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将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戰争有勝利就會有失敗,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我軍與國民黨的後期戰争中一直處于上風,有了人民的支援和毛主席的上司我軍将國軍打的節節敗退,成功的挽回了局面讓蔣介石徹底斷了一統中國的這個心思。

面對這種連連敗退,最後結局必然會失敗的局面有許多的國軍将領為了保命都選擇了起義向我軍投降,這些國軍将領們或投或逃國民黨頓時成了一盤散沙再也沒有了所謂的凝聚力,可是就在這群将領其中卻有一個人堅持着自己的信仰,這個人就是魯道源。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将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一、不願意投降的敗将

雖然魯道源和我軍并沒有真槍實彈的打架過,但是他心底比誰都更清楚。但面對我軍的那一刻他就輸了,而且輸的非常徹底,輸的體無完膚。沒有人比他更清楚,現在國軍與共産黨的局勢,這是一場絕對碾壓,一邊倒的戰鬥,甚至就連最基本的民心蔣介石都不再掌握。

如果一個領袖連民心都掌握不了,那他又怎麼能夠掌握整個戰局呢?是以魯道源心裡清楚這場戰役是國軍必敗的戰役,看着身邊的國軍将領們都紛紛逃離投降,魯道源其實也很了解他們。畢竟打仗真的是太苦了,不僅士兵們苦,他們這些做将軍的也苦啊!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将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身邊的朋友也都在勸魯道源離開國軍,“以你的軍事才幹投靠共産黨,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良禽擇木而栖,老魯你可要想好了,現在國軍内部的情況,你也是清楚的現在再不離開,以後可就沒機會了。”面對朋友的勸誡,魯道源的内心也是無比感慨。

在經曆了一場非常激烈的思想鬥争之後,魯道源淡淡的對勸誡他的朋友們說:“沒有人比我更了解現在國軍的情況,我也知道這場戰鬥是我們輸了,可是我不願意離開你們走吧‘忠臣不侍二主’。”面對态度如此強硬的魯道源,其他人也不好再說什麼隻能讓他自己保重。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将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二、戰功磊磊軍績卓越

魯道源是個鮮有的文化将軍,他不僅上得了戰場提得動機槍還下單的了私塾讀得了聖賢書。魯道源原本是個雲南人,從小便對保家衛國這件事充滿了憧憬,小時候就一直想着什麼時候長大了自己可以上戰場殺敵,而那時候的魯道源文學成績就已經十分優異了。

魯道源年幼的時候,便跟着兄長一起在昆明讀書學習,這使得他身上自帶着一股文人風範有着骨子剛正不阿的風氣。而他的仕途之路也是十分順利,在戰場上這位年輕的将領既冷靜果斷,又英勇無畏,指揮戰鬥的能力毫不遜色于那些老人。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将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魯道源不僅有才幹而且非常有魄力,他給人所展現的完全不是一個年輕人該有的姿态更像是一隻進退自如的猛獸,不僅該動手的時候,敢打敢沖,而且該撤退的時候内斂含蓄完全讓人抓不到破綻。

1940年,魯道源成為了58軍的代理軍軍長。而他和日軍的戰鬥也由此拉開序幕。面對日軍進攻所帶來的各種緊急情況,魯道源臨危不懼應付自如的帶着手底下的官兵們回擊。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将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太平洋戰争爆發之後,戰局危急日軍對長沙虎視眈眈,這場仗,魯道源打的非常艱難,幸虧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招絕妙的計謀——“反潛伏戰法”這才保證了戰鬥最後的勝利,這樣的魯道源給予了日軍非常沉重的打擊,曾一度讓日軍不敢提他的名字。

雖然魯道源善于領兵打仗,可他的本質上還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按道理來說像這種年輕人得了功名難免都會心高氣傲,目中無人。可偏偏魯道源卻是一個例外,即使此時的他在國軍當中已經非常有威望,非常有名聲,可他依舊是謙和恭順對待前輩十分敬重。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将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也許正是讀多了書的原因,魯道源才會一直保持着低調的性格總是一副謙謙君子的樣子。魯道源在國軍中受到的推崇很高,不僅是國軍老人喜歡這個謙遜的年輕人,就連他手底下的官兵也都打心眼裡的佩服這位長官。

魯道源從來不擺長官架子與将士們同甘共苦,在魯道源的身上将士們從來沒有感覺到他是個當相關方了威望反而是個值得交托背後的戰友。而魯道源也非常喜歡這種士兵,拿他當自己人的感覺,也非常體諒這些因為戰争而無法回家隻能參戰的可憐人。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将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也許就是因為這種想法,才會讓魯道源在之後放棄向我軍投降的機會選擇去台灣過閑雲野鶴般的生活。四年的解放戰争,早就讓魯道源疲憊不堪,他早就不想打仗了,他不明白同為中國人為什麼要打那麼長時間的仗?隻有真正經曆過戰争的人才最不能忍受戰争帶來的痛苦。

三、詩詞歌賦難填悲苦

人們的固有印象之中,似乎都對領兵帶隊的将領有一種誤解,認為他們都是“粗人”不懂什麼詩詞歌賦,更不用說将自己内心的情緒,用詩詞歌賦的方式寫出來讓大家知曉了,可是魯道源又在這方面一枝獨秀了起來,他不僅懂這些東西還會做出這些東西出來!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将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魯道源早年間經常讀書,作詩這件事情對他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他的詩中不僅有文人的筆墨香氣,還有武人的豪邁之姿。魯道源的詩大多都是描述戰場的殘酷和血腥的,讀了他的詩我們會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們真實體會到了戰場的可怕與殘酷。

“雲密密兮天雨,雪風怒号兮聲悲切。血肉橫飛兮,炮火掀天而狂熱”。魯道源僅用寥寥幾句就為我們展示出了一個環境惡劣,死傷遍地的戰地景象,而我們也能從這短短幾句詩中感受到魯道源那種濃厚的愛國情懷,作為戰争的親曆者他是厭戰的如果有機會,他是會拒絕的。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将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四、總結

人們都說文人自帶着傲骨不會輕易低頭,可是對于魯道源來說,不存在低頭與否這件事兒。他投降與不投降不過是他自身信仰的問題,就像魯道源,他自己說的一樣‘忠臣侍第二主’他既選擇了國民黨那麼即使知道這條路走向失敗的,也必須要認準這個原則。

魯道源的這一生,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從他的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戰争是多麼的殘酷,它會無情的帶走人們的生命。前半生,魯道源他戎馬戰場,灑下了熱血沸騰也正是因為他前半生過慣了戰場上的生活,才會在後半生過一過那賞花,遛鳥的幽靜生活吧。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将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