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各位讀者都聽說過“滿漢全席”這個詞,現在的意思是形容菜肴豐富,宴席盛大。而往前推個百年,這個詞是字面意思,即清朝時期獨創的滿人和漢人聯手打造的豪華宴席。

除了滿漢全席外,清朝還有一個叫“千叟宴”的東西,始于康熙年間。因康熙席間賦《千叟宴》一詩而得名,同樣也是一個極其奢華的皇家禦宴,菜品之豐富,令人咋舌。
以上無不反映出清朝皇帝在吃這一塊十分講究排場,其實并不止是宴席如此,就連皇帝日常吃飯也是這樣。從清初開始就傳下的風氣,一直到慈禧那會,依舊如此。
據清朝禦膳房從業人員的口述,慈禧一頓飯要上100個菜,每一盤都不帶重樣的。雖然真吃起來,慈禧最多也就能吃四五道菜,但禦膳房必須按着100道菜的規格去制作。
那麼,這裡存在一個問題,禦膳房如何能同時做下這麼多菜。按常理來說,隻能一道或幾道一起制作,要是如此,等到這100道菜全做出來,前面做的早不就涼了麼?而在清宮劇裡我們經常看到,皇帝一說餓,禦膳房端上來的都是熱菜,這又是為何?
其實,禦膳房在完成前面的菜品時,會将其一直拿小火煨着。是以,直到最後第100道菜做出來,前面的菜還能保持溫熱,隻是口感上面确實是不新鮮了。而這些煨菜的爐子是長時間不熄火的。是以,隻要皇帝一說餓,禦膳房就有辦法給他端上熱菜。不得不說,還是老祖宗聰明。
不過,端上的是熱菜,皇帝吃到嘴裡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每次皇帝在吃飯前,都要經由太監一一試毒,本來還算溫熱的菜,等到太監試完之後,又冷了。是以,雖然端上來的是熱菜,皇帝最後吃的還是冷的。
以至于到後期,皇帝基本很少在禦膳房吃飯了。但禦膳房的廚子們并不會是以而歇着,不管皇帝吃不吃,每頓還是必須要做夠這麼多菜的,畢竟排場還是要有的。而皇帝不吃禦膳房的菜,他吃哪裡的呢?
原來到後面,皇帝一般吃後宮妃子們做的私房菜。清朝的妃子們為了讨好皇帝,都是多技傍身,會做飯屬于最基本的。由于為了得到寵幸,她們做起飯來要比禦膳房的廚子盡心盡力的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都是現做,菜也新鮮,吃到嘴裡還是熱的。
《清實錄》裡就記載了光緒皇帝吃的飯基本都是妃子做的,有時慈禧太後甚至還會給光緒送飯。而光緒之是以被慈禧毒死,正是因為慈禧在給光緒送的飯裡放了砒霜。倘若他要是吃禦膳房送的,就不會存在被毒死的情況。畢竟太監要試毒,再者這麼多個菜,誰知道光緒會吃哪個,100道菜裡全下毒也不現實。
由此看來,清朝皇帝雖然人前風光,但連最基本的吃飯都是個老大難問題,甚至連新鮮的熱菜都難吃上一口。相比之下,我們現代人還是舒服多了。我們也可以一餓就有熱氣騰騰的飯菜,畢竟現在外賣行業這麼發達,而吃飯這一塊,每個現代人都是自己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