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派爾教堂
柏林共和廣場
事實上,德國的建築跟整個歐洲不同時期的發展一脈相承。
科隆
世界上存留最大的羅馬式建築教堂施派爾大教堂;哥特時期的代表作科隆大教堂;文藝複興時期風格的慕尼黑聖彌額爾大教堂;巴洛克時期輝煌的班貝格十四聖徒朝聖教堂;
慕尼黑聖彌額爾大教堂©www.touristspy.com
然後是古典主義的柏林勃蘭登堡門——整個德國還有什麼建築能像它一樣,強有力地述說現代德國的分離與統一;
柏林勃蘭登堡門
再然後,現代主義的包豪斯來了——簡練、實用、人性化的空間細節、強調與周圍環境的融合……這所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後來被稱為“現代主義設計搖籃”,潛移默化影響了全世界。
包豪斯風格的格羅皮烏斯之家
©www.widewalls.ch
視訊加載中...
在上海,我們如何才能真正觸摸到一座城市的肌理?
許多人曾提出各種“進入”城市的方式,這其中,建築無疑是最确鑿和易于定位的一種。
我們和“無二旅人”雷濤、上海非著名野生建築師大龍一起,跟随稻草人旅行精心設計的citywalk路線,漫步上海街區,專業建築師為我們講解一幢幢風格各異的老洋房,這些建築是立體的文化風景,背後的故事,正是上海城市發展的生動記憶。
建築師大龍帶着“無二旅人”雷濤一起探訪上海外灘的老建築
外灘是中國人心目中一個多世紀的風景線,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建築紮堆的地方,一幢幢近代西洋建築鱗次栉比,風格相似卻個性迥異的大廈伫立于黃浦江邊,見證了上海乃至中國100多年前與世界文化交融的曆史與滄桑。
外灘
拂去歲月塵埃,上海的老洋房今天依舊散發着奪目的光輝,彰顯着這座城市的底蘊和靈魂,時間則讓發生在這裡的故事嚴絲合縫生長為建築的一部分,構成其長久不衰的生命力。
每一棟老建築都訴說着各自的故事與過往,将建造者的風格、使用者的趣味容納其中。這一次,我們的主角“無二旅人”雷濤,跟着上海非著名野生建築建築師大龍,去發現藏在上海的德國往事,一起欣賞曾經那些與德國有關的建築,和上海灘與德國有關的故事。
在上海遇見原味德國
01
浸潤時光的老洋樓
從禮和洋行的拱券看對面的聖三一教堂
上海的九江路仿佛是一場時空交織的绮夢,不似南京路的熙熙攘攘,外灘的縷縷行行,稀疏的人在九江的光影中走走停停。順着東方明珠的方向前行,是略具哥特複興風格的聖三一教堂,是安妮女王複興風格的禮和洋行,一磚一瓦都講述着上世紀十裡洋場的繁華之境。
在禮合洋行聽到克虜伯的名字,讓雷濤想起了曾經在德國北威州參觀克虜伯家族莊園的日子。
禮和洋行外觀
禮和洋行(Carlowitz& Co.)曾經是漢堡輪船公司、德國克虜伯煉鋼廠、蔡司光學器材廠的代理,這棟大樓建于1898年,位于上海市黃浦區162街坊,南接九江路,樓高4層,磚木結構,坡頂,登記建築面積6076平方米,設計者不詳。它是德商在中國創辦最早的洋行之一,也是遠東最著名的德資企業,以進口德國重型機械、精密儀器、鐵路和采礦裝置以及軍火聞名,是清末明初最大的軍火商。
禮和洋行
這座建築在建造時曾是上海公共租界裡最大的商業建築。外牆清水紅磚砌築,按建築師大龍的話說,這也解釋了歐洲的建築文化傳統。底層有連續半圓拱券,其上則為連續平弧形券柱廊。建築形式仍保留很多殖民地外廊式建築的特征,但規模要比早期殖民地建築大得多。如今這棟老洋房經過保護性的修繕改造,一樓有咖啡館和餐廳,二樓是潮流展空間,三樓往上則成為了富有設計感的聯合辦公空間——是不是有走進歐洲老房子改造成新空間的感覺?
禮和洋行改造後内部
重新粉刷過的紅牆裡還能隐約窺見百年的印迹。黑色的鋼窗帶着斑駁的鏽迹将古老與現世一并框住,時空仿佛就此颠倒、凝固。順着窗外望去,路的盡頭是東方明珠,不遠處是聖三一教堂。車流、筆直的柏油路、清水紅磚的建築、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丁丁當當的單車鈴聲、牽着電線的公共汽車,将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
02
建築是凝固的藝術
上海老和平飯店入口
貝聿銘說:“建築是有生命的,它雖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蘊含着人文思想。”
上海總工會大樓所在地最早曾是多家德國銀行的辦公地,1880年,來自德國的多家銀行聯合從颠地洋行買下了外灘14号的房産,那是一幢四層樓的德國文藝複興式建築,德華銀行就此成立。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19年10月,德華銀行作為敵産被交通銀行接管,交通銀行便也順理成章地遷入了外灘14号的大樓。
上海總工會大樓©www.heritage-architectures.com
在一衆20世紀初期、甚至是19世紀末期落成的“老大哥”建築中,這棟大樓是鮮有的在上世紀40年代才誕生的建築,盡管年輕如它,也已經走過了70個春秋。大樓采用的是當時比較新潮的裝飾藝術派風格,在這裡可以深入了解Art Deco建築的魅力。立面強調豎線條構圖,中軸對稱,頂部中央加高兩層作塔狀造型。底層及入口以黑色大理石飾面,其餘牆面都以白水泥粉刷。雖然簡素其外,但當時建築師鴻達的設計其實有着精美的内裡,細細品味,一點也不簡單。
和平飯店大樓
Art Deco所代表的摩登藝術符号和城市精神,為建築肌理融入了貴族沉澱的氣質。西方的藝術價值與東方曆史底蘊碰撞下交織出璀璨的五光十色的生活情境,顯得精緻、優雅、貴氣。
自1951年起,上海市總工會開始在外灘14号辦公,大樓也是以更名為上海市總工會大樓,一直延續至今。如今這裡更像是法蘭克福火車站外的老建築,而法蘭克福市中心那些金融機構的大樓卻像是從陸家嘴搬了一座過去。其實,建築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呈現,連接配接着過去與未來,也裝滿了令人着迷的故事。
上圖:上海
下圖:法蘭克福
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大樓,位于漢口路151号,原為浙江第一商業銀行,是1948年建造的現代派風格鋼筋混凝土結建構築。立面簡潔,外牆底部石砌,漢口路主入口作豎向線條處理,兩側立面以連續遮陽闆形成水準線條構圖。簡約現代,功能實用,有着德國現代建築在全世界影響頗深的包豪斯風格。
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大樓
歲月千樯,百年風華漸第鋪開,從禮和洋行,到華東設計院,到上海總工會,再到外灘,如同老電影一幕幕閃回重制,像是又回到了柏林和漢堡。
上圖:漢堡音樂廳©Cooper Copter GmbH
下圖:柏林愛樂樂團©www.architecturerevived.com
文化在此交疊,時光在此碰撞,于一磚一瓦一扇門的繁華書頁上,回望風華絕代的倩影。建築化作生活的容器,為閱曆風雲者綻放摩登時代的花樣年華。
CITY WALK 線路出品
稻草人旅行
專注年輕人的旅行14年,100%原創路線,85%以上隊員來自朋友推薦,匠心打造每一個目的地體驗,引領年輕人敞開心扉感受這個真實的世界,給你帶來好玩且有溫度的旅行體驗。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