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順治皇帝問高僧大清何時滅亡,高僧說了兩句話,他聽後渾身顫抖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愛新覺羅·福臨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入關的首位皇帝。福臨生母為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福臨六歲登基,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衮輔政,他在位十八年,活了23歲,年号順治。

順治皇帝問高僧大清何時滅亡,高僧說了兩句話,他聽後渾身顫抖

順治七年(1650年),攝政王多爾衮出塞射獵,死于灤河,福臨親政。親政後,順治帝面臨一個尴尬事項,就是他不識字,看不懂奏折。

有人說:“他是皇帝,朝廷應為他請學識淵博的滿漢師傅,學習文化知識,咋會不識字?”

這事和多爾衮有關,順治帝從六歲即位開始,多爾衮就不給他請老師,大臣請奏請帝師時,多爾衮總是拖延不辦。于是,順治帝每天就是瘋玩,不學習,整天騎馬射箭,一直到十二三歲,順治帝都很少看書,基本上是一個文盲。

順治皇帝問高僧大清何時滅亡,高僧說了兩句話,他聽後渾身顫抖

順治帝親政以後,決心要惡補文化知識,因為,他過去失去了太多。史載,順治“發奮讀書,每晨牌至午,理軍國大事外,即讀至晚。然頑心尚在,多不能記。逮五更起讀,天宇空明,始能背誦。計前後諸書,讀了九年,曾經嘔血。”

順治讀書讀出血後,開始思慮清朝的未來,他曾說:“擔心有一天會扛不住大家的反抗,滿清會再次被趕出關外。”

于是,他為了給自己留後路,時常跟親信說:“如果事情有變,中原有失,就立刻回到盛京去。如果将我們趕到關外,那我們從哪裡來便到哪裡去。”

話雖如此,可中原大好江山是如此的秀麗,物産是如此的豐富,他們好不容易得到後,誰願意再回到曾經那落後的生活環境中去呢?于是,順治決定遍尋高人,準備尋求一下上天對他清王朝的命運是如何安排的以及解決之道。

順治皇帝問高僧大清何時滅亡,高僧說了兩句話,他聽後渾身顫抖

有一天,京城中來了一位精通大乘佛教的西域高僧。這西域高僧是一個手殘瞎子,修為極高,十分的神奇,據說能夠預知未來。高僧來到京師後,在住的地方高高懸挂了一副對聯:眼瞎能明古往今來事,手殘善斷癡男怨女情。

得知西域高僧修為高深後,順治帝立刻召見。見面後,順治皇帝立即問起大清國運,他恭敬地問高僧:“敢問法師,大清何時滅亡?”

西域高僧認真推算後,說道:“我身不殘,國祚不滅。”

順治帝聽後,渾身發抖,繼續詢問:“何解?”

西域高僧說:“這是天機,此時無解,他隻能推算到如此地步。”

順治帝眼珠一轉,問道:“敢問法師,清朝皇帝從我開始還能傳幾代,命運如何?”

西域高僧又認真推算一番,然後說:“十帝在位九帝囚,最後一帝在幽州。”

“九帝囚,在幽州”,聽了高僧這兩句話後,順治渾身顫抖起來。他繼續追問何意時,隻見西域高僧閉口不答,在幾個小僧的攙扶下,起身告辭了。

高僧走後,順治帝苦苦思索這兩句話的深意,然則,終不得其解。不久後,順治帝因董鄂妃逝世,無心國事,患痘病危後,遺诏立第三子玄烨為太子。1661年正月初七日,順治帝逝于養心殿,時年23歲。順治帝死後,西域高僧說的這兩句話,後來也沒人理會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儀)遜位,清帝頒布了退位诏書,清朝從此滅亡。

清朝滅亡後,大家都說溥儀(儀)做皇上沒多久,清朝就滅亡了,這跟順治年間西域高僧的說的“我身不殘,國祚不滅”“十帝在位九帝囚,最後一帝在幽州”這兩句話有關。

末代皇帝溥儀登基以後,溥儀的名字中的儀(儀)字成諱字。行文時一般禁用,非用不可時,也要将儀(儀)字下面的“我”少寫一筆,曰避諱。這樣一來,“我”就成了殘字,這就是“我身不殘,國祚不滅”的真正含意。

“十帝在位九帝囚,最後一帝在幽州”,清入關後,共傳十帝,第九位是光緒,光緒因戊戌變法曾被慈禧囚于瀛台。而溥儀退位後逃到了東北,成了傀儡皇帝。《周禮·職方》載:“東北曰幽州”。

至此,西域高僧的預言全部應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