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窦文濤在《圓桌派》上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何企業家群體南多北少呢?馬未都給了他一個比較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因為宗族文化的影響。南方受到宗族文化影響嚴重,是以企業大多是宗族性質企業,要是遇到什麼挫折,将會有整個宗族幫忙,這樣一來抗風險能力就比較強。
而北方的宗族文化影響不嚴重,是以北方的企業家大多是單槍匹馬,在遇到風險的時候不僅沒有人幫助,甚至還可能出現落井下石,因為家産争奪而導緻企業破産。結合馬未都所說,很多人又再次提出疑問,為何南方宗族文化濃厚,而北方卻沒有呢?

南方人其實是從北方遷徙而來的
從曆史的角度來看,其實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在黃河流域,整個人口發展也是從黃河流域不斷向周邊擴散的,當中原地區以及關中地區都已經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長江以南的大多地區還是處于人煙稀少階段的。
随着中原地區以及北方地區的不斷發展,資源已經嚴重匮乏,是以人們為了争奪資源,總是容易發生各種戰争,比如在夏商周時期就是這樣的,一旦産生大規模戰争,受苦受難的必然就是百姓,北方的百姓受不了戰争影響,就大規模遷徙到了荒無人煙的南方地區。
他們一開始沒有想到,來到南方之後環境居然比北方更加适合生存,于是就開始在南方紮根,穩定發展,當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南方反而成為了華夏文明的根基地,比如我們會看到秦漢時期,就已經開始把北方的人們稱之為匈奴了(匈奴就生活在東北、黑龍江地區)。
由于南方人口是遷徙過來的,是以最開始階段對北方的故鄉還是比較思念,是以南方人開始設立一些祠堂,用來懷念自己故鄉的親人,久而久之,這種文化就形成了宗族文化,在一個宗室當中,隻要遇到大事,總會去祠堂祭拜,不管是婚喪嫁娶,還是什麼大事,都會專門去祠堂祭拜。
當宗族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社會的運作基本都是靠着宗族來維持穩定的,比如我們會發現在漢唐時期的一些文獻記載中,不管是對養老的記載,還是對一些法律方面的記載,都提到宗族族長這個關鍵人物。
一個宗族内總會選擇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出來擔任族長這個職位,在當時宗族文化濃厚的曆史時期,很多時候族長的權力遠遠高于官員權力,在漢唐時期,要是一個人不孝順父母或者不對父母進行養老,族長都會直接進行幹涉,輕則對其進行一定懲罰,重則直接驅逐離開宗族,一旦一個人被驅逐離開,不管他去到哪裡,都不受人們待見,畢竟在那個年代都是以宗族為群體的,一個村甚至一個縣,可能都屬于同一個宗族,宗族影響力嚴重超越官府影響力。
這也是一開始階段選拔官員使用舉孝廉制度的根本原因,因為宗族影響力太大,隻能通過宗族内推薦選舉一個人來擔任官員,要不然無法服衆,得不到宗族認可的官員,就算是成為官員,也無法管理下去。
随着曆史不斷發展,到了宋朝一後,民間的宗族文化就沒有之前那麼嚴重了,但是對于一些達官貴人或者皇親國戚,宗族影響還是比較嚴重的,比如在周朝時期建立的一些關于宗族的制度,就充分說明了一切。
嫡長子繼承制度将宗族内部分為大宗和小宗,所謂的大宗也就是嫡子這一脈,比如在皇帝家中,皇後所生的兒子就屬于嫡子,想要繼承皇位,基本都必須先從嫡子當中選擇,這就是大宗,除了嫡子之外的庶子,統稱為小宗。
在宗室内部,除了皇家有專門的族譜之外,一般稍微有點影響力的大家族,也是比較重視族譜的,在族譜中我們就很容易看到大宗與小宗的差別,在大宗中,除了繼承家産的那個之外,其餘的配置設定情況又有所不同,這些都是宗族文化的一部分。
可以說在中國古代宗族文化形成的過程中,伴随着太多因素,因為環境遷徙的因素隻是其中起到促進和奠定基礎的因素,正是因為有了遷徙,人們才會生活在南方,有了南方的穩定生活,宗族文化才能繼續傳承下去。
南方生活比較穩定,且戰争比較少
翻開曆史,我們會發現很多朝代的都城都是在鹹陽、長安、南京,在北京的朝代實際上不算多,為何會選擇南方都城為首都呢?實際上從當時的曆史背景來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南方比較穩定。
我們可以看看北方在曆史上扮演的角色,不管是秦漢時期的匈奴,還是唐朝時期的突厥,乃至宋朝時期的金國、西夏人,元明清時期的蒙古人、女真人,這些人有的生活在北方,有的距離北方很近,是以經常有戰争發生。
在戰争頻繁的北方地區,人們因為戰争早已變得連活着都已經是一種奢求,更何況是用僅有的資源來祭拜祖先了。長期沒有祭拜的習慣,宗族文化就會越來越淡化,久而久之,北方自然是沒有那麼濃厚的宗族文化氛圍了。
也許現在我們都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北方地區的人們比較尚武,南方地區的人們比較重文,這就是當時的曆史沉澱導緻的,再加上環境因素的影響,這個問題基本上是很難改變了。
既然南方戰争少,而且大多數朝代的都城都處于南方,是以南方就會出現更多的豪門大族,這些大族自然就是宗族文化形成的關鍵所在,正如我最開始所說,在皇室以及達官貴人家中,宗族文化是最明顯的。
之是以會形成這種明顯現象,一方面是有了經濟基礎之後,人們才會追求精神寄托,另外一方面是豪門大族中人口衆多,要是沒有一個統一的制度标準或者信仰來進行限制,是很難對其進行管理的。
在古代的豪門大族中,要是沒有出現重大錯誤,這些名門望族的壽命将會很長,比如隋朝時期的獨孤氏家族、以及楊氏家族,這些家族在曆史上的時間跨度很大,而且出了很多優秀人物,要是沒有宗族文化的影響,估計是很難做到的。
當然了,除了這些影響因素之外,建國初期對北方地區祠堂以及宗族文化的清掃也是對北方地區宗族文化影響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時南方距離北京較遠,受到的波及程度不嚴重,宗族文化得以儲存下來。
後來随着南方很多富人受到宗族文化熏陶影響,捐錢繼續修建祠堂,久而久之,南方的祠堂數量更多,宗族文化氛圍更加濃厚,這一切似乎就是一個不斷促進的過程,宗族文化越濃厚,人們對建立祠堂的熱情就越高,建立祠堂越多,宗族文化就更加濃厚!
結語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單純一個宗族文化,其實已經包含了太多中華民族的傳承,正是宗族文化,把中華民族家天下的思想傳達出去,也是宗族文化告訴更多人要不忘初心,可以說宗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一個家族的一種凝聚力,但是有些時候,宗族文化也會成為阻礙一個家族發展的最大阻力!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