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人民解放軍順利地解放了錦州,我軍大獲全勝并俘虜了很多國民黨軍隊進階将領,廖耀湘就是其中的一位。優待俘虜一直都是我軍的優良傳統,也是我軍克敵制勝的一大法寶,因為他能夠讓身處絕境的将士看到一絲希望,進而瓦解敵人的戰鬥意志。
是以很多國民黨軍隊進階将領被俘虜之後受到了很好的待遇,我黨不僅沒有為難他們,還為他們設宴“壓驚”。當時,時任東北野戰軍參謀長的劉亞樓為這些國民黨将領舉辦了一次豐盛的晚宴,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人民解放軍能夠為這些俘虜“壓驚”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可是,已經淪為俘虜的廖耀湘态度卻十分惡劣,面對劉亞樓将軍的善意他并不領情。在晚宴上,劉亞樓謙卑地向他敬酒,可是他卻十分嚣張擺架子,不僅拒絕了劉亞樓敬的酒還摔碎了杯子。
正在這時,劉亞樓請出來一個人,此人向廖耀湘說了一番話後,他的态度立即發生了轉變,轉身向劉亞樓連敬了三杯酒。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他又是說了什麼,讓這位嚣張的國民黨将軍态度轉變如此之快呢?
棄筆從戎成為一代抗日名将
廖耀湘字建楚,1906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釀溪鎮回龍村一個小康家庭,家境不說非常富裕,但是日子也算過得去。

廖耀湘
廖耀湘的家族從他祖父那一輩便開始讀書并在鄉裡辦學。他的父親雖然曾經在家裡種地,但是也一直都沒有放棄學業,是一位識文斷字的才子。
廖耀湘在家裡濃厚的學習風氣的影響之下,六歲便開蒙讀書。家裡對他賦予衆望,希望他長大以後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于是,他承載着家族的希望,刻苦讀書一心想要光大門楣、名耀三湘,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将來能夠成為建楚之才。
1918年,廖耀湘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縣立高等國小,從此開始接受正規的現代化教育。畢業之後,他又進入了長沙私立嶽雲中學學習。
自從辛亥革命失敗以後,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革命黨人,繼續進行民主革命活動,各地軍閥雖然名義上歸屬北洋政府上司,但是,實際上他們并不把北洋政府放在眼裡,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他們不惜采取各種手段擴充軍備,不斷地發動戰争擴大自己的地盤,整個中國硝煙彌漫戰火紛飛,中國人民飽受戰争苦難,帝國主義之間為瓜分中國蠢蠢欲動,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孫中山
這讓一心想要救中國的孫中山陷入了困境,1919年,孫中山将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在中國開展革命工作。
1921年中國共産黨開始集中上司勞工運動,進而在中國掀起了勞工運動的高潮,使得中國共産黨迅速成為中國社會上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1924年,孫中山在共産黨的幫助下,在廣州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大會上确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并在廣州成立了廣州國民政府,後來又建立了黃埔軍校,為中國軍隊培養軍事人才。
廖耀湘在學校讀書期間接觸到了先進思想,滿懷革命熱情的他一心想要尋找救亡圖存的道路,就在國共兩黨上司大革命轟轟烈烈地進行的時候,讓他找到了一條救國道路,于是,他毅然決定棄筆從戎。
1926年,廖耀湘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在學校學習期間,他認真學校安排的各項科目,由于學習成績優異被蔣介石欽點公費赴法國留學,在聖西爾軍校學習機械化騎兵專業。
蔣介石
廖耀湘十分珍惜這次留學的機會,在聖西爾軍校期間他認真刻苦,最後以機械化騎兵專業第一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1936年,廖耀湘學成歸國,他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騎兵隊少校連長職務。
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遭到了中國軍隊的強烈抵抗,從此日軍加快了侵略的腳步,開始了全面侵華戰争。
1937年8月13日,日軍發動淞滬會戰。在這場戰役中,蔣介石在上海采取以攻代守的戰略,雙方投入了大量的部隊,導緻日軍損失慘重,但是最終淞滬會戰便以失敗而告終。
為了逼迫蔣介石投降,日本大軍立即揮師當時的首都南京。南京城告急,時任第二旅中校參謀主任的廖耀湘帶領部隊參加了南京保衛戰,他帶領部隊堅守城池奮勇殺敵,但是最終也未能挽回敗局。
南京保衛戰
南京陷落以後,日軍浩浩蕩蕩的進入城中,而廖耀湘卻未能及時撤退導緻被困城中。後來,他在日軍防衛森嚴的南京成功脫險,前往漢口。
到達漢口以後,他總結經驗教訓以“南京戰役之經驗及國軍今後建軍應有之改進”為題上書蔣介石。蔣介石看到他的書信以後,對他大加贊賞,由于他黃埔出身以及他的書信赢得了蔣介石的器重與賞識,很快他便成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将,從此踏上了青雲路。
1938年,國民政府成立了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由于廖耀湘曾經在法國學習的是專修機械化作戰,為了人盡其才,蔣介石破格提拔他為第200師少将參謀長。
沒過多久,蔣介石又晉升廖耀湘為第22師少将副師長,他帶領部隊參戰昆侖關戰役,親自指揮64團與日軍進行作戰。在這場戰役中,他指揮部隊一舉攻占了昆侖關南面的馬鞍山陣地,進而切斷了昆侖關守軍與南甯日軍的聯系。
讓日軍無法形成合力,在昆侖關戰役中廖耀湘立下了赫赫戰功。也正是由于他的功績,蔣介石晉升他為新22師長。
武漢會戰結束以後,日本被迫在中國戰場上停止攻勢,抗日戰争進入了相持階段,日本對外擴張的戰略重點由陸地政策向海洋政策開始轉變。
由于日本戰略政策的調整,日本開始派兵侵略緬甸和印度等地,企圖切斷美、英等國對華的援助通道,迫使國民黨高層屈服進而擺脫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困境,進而奪取更多的自然資源。
太平洋戰争
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在夏威夷的海軍軍事基地發動太平洋戰争并對美國宣戰,從此日本便陷入了雙向作戰的境地。為了切斷日本通往太平洋戰場的運輸通道,中國政府組建中國遠征軍,遠赴緬甸協助盟軍對日作戰。
1942年,廖耀湘率領22師加入中國遠征軍,遠赴緬甸戰場配合盟軍對日作戰。在緬甸戰場上,無論條件多麼惡劣,他帶領部隊積極配合盟軍阻擊日軍,幫助緬甸收複了多座城池。
由于戰争局勢發生變化英國人決定放棄緬甸,而此時的中國遠征軍第五軍奉命西渡怒江,接應第200師撤退。待大部隊成功撤出緬甸以後,杜聿明率領大部隊回國。
廖耀湘則繼續帶領第22師轉戰印度與孫立人帶領的第38師組成新一軍,軍長由鄭洞國擔任,從此他便與崇拜已久的老校友鄭洞國并肩作戰共同抵禦日軍。
孫立人
在第二次緬甸戰役中,廖耀湘帶領的第22師與新38師密切配合,再次進入野人山,占領了胡康河谷地區,成功的為緬甸收複了三座城池,進而切斷了日軍的運輸路線,為中國抗日戰争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從此他便成為一代抗日名将。
轉戰東北,大敗而歸
抗日戰争勝利以後,國共兩黨分道揚镳最終走上了對立面,而東北地區則成為了國共兩黨兩軍争奪的焦點,1946年初,廖耀湘帶領部隊轉戰東北。
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向共産黨解放區發動進攻。在進入東北戰場初期,廖耀湘帶領部隊連續攻克了占盤山、台安、遼中等多個解放區,并控制了遼陽至沈陽的交通線,進而幫助國民黨軍隊奪取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
蔣介石得到消息以後非常高興,立即任命廖耀湘為第9兵團司令,下轄5個軍。這支部隊武器裝備精良,号稱是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由此可見蔣介石對他的器重。
杜聿明
但是,随着戰場局勢的變化,時任東北保安司令的杜聿明在戰場上屢失戰機節節敗退,最終無力挽回頹勢進而失去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蔣介石被逼無奈不得不臨陣換将,以需要看病為由解了杜聿明的兵權,并委派陳誠接替杜聿明的職務。
陳誠
陳誠信誓旦旦地向蔣介石保證隻需要六個月就可以挽回戰局。但是,他還是太過輕敵了,此時中國共産黨上司的人民解放軍早已今非昔比,于是人民解放軍便開始緊鑼密鼓地排兵布陣與陳誠在戰場上進行博弈。
1948年,人民解放軍發起遼沈戰役。大軍兵臨錦州城下,将錦州圍得水洩不通,錦州城是遼西走廊的交通要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錦州的得失關系到整個東北戰場的局勢,錦州城守軍不斷向陳誠發電請求支援。
為了保住錦州,陳誠立即調兵遣将,指令廖耀湘帶領号稱國民黨精銳的部隊增援錦州守軍,可是沒想到的是,他帶領部隊剛到黑山還沒來得及進行排兵布陣便遭到了人民解放軍頑強阻擊。
國民黨軍隊憑借着精良的武器裝備不斷地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和人民解放軍不斷地進行包圍與反包圍,最後導緻了雙方軍隊都被打散了,都到了兵找不到官,官顧不上兵的地步。交戰雙方攪在一起全都亂了套了。
劉亞樓
此時,時任東北野戰軍參謀長的劉亞樓将軍果斷指令部隊:“大膽穿插全面滲透,不要害怕打亂建制。實施以亂治亂,亂中取勝的政策。要求各部隊不要尋找自己上級機關,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哪裡有槍聲就往哪裡打,哪裡槍聲密集就往哪裡沖。自己的上級部隊找不到不要緊,隻要能找到廖耀湘的部隊就行了”。
最後,在劉亞樓将軍作戰方略的指揮之下,交戰雙方經過兩天一夜的戰鬥,人民解放軍成功取得了黑山阻擊戰的勝利,廖耀湘十餘萬部隊全部被殲。
錦州城守軍原本還盼望着能夠等到援軍的到來幫助他們脫困,可誰知援軍被全殲了,徹底斷了他們的念想,錦州守軍孤立無援,最後導緻錦州被攻破。
身份敗露成為俘虜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廖耀湘一看無力挽回敗局便立即喬裝逃脫。戰役結束以後,人民解放軍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卻發現此時的他早已蹤迹全無,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人民解放軍立即釋出通緝令,要求各個交通要道嚴密盤查過往可疑之人,各個地方武裝接到指令以後,紛紛帶着民兵到處搜查不放棄任何角落。
剛吃過晚飯,中安堡村農會武裝隊接到當地群衆舉報稱:“在一家旅店有幾個形迹可疑的人,聽他們的口音并不像是本地人而且還總是東張西望探頭探腦的”。
武裝隊立即組織人員前往該旅店進行抓捕,到了旅店以後他們立即對旅店的住客逐一進行盤查,當問道一個頭戴農民破氈帽的中年人的時候,他點頭哈腰的自報家門:“我叫胡慶祥,今年45歲了,原籍江蘇,現居住在黑山縣姜屯 ,常年來往于沈陽、天津之間 ,是一名商人。”
這個名叫“胡慶祥”的人立即引起了從業人員的注意,他滿口湖南口音,雖然他極力僞裝讨好,但是從他的表情以及内在的氣質來看并不像是一個經商的,俨然一副當兵人的姿态。
于是,從業人員便問“胡慶祥”要身份證明,他立即将“身份證明”掏了出來遞給從業人員,從業人員接過“身份證明”一看,雖然姓名相同,但是照片很模糊,比較可疑。
從業人員立即将胡慶祥等人全部帶回去審訊,經過審訊:“廖耀湘終于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設宴“壓驚”,拍桌摔杯
時任東北野戰軍參謀長的劉亞樓得到廖耀湘被俘的消息以後,立即前來慰問并在東北野戰軍司令部的一個房間裡安排了一桌酒菜為廖耀湘等被俘的國民黨将領“壓驚”。
雖然廖耀湘兵敗被俘,但畢竟他是曾經統領千軍萬馬的國民黨軍進階将領,是以此時的他依然保持着軍人高傲的姿态。
宴席開始以後,席間的氣憤非常尴尬,顯得異常的沉悶,為了緩和尴尬的氣憤,也為了表示誠意,劉亞樓決定向這些被俘的國民黨将領敬酒。
劉亞樓在敬酒的上半場的時候,氛圍都挺融洽。可是就在劉亞樓端起酒杯來到廖耀湘面前向他敬酒的時候,隻見他拿起酒杯摔在了地上,然後拍桌而起:“你們解放軍是怎麼打仗的,毫無章法,我的部隊還沒有拉開陣勢你們便開始進攻,有本事咱們重新拉開陣勢再一決雌雄。”
劉亞樓在軍中脾氣非常火爆,素來有“火爆将軍”之稱,此時的他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氣得哭笑不得,他對廖耀湘說:“廖将軍,不是我們不講究戰術,是你們看不懂我們的戰術。行軍打仗自然是以戰勝為原則,如今結果擺在眼前不言自明,我們也無需再向你們證明什麼。”廖耀湘聽完之後啞口無言。
說完之後,劉亞樓便起身向房間門口走去請來了一個國軍将領,當這名國軍将領走進房間以後,所有被俘的國軍将領都立即起立,廖耀湘也被驚得目瞪口呆,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故人相見,大夢初醒
他便是廖耀湘在黃埔軍校的大師兄,黃埔一期學員鄭洞國,由于廖耀湘一直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将再加上自己恃才傲物,是以能夠讓廖耀湘佩服的人沒有幾個,而鄭洞國便是其中之一,他一直是廖耀湘學習的榜樣,平日裡廖耀湘也對他非常敬重。
鄭洞國
廖耀湘沒想到自己還能在這遇到鄭洞國,他以為鄭洞國早已在長春戰役中戰死了,為此蔣介石還為鄭洞國的“壯舉”進行表彰,号召全體國軍将領向鄭洞國學習。
鄭洞國向廖耀湘解釋其中的内情說:“正所謂:文死谏,武死戰。身為一名軍人,我從來都不怕死,但是後來我想明白了,我們的武器裝備不知道比解放軍強多少倍,人員也比他們多,可是,為什麼我們還敗了呢?原因就是共産黨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有了人民群衆的支援什麼仗打不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國民政府的腐敗你我都心知肚明,讓我為那樣腐敗的政府獻身,我覺得不值”。
廖耀湘深知鄭洞國的為人,也知道他崇尚忠義和氣節,一看連自己的仰慕的師兄都改變了自己的初衷,他又回憶蔣介石之前的所作所為。雖然,蔣介石待他不薄,但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此時的他徹底醒悟了。
廖耀湘立即轉身走到劉亞樓的跟前,向劉亞樓連續敬了三杯酒,希望劉亞樓原諒自己的魯莽與無知。宴席結束以後,他心甘情願的進入了功德林進行改造。
由于廖耀湘誠心悔過積極接受改造,于1961年被特赦釋放。1968年,廖耀湘心髒病突發在北京逝世。
古人雲:“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由于中國共産黨始終站在人民的一邊,進而得到了廣大人民的大力支援,才能夠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