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書推薦”班永吉:感悟與情懷——讀《我們與世界》

班永吉:感悟與情懷——讀《我們與世界》

好書推薦

“好書推薦”班永吉:感悟與情懷——讀《我們與世界》

★★★★★

收到中央黨校卓澤淵教授贈閱的《我們與世界》(商務印書館,2021年1月第2次印刷)一書,我心懷景仰,認真研習,不時在書頁中圈圈點點。教授黜昏啟聖處,我禁不住掩卷神思......字裡行間,作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理想和宏大志向,躍然紙上。

作者用詩一樣的語言,以中國文化觀念解讀“我”“我們”與“世界”的關系,讓人們從中得到最中國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啟示,給紛亂世界中的你、我以心靈慰藉,助力世人以坦誠的态度直面人生,尋找生命的意義。

作者在關于“我”“我們”與“世界”的解讀上發表了真知灼見。人們一直都很重視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現實中也恰恰是“三觀”成就了一些人,毀壞了一些人。對那些被“三觀”毀壞的人而言,社會畸形的政治、文化、哲學的觀念是有過錯的,也有師長的責任,但最主要的是自己的責任。本書的上編“我”主要闡釋的是與人生觀緊密聯系的主題(24目),中編“我們”主要論及的是與價值觀緊密聯系的主題(24目),下編“世界”主要讨論的是與世界觀緊密聯系的主題(24目)。三編72目都是關于我們與世界的文化與哲學的思考。

如何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借鑒世界人類文明成果來修養自己的“三觀”,是全體中國人都面臨的問題。作者直言,不管我們的世界、社會與時代如何變化,決定一個人生活品質與人生品質的是每個人的“三觀”。他希望讀者朋友閱讀本書之後,除了獲得一些知識之外,更能深化對生命的認知,進而對人生、社會、世界都有更深切的領悟和思考,以便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安頓自己的靈魂,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擁有更加精彩的人生。這才是作者寫作這本著作的理想,也是作者對讀者的深深祝福。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早已内化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有着自己強大的生機和活力。今日中國是往昔中國的繼續,還置身于祖輩留下的文化環境之中。然而近代以來,我們外在的傳統文化環境不斷遭到嚴重破壞,由于被摧殘、被曲解,已經失去了整體的形象和内在的精魂,幾近毀滅,讓當今的國人處于極度尴尬與迷茫狀态之中。體内的傳統文化因子會不斷提醒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曾經有過并且現在還需要有那種偉大的文化,而現實的種種又不斷警示我們,似乎我們已經不是“中國人”,靈魂撕裂和精神分裂使我們在自覺與不自覺中經受着巨大苦痛。如何對待中華傳統文化早已是不可回避的重大問題。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是異質而并列的文化體系。許多人要麼力圖用西方文化來替代或者改造中華文化,要麼摧殘本身十分優秀的中華文化或者将優秀的中華文化畸形化,結果都是可悲的。中華文化已經到了必須被重新審視,在烈火之後重生的時候。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吸收借鑒西方文化,進而形成新時代的中華文化,已成為極為緊迫而又十分艱巨的任務。

中國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人生哲學、自然哲學、文化哲學、政治哲學等多重意味。在人類文化世界上獨樹一幟。尤其是格緻誠正、修齊治平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中國人的血脈中流淌、積澱、傳承,至今仍深刻地影響着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本書引經據典,如《周易》《詩經》《尚書》《老子》《論語》《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黃帝内經》《史記》等著作,對中國傳統文化予以高度關注。一是因為它太重要,二是因為它太精彩,三是因為它被毀壞得太嚴重,四是因為我們無可回避且不能回避。作者并沒有做回到傳統社會的大夢,深知我們既回不去,也不可能回去。走曆史的老路,隻能是死路一條。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曆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決議》專門利用一個自然段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強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加大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加快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産黨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明顯提升。《決議》還強調要注重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可見,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和深遠意義。

作者還真實宣達了寫作《我們與世界》的四個次元。一是寫給自己的。它是作者自己關于“我們”與“世界”思考的小結與展示,也凝聚了他的人生體悟;二是寫給朋友的。它力求以優雅的文風與詩意的筆法寫來,仿佛是在一個夕陽西下的黃昏或者是略帶寒意的深夜,與三五好友手捧清茶在傳統與現代時空中神遊;三是寫給學生的。希望他們能在專業學習的同時,積澱更多的文化哲學基礎,對于“我們”與“世界”有着更多的思考,觸發他們追求更崇高精神訴求與價值理念;四是寫給後輩的。希望他們在現在或者未來讀到它時,能引發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努力使它們在浴火後盡快重生并葆有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期盼他們能有正常的而不是畸形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一個幸福美好的人生。

作者謙遜地表示,他對“我”“我們”“世界”的一些思考,多少有些敝帚自珍,總期望能将他自己的一得之見與朋友們分享。作者感言,世界是美好的,上天獨獨地将我們降臨于世,是以要感謝上天。上天為我們設計了不可盡知的旅程,讓它充滿未知,多姿多彩,富有變化。我們不能不感慨人生美麗上天有情,置身美好世界中,不能不暗自慶幸,倍加珍惜。隻有努力再努力的生活,珍惜自我、珍視他人、珍愛社會,才能更好地告慰祖先、報答師長、回饋親朋、服務社會。無愧天地、無愧先輩、無愧自我的人生,才是最美麗的人生。

閱讀中,我被作者一段話深深打動了。他說,要珍視生命,是因為我們擔負着種種責任。對于自己生命不負責任就是對許多人不負責任。首先是要對父母負責任。其次是要對自己的配偶、兒女負責。自己的身體不好必然會連累配偶和兒女。愛護自己的生命就是減少他們的麻煩與負擔。再次,是要對兄弟姐妹等親友負責。同根相連,自己沒有很好的身體也會成為兄弟姐妹等親友的牽挂乃至負擔。一個人對于自己生命的态度和行為關乎與之相關的所有人,對自己生命負責就是對一切相關人負責。要珍視生命也是因為生命短暫。

卓教授的真切人生感悟、曠達人生情懷、樸素生命哲理,激起了我心海的陣陣漣漪。

讀了《我們與世界》一書72目“千字短文”,相信,你、我都會收獲心智的啟迪,收獲與“世界”的遐思。

【班永吉: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央黨史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本文轉載自 新華書目報2022年1月6日 第4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