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哥哥相親成功,母親:女兒,你未來的嫂子不希望婚後你還在家裡住

《生命的不可思議》一書中說過一句話:

要維系一段感情,期望越少越好,若是沒有任何期待,便能無條件地愛。

人與人之間,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降低期待,反而能更好地相處。

畢竟,這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

生活也從來不都是公平的。好人不一定有好報,苦盡不一定有甘來,以德報怨、委曲求全,不一定能等到他人良心發現的一天。

這些定理适用于任何關系,包括父母與子女之間。我們能做的,就是降低對别人的期待,盡早對自己好一些。

哥哥相親成功,母親:女兒,你未來的嫂子不希望婚後你還在家裡住

網上有一句話說:

最容易令人感到溫暖和驚喜的,都是陌生人,因為你對他們沒有期望;最容易讓人感到悲哀和心寒的,是親近的人,因為你愛他們。

我們總是對自己的親人,抱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間,雖然不強求一定要有實質的回報,但至少要能感受到情感上的充盈。

然而,愛有私。父母對子女的愛,亦是如此。

當心中期待落空時,那種強烈的落差感,會給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

01.曾經滿懷期待

網友林媛(化名)曾經對父母滿懷期待。年少時的她,對自己的人生勾勒了許多關于未來的藍圖,裡面父母的身影清晰可見,偶爾睡夢裡碰觸,都不覺咧嘴而笑。

殊不知造化弄人,長大後,母親的一句話,直接讓她從夢中驚醒,所有期待都落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心裡充滿如人間遺孑的怨念。

哥哥相親成功,母親:女兒,你未來的嫂子不希望婚後你還在家裡住

林媛有一個大她兩歲的哥哥。

小的時候,父母對兄妹倆似乎一視同仁,除了母親經常說她吃得多,經常在别人面前誇獎哥哥有多聰明……

還有就是,她在國小四年級時,就已經在母親的安排下,開始學着做家務,但比她大兩歲的哥哥,卻從來不用做。

母親曾經對此做出過解釋,母親說你将來是要嫁人的,不會做家務怎麼嫁得出去,你哥哥是男生又不嫁人,當然不用學做家務。

其實,林媛能夠感受到一些不同,但當時的她,隻覺得是自己不如哥哥聰明。

是以,在生活中,她盡可能地幫父母分擔家務,不讓父母操心;在學習上也非常努力,期待能用優異的成績,換來父母的笑容和褒獎。

正如《我的姐姐》裡的一句台詞:“我那麼努力地生活,是希望有一天,站到爸爸媽媽面前的時候,你們能說一句,我女兒還是不錯的。”

哥哥相親成功,母親:女兒,你未來的嫂子不希望婚後你還在家裡住

可是,父母從來沒有誇過她聰明。

哪怕她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父母也沒有表現出太多的興奮之情,反而在她面前說,女孩子學曆這麼高有啥用,然後還在她面前哭窮……

上大學時,林媛心疼父母掙錢辛苦,生活非常節儉,每月隻向家裡拿最低的生活費,還經常去打工賺錢,并且努力學習掙獎學金,減輕他們的負擔。

後來她才知道,家裡其實并不窮,在她讀大一時,父母全款100多萬買下一套複式房,200多平方米。

02.哥哥相親成功

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後,經曆的事情多了,人情世故也懂得一些,她對父母的一些做法,也開始有了一些想法。

後來發生的諸多事情,更是讓她有些心寒。

例如,她原本在外地工作,收入高、前景好,但父母非要她回家鄉工作,哪怕是在縣城做月薪3000的服務員,也必須回去。因為這樣友善以後照顧他們。

例如,在讨論她的婚事時,父母說别人家女孩隻是中專生,彩禮就能10萬,她是大學生,彩禮怎麼說也要20萬,進而趕跑她的初戀……

哥哥相親成功,母親:女兒,你未來的嫂子不希望婚後你還在家裡住

林媛越發感覺到,父母對她是滿滿的功利,對哥哥卻天生充滿愛意。

哥哥就像《安家》裡,被父母的偏愛寵成“巨嬰”的房家棟,懦弱無能、遇事毫無擔當,而且還好吃懶做。

父母為他買房買車,準備好結婚的一切事宜,可是他相親總是不成功。很多女孩和他交往一兩個月,看清他的本質後轉身離去。

讓林媛刻骨銘心的事,恰恰發生在哥哥相親成功的那一天。

當時,母親、哥哥和她一起吃晚飯,母親對她說:“女兒,你未來的嫂子不希望婚後你還在家裡住……”

她當場就愣住了,樓上樓下有6間房子,父母又經常住在店裡,家裡無比寬敞,為什麼容不下她?

她一直以為和父母哥哥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卻沒想到自己還沒結婚,就已經成了外人,她問母親:“你要我搬去哪裡,這是你和我爸的意思?”

哥哥相親成功,母親:女兒,你未來的嫂子不希望婚後你還在家裡住

母親解釋了許多,她一句都沒聽進去。

03.回不到從前

接下來的日子,她白天若無其事,夜裡卻哭着入睡。她不再排斥相親,在很短的時間裡,和現在的老公訂婚,然後結婚。

期間,因為彩禮和陪嫁的事,和母親發生過一次争執。後來,雙方就慢慢冷淡下來。

慶幸的是,老公雖然家境一般,但踏實上進,對她也很呵護,在她哭醒後無法入眠的夜裡,會陪她聊天,安慰她。

她和父母偶爾也會走動,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推心置腹。

以前,每到換季,她就會給父母買衣服鞋襪;現在,除了中秋、春節、生日,她會按當地習俗給紅包,其他時間保持客氣疏離。

以前,母親說血壓升高了,她便很緊張,開藥,買血壓計,東奔西跑;父親查出痛風,她四處尋醫問藥,上網查詢資料,找出痛風忌口的食物……

現在,母親說父親痛風又犯了,她已經波瀾不驚了。

哥哥相親成功,母親:女兒,你未來的嫂子不希望婚後你還在家裡住

這兩年,父母開始經常聯系她。

可能是他們意識到哥哥靠不住,嫂子又不好對付,想和她修複關系,以便老了以後多一份保障。

其實,她很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一個還沒嫁進來,就要把小姑子趕出門的女人,又怎麼會好相處?

父母做小生意,每年能賺二三十萬,而且他們經常住在店裡,對嫂子來說利大于弊。可是,當父母年紀大了,做不了生意了,嫂子容得下他們嗎?

04.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

母親常常把自己和嫂子之間,各種雞飛狗跳的事,向她訴說,但她一點都不想摻和,畢竟她隻是外人。

父母知道她要買房,說要借點錢給她,她直接拒絕。過了兩天,母親說會給她10萬,她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

然而,過了一周,母親又說家裡沒錢,隻能給她2萬。

哥哥相親成功,母親:女兒,你未來的嫂子不希望婚後你還在家裡住

她笑了笑,沒說什麼。

她心裡很清楚,母親後悔了。這種事她習以為常,今天心裡愧疚,便想對你好點;明天因為别人的一句挑唆,便又改變心意。

如今的她,對父母沒有任何期待,隻是當作親戚一樣。

她當然會贍養父母,但她不提供情緒價值,也沒空照顧到父母的精神世界。她要把時間和精力,用來好好愛自己,愛自己的伴侶和孩子。

沒有期待,也就沒有恨,她能了解父母那個年代的人,思想觀念的局限性,但她無法忘記。

有一句話說:所有的愛與被愛,都是雙向的,都需要良性的互動。

父母與子女之間,也是如此。

願你我都能明白,無論哪種感情,都來之不易,善待身邊人,就是善待自己。

哥哥相親成功,母親:女兒,你未來的嫂子不希望婚後你還在家裡住

--END--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

感謝您的閱讀,長按點贊關注我,帶給您更多精彩内容。

繼續閱讀