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帝宴請丞相,卻故意不給他筷子,丞相吃完拂袖離去,皇帝:不能留

一旦坐上皇位,皇帝注定難以輕信任何一個人,不僅要防備其他人窺伺皇位,還得盯着大臣不可權勢過高,防止自己成為傀儡皇帝,此外皇帝還得處理天下事,以免落得個“昏君”的名号,遺臭萬年。

皇帝宴請丞相,卻故意不給他筷子,丞相吃完拂袖離去,皇帝:不能留

皇帝不容易,想要做一個好大臣也不容易,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功臣绛侯周勃的兒子,漢文帝年間,匈奴頻頻來犯,讓皇帝倍感憂心,周亞夫任河内太守守衛西柳。

将士們在前線打仗,沒有“容易”一說,漢文帝為鼓舞士氣,也親自到灞上、棘門、西柳三路軍隊裡去犒勞慰問,皇帝畢竟是九五之尊,灞上和棘門的将士對皇帝的車馬恭恭敬敬,唯獨周亞夫的西柳,留給了漢文帝很深的印象。

首先軍門的守衛說軍中隻聽将軍的指令,皇帝的诏令不是最重要的;然後還嚴肅的告知漢文帝的随從:車馬不可在軍中急馳。周亞夫出來接見漢文帝也不行跪拜禮,而是身穿铠甲以軍中之禮拜見。

皇帝宴請丞相,卻故意不給他筷子,丞相吃完拂袖離去,皇帝:不能留

不過在漢文帝看來,周亞夫的種種行為并不是冒犯,反而是軍中井然有序的表現,必然能擊退匈奴,是以很重視周亞夫,後來匈奴兵撤退,周亞夫就被升為了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權。

而漢文帝在彌留之際,還囑咐太子劉啟道:“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将兵。”

公元前157年,劉啟即位為漢景帝,一開始對周亞夫也頗為信任,而周亞夫的才能不低,三個月就平定了七王之亂,維護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後升任丞相,可漢景帝畢竟不是漢文帝。

皇帝宴請丞相,卻故意不給他筷子,丞相吃完拂袖離去,皇帝:不能留

漢景帝在位期間,其母窦太後将手伸向了朝政,梁王心中對周亞夫有恨,每次進京都要在窦太後的身邊說一番周亞夫的壞話,而窦太後想要給自己已逝的兄長封侯,卻遭到了耿直的周亞夫的反對,沖突就這麼積累下來。

後來有匈奴将軍歸順漢朝,漢景帝就想将他們封侯,以此籠絡人心,但周亞夫卻很反對,并且說道:“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

皇帝宴請丞相,卻故意不給他筷子,丞相吃完拂袖離去,皇帝:不能留

漢景帝聽了很是不高興,不過他是皇帝,而周亞夫是臣子,皇帝擁有最高的決策權,投降的匈奴将軍最終封了侯,周亞夫的脾氣也不小,當即就托病辭職,不伺候這位皇帝了。

漢景帝雖然知道周亞夫沒有反叛之心,但臣子給皇帝甩臉色,漢景帝的心裡自然很是不滿,但念及周亞夫對漢朝有功,是個可用之人,于是又宴請了周亞夫,試探周亞夫究竟有沒有改變,是以就故意命人不在周亞夫面前放筷子。

皇帝宴請丞相,卻故意不給他筷子,丞相吃完拂袖離去,皇帝:不能留

周亞夫一見,當即就拉下了臉,皇帝請自己吃飯卻不給他擺筷子,究竟是何意思?周亞夫臉上的不悅都被漢景帝看在了眼裡,吃完飯後,便裝作開玩笑似的說道:“莫非這就還不能讓你高興嗎?”

周亞夫聽了這話又變了臉色,于是就跪下來向漢景帝謝罪,漢景帝倒也沒想多加為難,隻要周亞夫的脾氣稍加收斂些就行,将來還可輔佐太子,然而漢景帝才剛說出一個“起”字,周亞夫站起來就拂袖離去了。

漢景帝知道周亞夫的脾氣難以改變後,便不打算再留下周亞夫,一個能人若是甘願屈服于自己,尚可利用,但一個能人固執己見,不懂得在皇帝面前低頭,那對皇帝來說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不能留。

皇帝宴請丞相,卻故意不給他筷子,丞相吃完拂袖離去,皇帝:不能留

是以即使漢景帝知道周亞夫不會反叛,但還是扣了一頂反叛的帽子給周亞夫,而周亞夫不堪此辱,也是硬氣得很,絕食以證清白,五天後就吐血而亡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