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奶奶打的絨線花束将登冬奧領獎台 網友想學習?其實不簡單

上海奶奶打的絨線花束将登冬奧領獎台 網友想學習?其實不簡單
上海奶奶打的絨線花束将登冬奧領獎台 網友想學習?其實不簡單

東方網記者劉輝、劉昊1月7日報道:“哇,可以買到嗎?好想要啊~”“怎麼有點心疼這個奶奶?”近日以來,來自上海的70歲奶奶勵美麗引來無數網友的追捧。

因為她主要負責的冬奧頒獎花束上了微網誌熱搜,很多網友誇贊“人如其名,花如其名”,也有網友表揚這個海派非遺登上冬奧舞台“真是文化輸出了!這格局,一下子就上來了!”

日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元素釋出,其中頒獎花束“永不凋謝的奧運之花”,正是出自于上海市級非遺“海派絨線編結技藝”傳承人、絨線編結師勵美麗之手。

上海奶奶打的絨線花束将登冬奧領獎台 網友想學習?其實不簡單

此次,她主要負責頒獎花束的設計、教育訓練、品質把關和最終組裝。勵奶奶介紹說,之是以選擇細絨線編鈎,是能使得花束更加精緻逼真,但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翻倍都不止。

據介紹,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将共用花束1251束,累計花材共16731支。每支花材上有葉有花,均為純手工制作。完成一束精美的花束,需耗時長達35小時,制作所有花束耗時将接近5萬小時。

是以,京津滬蘇等七地編結社團共同參與,最終16731枝花材彙集上海,經勵美麗檢查、修剪、核驗、組裝,達到尺寸、精緻、舒适等多項标準,才能送到北京冬奧組委,最終出現在冬奧會領獎台上。

上海奶奶打的絨線花束将登冬奧領獎台 網友想學習?其實不簡單

“有的花2、3分鐘就能弄好,但比如玫瑰花就需要4個小時。一天下來我們隻能組裝50束左右。”勵奶奶給記者算起了時間的緊迫性:一束花要6種花型,一共需要197朵,800束花下來總數是156000朵。“馬上要進入封閉式的工作了,因為我們上海自己要供應冬奧的800束頒獎花,目前至少還有一半沒有完成組裝。”

上海奶奶打的絨線花束将登冬奧領獎台 網友想學習?其實不簡單

外界可能覺得為何要把時間弄得如此緊張?其實手工編織,需要一針一線勾出來,“急也急不得,而且也沒辦法急,因為我們要用最好的品質提供給北京冬奧。”

是以,從接到任務到現在,她帶領的團隊沒有一個節假日、沒有一個休息天,每天工作都是要到晚上12點左右。“真的不吹牛,每一朵花都要檢查過的,不能有一朵纰漏,我們感覺要麼就不做,做就要做最好。”

上海奶奶打的絨線花束将登冬奧領獎台 網友想學習?其實不簡單

勵奶奶她從事編織工作要近20年,這20年裡她經過了大大小小的活動編織。但她說,這是她壓力最重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把眼睛熬出了紅血絲。“現在我有一種自豪感,但責任感完全要高于自豪感。”

上海奶奶打的絨線花束将登冬奧領獎台 網友想學習?其實不簡單

是以,栩栩如生的設計加上花開不敗的創意,讓北京市花月季、象征和平的橄榄枝、象征幸福的玫瑰……組成的頒獎花束一經亮相就廣受好評。很多網友也稱贊表示,“真是文化輸出了!”

“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形式,展現奧運精神和北京冬奧的特色,在奧運的曆史上可能也是獨一無二的一次。”恒源祥集團黨委書記顧紅蕾介紹到,“而且海派絨線編織技藝,它就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之後的技藝。”

上海奶奶打的絨線花束将登冬奧領獎台 網友想學習?其實不簡單

據悉,編結是人類最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100多年前,絨線編結技藝主要從歐洲傳入中國沿海城市,豐富多彩的編結技藝在上海彙聚發展,逐漸形成海派絨線編結技藝,絨線花藝就是其中的表現形式之一。2009年,“海派絨線編結技藝”被市政府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上海奶奶打的絨線花束将登冬奧領獎台 網友想學習?其實不簡單

顧紅蕾表示,“用這種中西文化結合的技藝,去呈現一個國際性體育賽事的頒獎,讓我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而且非遺搭上冬奧的東風,經過網絡傳播後也讓不少年輕人喜歡上這項傳統文化。很多網友看了以後,也開始一時技癢,急切提問能否提供用于自行編結的圖解。

上海奶奶打的絨線花束将登冬奧領獎台 網友想學習?其實不簡單

針對這類網友的關注,顧紅蕾也介紹到,“其實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作為海派絨線編織的傳承機關,一直在考慮如何能夠讓社會各界,特别是年輕人愛上海派絨線編織。未來有可能,但也要得到冬奧組委的許可以後,考慮是不是可以将圖解提供給大家。”

不過她也表示,“其實做這些需要有一定編織基礎,否則話,即便圖解看到了以後,也是有可能像看天書一樣(的感覺)。”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