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借朱棣幾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明朝風雲人物!

藍玉、于謙、袁崇煥三人都是明朝的名臣,分别在明朝的前中後期立下過赫赫戰功,得一時風光。然而,這三個人卻沒有一人得以善終,都死于非命,下場凄慘。藍玉被剝皮實草,(剝皮實草:同“包皮囊草”意思是剝下人皮,用草替之。)袁崇煥則被淩遲處死。

那麼,藍玉、于謙、袁崇煥這三個人裡面,誰死得最冤枉?誰的死造成的負面影響又最大呢?

先看藍玉。藍玉是開國勳貴,參與過明朝建立的很多戰争,自小就跟随在徐達、常遇春等人身邊作戰。但與徐達、常遇春這些人相比,藍玉有一個無可比拟的優勢,就是他極為年輕。是以明朝建立後,他成為新生代的勳貴領袖,作為主帥在捕魚兒海大破北元,讓北元徹底失去了對明朝的北方威脅。而且藍玉與太子朱标關系極好,是朱元璋為朱标即位留下的超一流武将。但朱标死在了朱元璋前面,這就讓藍玉的位置非常尴尬。藍玉平素強橫跋扈,朱元璋覺得自己和朱标是可以控制的,但皇太孫軟弱恐怕無力駕馭藍玉,于是将以藍玉為首的勳貴集團徹底清洗。

曆史:借朱棣幾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明朝風雲人物!

于謙則可以說是明朝最傑出的大臣,沒有之一。他對明朝的重要性隻有張居正可以相提并論,但張居正的私德卻遠不如于謙。在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即将傾覆的時候,于謙力挽狂瀾,力排南遷之議,親自督戰,抵禦瓦剌大軍,讓明朝轉危為安。此後于謙輔助朝綱,并以堅決主戰的态度讓“叫門天子”朱祁鎮得以傳回北京。試想如果北京之戰失敗,明英宗一個亡國之君還不是生死操于瓦剌之手,朱祁鎮在也先眼裡又哪有任何利用價值。于謙在私德上也沒有任何瑕疵,如果真是權臣奸臣,朱祁鎮也活不到發動奪門之變。可以明英宗并不在乎這些,被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一蠱惑,就殺了于謙。

于謙,字廷益,浙江錢塘人,出身于封建統治階級的“仕宦之家”。永樂十九年中進士後,曾任明朝監察禦史

曆史:借朱棣幾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明朝風雲人物!

袁崇煥是明末鎮守遼西的大臣,抵禦後金。甯錦大捷可以說是薩爾滬之戰後明朝的最大勝利,徹底扭轉了後金的進攻态勢。而他一手打造的關甯防線,直到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顔,也不曾被後金攻破,更有傳言說甯錦之戰中,清太祖努爾哈赤重傷不治而死。但己巳之變後,崇祯對袁崇煥徹底失望,有懷疑他與後金有所勾結,于是袁崇煥被淩遲處死,傳首九邊。

曆史:借朱棣幾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明朝風雲人物!

這三個人要說冤枉應該每個人都冤枉,因為他們的死和他們的罪都不搭邊。最冤枉的莫過于于謙,作為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居然死于一群宵小之手,實在是悲劇。然後是袁崇煥,袁崇煥雖然能力有限,但他确實是明末願意做事也有能力做事的那種人。此後抵禦後金的,包括祖大壽兄弟、吳三桂父子在内,要不是有能力沒意願,要不是有意願沒能力。相比而言,藍玉的死雖然倒黴,但卻不冤枉。藍玉為人跋扈霸道,居功自傲,平時橫行霸道,強占民田、縱兵毀關、強暴北元皇後,可以說如果不是為了給朱标留人,幾個藍玉也死了。

曆史:借朱棣幾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明朝風雲人物!

至于負面影響,于謙之死對後來的明朝政局影響不大。因為明英宗本來就是無道昏君,開宦官專權先河、土木堡之變損失五十萬大軍、幫瓦剌做叫門天子已經明白無誤的反應了他的昏庸。明英宗的兒子則很有作為,即位後馬上就給于謙翻案,把影響降到了最低。

曆史:借朱棣幾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明朝風雲人物!

袁崇煥之死對明末的影響比較大,原因不在于袁崇煥本人的能力有多強,而在于袁崇煥這樣願意做事又有一定能力的人,居然這麼莫名其妙地死于崇祯之手。這讓後來的人不能不引以為戒,洪承疇、祖大壽不想效忠大明嗎?看看袁督師什麼下場。

藍玉之死某種意義上對明朝政局沒有任何影響,因為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時代。洪武四大案牽連幾十萬人,依然風平浪靜,這就是朱元璋老辣的手段。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藍玉死了,連帶着開國勳貴集團覆滅,也給明朝造成了無比巨大的影響——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奉天靖難,建文帝朱允文自焚,帝系轉移到了燕王一脈。如果藍玉活着,借朱棣幾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