的聯系協調下,唐之窊公社決定将再向東走3裡地的大作村作為八連的駐地。八連先遣小組立即離開作新村,趕往大作村,并在村幹部的帶領下,逐房逐院地考察八連的新夥房和新駐地。目前這裡所有的可用房屋都被河北民兵6連居住着。下午先遣小組會見了鐵道兵8740部隊駐河北民工六連的軍代表黃石養(他後來成為了我們八連的軍代表),他介紹說民工六連即将轉場到河北涞源縣的驿馬嶺隧道附近配合鐵道兵施工,其在靈丘縣的剩餘工程将由我們鐵建一師三團接替完成。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鐵道兵8740部隊軍代表黃石養

黃軍代表詳細介紹了京原線建設的現況:原來共有五個師的鐵道兵(一、二、四、十二、十四)參加京原鐵路修建,後來因南方成昆鐵路工程吃緊,就将一、二、十二師調走,隻留下四師(8718部隊,負責京原線兩頭施工)和十四師(8740部隊,負責京原線中間路段施工)了,是以任務繁重,時間吃緊;現在3個全國最長的隧道都在京原線,驿馬嶺隧道8000多米、平型關隧道7000多米、雲彩嶺隧道6000多米,目前隻剩雲彩嶺隧道還沒有打通,因為地質結構太複雜,他們十四師去年就有14個戰友因塌方而犧牲;最為悲壯的是前幾年在掘進驿馬嶺隧道時,他們師一個由50人組成的工兵加強排整體墜入岩洞地下河,無一返還,全部遇難。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悲痛沉默之後,黃軍代表也诙諧地介紹了靈丘當地的風土人情,最有趣的是“靈丘十八怪”:“刮風下雨來得快、楊樹葉子當糧菜、姑娘穿得像妖怪、三歲孩子叼煙袋、大紅被子給驢蓋、大姑娘出嫁當驢賣、小夥子披着破麻袋……”

看來,靈丘縣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比繁峙縣更加惡劣、面臨的困難會更多更重,迎接三團鐵建戰士的,将是更加嚴峻的考驗!

晚上在大作村,八連3人先遣小組,潘建平拉風箱點稭稈燒竈火,孫志貞和面擀面下面條,張連長澆上帶來的醋調和,三人在寒冷的冬夜裡吃了熱乎乎的晚餐,然後歇息在大作村村委會的炕頭上.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2016年9月13日八連戰友重返大作村

1971年1月25日 星期一

上午在唐之窊團部,鐵建一師三團先遣隊與解放軍鐵道兵8740部隊上司見面、開會,對接工作。我們以後配合的修建京原鐵路鐵道兵也将由四師(8718部隊)改換為十四師(8740部隊)。工作完畢,九個連隊的先遣小組共同乘車離開靈丘,八連先遣小組3人于晚上7點安全回到繁峙縣東連仲的八連駐地。

1971年1月26日 星期二 除夕

大年三十,搞衛生、出牆報、挂燈籠、點炭火,晚上與駐地農民一塊走街串巷鬧紅火,度過了熱鬧非凡的除夕夜。

春節食譜:

26日(三十):早:蒸大米,豬肉燴菜

晚:油炸糕,牛油茶、粉條豆腐燴菜

27日(初一):早:羊肉餃子

晚:白面花卷,八大菜:

冷醬牛肉、冷醬豬肉、清蒸羊肉、紅燒魚、

餾丸子、過油肉、燒肉條、炒肉絲、素燴菜

28日(初二):早:大米飯、炖肉塊、素燴菜

晚:牛羊肉包子、粉條湯

29日(初三):早:蒸棗糕、油茶、肉雜燴菜

晚:豬肉打鹵面

30日(初四):早:蒸小米飯、牛肉燴菜

晚:蒸餅、豬肉雜燴菜

1971年1月27日 星期三 春節

一年一度的春節,在京原鐵路的工地旁來臨了。對于絕大多數鐵建人來說,都是生平第一次離開爹娘過大年,而且都是十六七、十八九的大姑娘、小夥子,心中的滋味隻有自己知道。幸好,戰士們自從來到東連仲村,就與自己的房東,與樸實忠厚的貧下中農建立了深厚的無産階級感情!從去年五月來到村子的第一天起,戰士們就學着“老八路”的樣子,每天幫助房東擔水、劈柴、掃院子;老鄉們隻要自己家裡稍微有了一點“好吃的”(婚嫁時炸的油糕、走親戚時帶回來的土特産),都要給鐵建戰士送來分享。今天,當老鄉們得知大家就要離開村子、就要離開“家”時,趁着過年的日子,也開始了熱情非凡的邀請,把自己的“房客”叫到家裡,用最普通的、但卻是他們家隻有過年才能吃得到的“美味佳肴”招待我們的戰士。是以,這個特殊的“年”,還是過得熱熱乎乎,有滋有味!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1年1月28日 星期四 大年初二

雖然才是大年初二,但搬遷任務已經正式展開。早飯後全連開大會,張連長代表黨支部宣布了明天前往靈丘縣安營紮寨的先遣隊組成名單。先遣隊由二排七班全體、男排所有的副班長、衛生員劉吉雲和“泥瓦工高手”包維鑫組成;先前已經去過靈丘的張連長和潘建平也一同前往。随後,相關的準備工作迅速開始。

晚上,全連指戰員歡聚一堂,召開“春節聯歡晚會”,這實際上也成了全連在繁峙縣、在東連仲的最後一個團圓日!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1年1月29日 星期五 大年初三

早飯後八連轉場先遣隊全體成員在連部開會,由張連長進行思想動員和工作安排。下午先遣隊乘卡車前往靈丘縣唐之窊公社大作村進行安營紮寨工作。經過五、六個小時的颠簸,于晚上九點到達了靈丘大作村。由于河北民兵六連還沒有撤走,他們仍然占據了所有的可居住民房,是以先遣隊隻好住在沒有炕火的農場空房裡,忍受着雁北高寒山區“三九四九難出手”的冰凍侵襲。

1971年1月30日 星期六

張玉豪連長領着先遣隊隊員,在村革委會幹部帶領下走家串戶号房子;房子雖然很多,但大部分被即将撤走但還沒走的河北民兵三營六連占住着,我們隻能編号、登記。對已騰空的房子便進行整修,包括門、窗,特别是要維修好取暖的火炕或爐竈。

1971年2月1日 星期一

先遣隊早上起床後,依然雷打不動地“天天讀”、出操,然後吃早飯,開始工作,整修空出來的房屋,修好門窗和火炕。現在的轉場方式是根據房子的騰空情況,連隊戰友及物資每天不斷從繁峙縣東連仲村運送到靈丘縣大作村。今天白天一排、二排、三排各來了2個男戰友;由四排副排長左蓮花帶領的12名女戰士在晚上10點才到達。先遣隊的任務是保證每個到來的戰友能夠吃上熱飯、住進暖和的家。

1971年2月2日 星期二

經過四天的努力,我們的工作進入了常态:一排和三排已經來到靈丘的男戰士負責搭建夥房的飯棚,二排修整房屋和火炕,四排女戰士則搓麻繩、縫補夥房飯棚破舊的帆布。

1971年2月3日 星期三

風雲突變,寒流來襲,今天是來到靈丘以來最冷的一天,好在我們的先遣工作基本完成了。最大的問題是河北民兵六連一直沒有走,房子騰不開,我們的大部隊還是來不了。留在繁峙的戰友們也非常艱苦,因為炊事班的鍋碗瓢盆廚具用品逐漸搬過來了,還有儲存的洋芋蘿蔔也随車拉來了,他們的夥食也越來越簡單,越來越湊乎了。

1971年2月4日 星期四 立春

陽光高照萬物新,立春了,春天來到了!盡管看不到一絲一毫春的景色,但大家的心情非常好,因為先遣任務順利完成了,隻待河北民兵撤走,全連就可以在靈丘團圓了!

早飯後連長準許二排和四排戰士去靈丘縣城,但必須下午2時以前回來。大家初次出村進城,邁着輕盈歡快的步伐,迎着東方明亮的太陽一路向東、再向東,心情也格外順暢;特别是初次看到了公路旁的“大道地”公路大橋橋頭和唐河上13根挺拔高聳的大橋墩,大家更是歡呼雀躍:京原線,我們又來了!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靈丘縣城離八連駐地大作村十二裡地,一個多小時就走到了。這個随着京原鐵路的修建而建立起來的縣城,在社會主義光輝的照耀下,在明亮的春光映射下,那麼的整潔、清靜、美麗!來到鐵建9個月了,大家都是第一次逛大街,因為在繁峙東連仲,離縣城120裡,而在靈丘,隻有12裡。大家興緻勃勃,談笑風生,急匆匆地逛商店購物、奔郵局買信封郵票、下館子吃飯、照相館裡留影、澡堂子裡洗澡……一直忙乎到一點了,但因澡堂子太小了,每次隻能進去五六個人,怎麼辦?洗澡,就要遲到回連;不洗澡?自從從太原探親回來,半個月了誰也沒有洗過澡,天天幹活一身臭汗,眼前的澡堂子多麼誘人啊!于是,晚回的戰友委托早回去的戰友,向連長說明情況,請求準予續假!結果呢?晚上張連長組織全體在靈丘的指戰員一塊學習毛主席的光輝著作《反對自由主義》!

1971年2月5日 星期五

今天有21名13和16班的女戰友從繁峙來到靈丘,至此,這兩個班的戰友全部到達靈丘。由于運輸過來的物資越來越多,留在繁峙的戰友生活越來越不利:沒有煤取暖,細糧也沒有了,大家急切地盼望河北民兵六連盡快撤離,以便騰出房子,讓八連所有物資和戰友全部過來。拉來的洋芋都凍成了冰蛋蛋,無法食用。晚上政治教育時間,張連長組織大家再次學習了毛主席的老三篇之一《愚公移山》。

1971年2月10日 星期三 元宵節

外面月兒滾圓,屋裡漆黑一團。沒有花燈,沒有舞龍,也沒有歌聲。白天出操練習正步走3個小時,晚上“天天讀”還是讀的《愚公移山》。

1971年2月11日 星期四

今天還是老一套:白天出操練習了三個小時正步走,晚上政治學習繼續《為人民服務》。張連長傳達了三團最新會議精神:目前全團九個連隊,已經全部搬遷到靈丘縣的有六個,隻有一連、六連和八連沒有全部完成搬遷。鐵建三團暫時歸屬鐵建三師上司。三師給三團下發了通知:今年五、六月份将召開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要求各連進一步掀起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新高潮!另外,從明天開始,集中10天大做好人好事!

1971年2月12日 星期五

夜裡落了一層白雪,白天突然烈日高照,大家又是3個小時的“正步走”訓練,不知道下一步有什麼用途?晚上靈丘縣電影放映隊來大作村放映電影《紅旗渠》。

1971年2月15日 星期一

河北民兵三營六連的先遣隊今天出發走了,目的地是雲彩嶺隧道。這意味着河北民兵要全部撤離、我們八連大部隊将全部來到。

1971年2月16日 星期二

清晨起來,白茫茫的大雪覆寫了大地,八連來到靈丘的戰友已有60多人。今天這60多人除了練習正步走3個小時,其餘時間的任務是處理山藥蛋(洋芋)。平時舍不得吃的洋芋幾千斤,經過反複的“凍-解凍-凍-解凍”,現在成了一大堆爛泥蛋,不仔細看,真像一堆驢糞蛋!60多人幹了6小時,一個一個地把每個洋芋的腐爛部分切掉,把未爛部分保留。晚上,炊事班把“死裡逃生”的山藥蛋煮出來,大家随便吃,開創了鐵建兵團成立九個月來第一次“管飽吃”的共産主義記錄!戰友們找來鹹鹽、辣椒、鹹菜、白糖,與已經沒有了洋芋味的凍洋芋攪拌起來,樂呵呵地享受着鐵建生活的特殊滋味!

1971年2月17日 星期三

三團除了八連,其他各連隊都已經轉場完畢,在靈丘安頓好了吃喝拉撒睡,今天開始正式施工了。我們連由于河北民兵六連還沒有撤走,占據了村裡幾十間房屋,使我們八連的大部分人員還停留在繁峙縣的東連仲村,來不了靈丘。

1971年2月18日 星期四

今天連隊組織已經到達靈丘的戰士們學習新黨章。晚上張連長召集全體人員開會,傳達上級給八連新下達的施工任務:①修整鐵路路基2600米,土方32596立方;②配合鐵道兵機械連的機械施工;③配合鐵道兵和民工完成4個大橋橋頭(唐河大橋京台尾和原台尾、大道地大橋京台尾和原台尾)馬蹄形石頭護坡的施工。

1971年2月19日 星期五

風雲突變,上午村裡突然來了許多汽車,要接河北民兵六連搬家。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也沒有想到,于是馬上打背包、拆爐竈,甚至燒紅的爐條都用水澆滅立即裝車,全連在幾個小時之内消失得無影無蹤。與此同時,我們也接到緊急通知:全連所有在繁峙的人員明天必須全部來到靈丘,因為8740部隊的所有汽車将于21日全部當機,執行運送複員轉業戰士回鄉的任務。

時間隻有半天了,張連長立即召開已來到靈丘的副班長以上人員緊急會議,安排全面接管河北民兵六連留下來的房屋設施的工作,除了七班整修夥房外,其他所有人員分頭打掃、修整剛剛騰出來的亂七八糟的房屋:清除垃圾、修複門窗、修炕修爐竈,確定明天下午大部隊來到之前所有的生活設施安全到位。另外還派人在村子裡的道路兩旁刷滿智語,營造八連的戰鬥氣息和政治風貌。

1971年2月20日 星期六

八連大部隊及其夥房用品、勞動工具、煤炭、冬菜,還有養的豬,今天全部由鐵道兵8740部隊的大卡車從繁峙縣東連仲搬遷到了靈丘縣大作村。我們連終于在全團最後一個完成了轉場任務。

1971年2月21日 星期日

早飯後召開副班長以上人員會議,張連長布置目前工作,主要是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嚴格組織紀律、保證作風過硬。姚指導員、杜連長、司務長也講了話。各班主要任務是整理内務,布置學習園地,完善居住條件。

1971年2月22日 星期一

一切基本走向了正常。早飯後,除了先遣隊員,連長給全連戰士統一放假去逛靈丘縣城,大家的任務也基本一緻:理發、洗澡、買信封郵票、下館子滿足口福、照相館留影紀念。據說由于三團九個連隊一下子湧進了靈丘,縣城商場裡的物品基本上已經被鐵建人買空了!

1971年2月24日 星期三

下午開飯前召開全連指戰員大會,黨支部書記、連長張玉豪宣布指令,對全連各個班排幹部作了大規模大幅度的調整;對個别“不能用毛澤東思想教育戰士”的幹部撤銷了職務。可以看出,馬上就要開始一場新的政治與施工的大戰了!

1971年2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團支部召開全體團員會議,表決并通過了8名青年(吳長秋、白生章、于治中、甄威旭、潘建平、胡祥華、于兆強、王麗敏)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

晚上全連召開“開工動員大會”,黨支部書記張連長号召大家“繼續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徹底革命精神,為使京原線‘七一’通車而奮鬥!” 接着八班、一班、四班、十六班、十四班、十三班、十五班班長依次搶上講台表示了決心。

今天,大家從張連長的講話中敏銳地感覺到一個不同尋常的變化:去年9月上級決定将京原鐵路通車時間由今年“七一”提前到“五一”,而現在又将通車時間改變成了“七一”。

1971年2月26日 星期五

搬遷來到京原鐵路的靈丘工地,八連今天正式開始施工勞動。紅旗招展、歌聲嘹亮,全連指戰員排着浩浩蕩蕩的隊伍、帶着“全副武裝”的工具,集結到了京原線靈丘唐河大橋14米高的橋頭工地上,開始了在京原線上的最後沖刺!

“扛槍扛到全人類解放,備戰備到帝修反滅亡;舉旗舉到共産主義實作,戰鬥戰鬥到全世界紅遍!”

1971年3月1日 星期一

茫茫白雪覆寫原野,降臨在初春的靈丘縣。這是去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雪,已經半尺多厚了,還在沒完沒了地下着。

三團鐵路施工任務下達,修建鐵路路段為14.9公裡,鋪底渣6885立方,土方總任務31萬立方。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1年3月2日 星期二

連續兩天的大雪,工地積雪快一尺厚了,無法施工。上午各班利用自己的大推車給駐地生産隊往地裡送雪。下午以排為機關,召開學習毛主席著作講用會。

1971年3月3日 星期三

由于大雪未化,仍不能施工。八連借此機會召開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講用會,有14名同志進行了講用,依次是:潘建平、張建華、祁雲沛、葛茂長、顧晉芳、魏翠英、張成斌、趙自經、黃望英、吳長秋、高桂英、康玉平、白鳳、李如林。

處于太行山區的高寒地區,這裡的大地本來就還沒有解凍;突如其來的大雪,更使天寒地凍重疊了霜上加雪。根據團部通知,鐵道兵部隊修築路基的專用機械鏟運機和推土機因鏟不動冰封如鐵的凍土,癱瘓了!八連本身就擔負着配合鐵道兵機械連施工的任務,是以要立即成立爆破班,執行凍土爆破任務,配合鐵道兵的機械施工。八連黨支部決定,将爆破任務交給二排八班。

1971年3月4日 星期四

八班班長潘建平帶領全班戰士開始執行爆破任務,他們是:副班長于兆強,戰士許建孝、高景龍、包維鑫、趙守仁、張根旺、張建華、溫複友、鄧和平(後來從二連調來的帥素生也成了爆破班成員)。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八連八班全體戰士與杜子義副連長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鐵建分别45年後八班戰友聚會 2016年9月13日

後排左起:龔晉生 張根旺 張建華 溫複友

前排左起:鄧和平 甄威旭 聶文濤 潘建平

為了確定安全,杜子義副連長、孟維仁副連長、姚志良指導員、黃石養軍代表、老排長郭惠民、連部品質管理者趙光晉、連部通信員冀炳生等一同前往,總共18個人,進行了爆破技術的探索和首次現場試爆,雖然遇到了極大的風險,但還是總結了方法,獲得了經驗!

經過一天的勞動大家都十分勞累了,但晚上全連仍然繼續召開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講用會,有4名同志進行了講用,依次是:崔秀英、張殿偉、安定榮、李國峰。

1971年3月5日 星期五

白天勤奮勞動,晚上全連繼續召開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講用會,左連花、佟明永、吳民升3名同志進行了講用。

1971年3月7日 星期日

好容易盼到了每周唯一可以休息的星期天,誰都想洗洗衣服、補補褲子、刷刷鞋,再去縣城吃頓館子洗個澡,但又是整整開了一天講用會(從上午10點開到下午4點,飯後又從5點半開到7點半),今天講用的有:周效孔、安綿生、甄威旭、趙尚鳳、崔保英、王立敏、向耀先、霍張生、盛志雄、張林泉、彭翔、鄭蘭芬、王金钰、師付團、侯學禮、李進、白文龍。

晚上連長傳達團黨委通知:遵照毛主席“反驕破滿”的訓示,全團即将開展“四憶、四比、四查”運動,對每一個人都要進行“鑒定”,預計在四月份結束。

1971年3月8日 星期一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本來照顧女同志休假不出工,但由于不停地下雪,卻連男戰士也停工休息不勞動了。

團部通知,将二連的3名戰友王紀、帥素生、張立功調來八連。

1971年3月9日 星期二

晚上全連召開最後一次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講用會,有3名同志進行了講用,依次是:趙光晉、董建群、範貴生。

1971年3月11日 星期四

早上起來,又是白茫茫的一片雪景。八班爆破凍土,配合鐵道兵機械一連和三連施工,任務完成的很好,受到8740部隊和團黨委的表揚。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1971年3月12日 星期五

為了配合“四憶、四比、四查”運動,晚上全連集合,請大作村黨支部劉書記作“憶苦思甜”報告。會後進行了深入的讨論,同志們表示一定要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緊跟毛主席,永遠幹革命!

1971年3月15日 星期一

全連指戰員尊敬和愛戴的姚治良指導員調到三連當指導員,孟維仁副連長調到四連任副連長,徐慶軒排長調到團部政工組工作。接替姚指導員的是陳福明指導員。

1971年3月16日 星期二

新來的指導員陳福明今天到任,八連晚上召開文藝晚會表示熱烈歡迎。晚會剛開到一半,司務長興沖沖地跑進會場,向大家報告特大喜訊:大陸科學試驗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了!全場頓時一片歡騰!晚會結束後,全連摸黑舉行了慶祝遊行,接着各班排又開會進行了讨論,大贊大頌毛主席的豐功偉績、毛澤東思想的巨大威力!

1971年3月18日 星期四

今天全團在唐之窊村召開大會,紀念巴黎公社誕生100周年,動員開展“反驕破滿”運動,進行1970年度“四好”、“五好”頒獎。白團長總結自搬遷到靈丘以來的任務完成情況:完成土方14760立方,其中挖方10179立方,填方4581立方,平均每人每天完成1.2立方;“四好”、“五好”總評也順利完成,全團共評出“四好”連隊3個(五連、七連、八連)、“四好”排17個、“四好”班59個,“五好”民兵940人;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階級鬥争放松、大批判不緊、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不夠,有右傾保守、畏難、驕傲自滿情緒,組織渙散,紀律松懈,結夥打架,不經準許就進靈丘城等。

白團長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布置後強調:全團要深入開展整風和“反驕破滿”運動,緊跟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確定京原線“七一”通車,迎接偉大的中國共産黨誕生50周年,迎接四屆“人大”的召開!下階段的戰鬥口号是:“舉旗抓綱不轉向,路線鬥争日日講;反驕破滿鼓幹勁,再戰京原立新功;繼續革命不松勁,迎接七一把車通!”8740部隊劉處長講了話,鐵建兵團善副司令員作了重要訓示。

1971年3月19日 星期五

晚上全連召開大會,張連長對八連1970年度的工作作了全面總結:全年完成土方50477立方,石方759立方,鋪底渣1228米,刷坡40036平方米,卸灰枕468根,擡灰枕12618根,擡鋼軌120根;出席團學代會代表16人、集體3個,師4人、太原市1人,多次受到師、團黨委和8718部隊的表揚;駐連軍代表聶新禮同志在北京召開的鐵道兵專業會議上介紹了我連用“兩個決議”建設連隊的經驗,中共中央委員、鐵道兵司令員劉賢權表揚并給予了高度評價。随後陳福明指導員作了關于開展“反驕破滿”運動的動員報告。接着各班、排表決心、發表挑戰書和應戰書。

1971年3月21日 星期日

山西省和太原市革委會準許了我們八連的先進事迹材料,張玉豪連長今天回太原市,代表八連參加太原市警備區的“雙代會”。

1971年3月24日 星期三

由于天氣轉暖,凍土開始解凍,八班的爆破工作終止。

1971年3月26日 星期五

由于二連發生兇殺事件,張政委和善副司令員作了重要訓示,今天全團召開各連長緊急會議,并且決定在全團開展狠抓組織紀律的大讨論和大檢查。

1971年3月29日 星期一

上午,鐵建三團在靈丘縣唐之窊村召開憶苦報告會,團黨委請靈丘縣劉莊大隊劉紀功大爺講述了發生在1943年3月1日的“3.1慘案”:由于劉莊的民兵經常配合八路軍打擊日僞漢奸,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進村報複,一次性屠殺了劉莊243名貧下中農,使35戶絕戶,隻有9人死裡逃生,劉紀功就是其中一人。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靈丘縣劉莊慘案紀念亭

1971年3月30日 星期二

滿天的風沙刮得天昏地暗,幾乎能把人活埋。從昨天開始,鐵道兵機械連大幹京原線,每天從早7點到晚7點機械作業不停地幹。為了适應這種情況,八連分為兩班出工:一排和三排為上午班,從早7點半到13點半;二排和四排為下午班,從13點半到19點出工。晚上機械連請八連在大道地看電影《地下遊擊隊》。

1971年3月31日 星期三

風沙繼續施虐,寒流也來湊熱鬧,戰士們剛剛脫下十多天的棉裝,又不得不穿上了。經過連續的拼搏和艱苦的奮鬥,我們的施工任務取得了重大成績:截至今天下午,我們配合鐵道兵施工的唐河大橋原台尾(即原平側橋頭)馬蹄形護坡工程圓滿完成了!

潘建平鐵建回憶錄之十:鐵建三團八連大事記(3-2)

(未完待續)

編輯:向日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