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頭拿一個“罐子”鑒寶,張口就說自己是太監後代,馬未都:我信

導讀: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如今的中國,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昌盛,古董開始受到追捧,社會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藏熱潮。尤其是鑒寶類節目播出之後,很多嘉賓的藏品被專家鑒定為“國寶”,價值數萬甚至數十萬,結果一夜“暴富”。

這讓很多人開始躁動起來,誰家還沒有幾件破瓶子、舊家具,在一夜暴富的幻想中,這些人紛紛拿着家中的“古董”,找到專家鑒定,看一看家中祖傳的破瓶子、舊家具到底是不是國寶,值不值錢。

老頭拿一個“罐子”鑒寶,張口就說自己是太監後代,馬未都:我信

作為國内首屈一指的收藏大家,馬未都先生在觀複博物館設定了公衆開放日,在每個月特定的兩天時間裡,人們可以帶着自己的古董來請馬未都幫忙鑒定。對于這麼做的原因,馬未都表示:第一可以向社會多傳播文物方面的知識,提高中國收藏市場的整體水準;第二他也可以通過鑒寶掌握收藏市場的動向,不至于被淘汰。

對于鑒寶的結果,馬未都笑稱很不樂觀,真品大概隻有百分之十,而真正有價值的文物,不到百分之五,這個資料也是當下收藏市場的一個縮影。

老頭拿一個“罐子”鑒寶,張口就說自己是太監後代,馬未都:我信

古玩一行,最喜歡講故事,通過精彩的故事,讓别人相信一件文物确實大有來頭,而其中被用的最多的一個故事,就是祖傳的“傳家寶”。

有一年,博物館來了一個人,來找馬未都鑒定“傳家寶”。可馬未都拿到手上一看,就知道是一件現代的仿品,最多不過二三十年的曆史,可來人卻堅稱是他爺爺傳給自己的,最起碼也要有上百年的曆史了。對于這種人馬未都很少辯解,因為他們心裡都清楚東西的具體來路,之是以堅持說成祖傳的,是在自欺欺人,隻是希望以此擡高東西的價值。

老頭拿一個“罐子”鑒寶,張口就說自己是太監後代,馬未都:我信

除了說成“傳家寶”,還有很多人通過亂認祖宗的辦法,想讓專家相信他手中的古董的确是祖先流傳下來的真品。例如李姓的人習慣說是唐朝某位皇帝、王爺的後代,朱姓的人往往将朱元璋認作祖先,可他們手中的東西往往跟這些帝王毫不沾邊。

馬未都先生講,最搞笑的是有一回,一個老頭拿了一個雞心罐來找他鑒寶,張口就說自己的祖上是太監,這件東西是他從皇宮中偷偷帶出來的,在他的家裡傳了好幾代人,一直被當做“傳家寶”。

老頭拿一個“罐子”鑒寶,張口就說自己是太監後代,馬未都:我信

聽了老頭的話,馬未都表示,您說祖上是太監,這我相信,因為史料中都有記載,太監自己雖然不能生育,但喜歡收養子為自己傳宗接代,這在曆史上并不罕見,比如三國時期的曹操,其祖父就是一名太監。

但是雞心罐跟太監關系并不大,它流行于宋元時期,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區,因外形上小下大,好像雞心,是以得名雞心罐。宋元時期的讀書人特别喜歡雞心罐,因為“雞”與“吉”諧音,有吉祥如意的意思,“罐”與“官”諧音,有官運亨通的寓意。

老頭拿一個“罐子”鑒寶,張口就說自己是太監後代,馬未都:我信

到了明清時期,雞心罐逐漸沒落,流傳至今的比較稀少,收藏熱開始之後價格逐漸攀升,一些造假分子為了利益,制造了大批的赝品,而老頭拿來的這件就是典型的現在仿制品,罐的開口處太尖,上下比例非常不協調,根本無法使用,一看就是後代的臆造品。

對于馬未都的鑒定意見,老頭有些不滿意,一直堅稱自己的雞心罐是祖傳的。沒有辦法,馬未都隻能帶他參觀了觀複博物館中收藏的雞心罐,見了幾件真品後,老頭終于不再堅持,承認這件藏品是幾年前在古玩市場購買的,并非祖傳的。

馬未都說,今天的收藏圈,每個人幾乎都能講出幾件靠“撿漏”一夜暴富的故事,但到了自己身上,十次倒有九次“打眼”被騙,說到底還是急于求成,一心想着“撿漏”暴富,而忽略了知識的積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